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山西省临汾市蒲县小升初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下面诗句中的事物没有被赋予人的品格和志向的是(  )

    组卷:30引用:8难度:0.7
  • 2.下列古代的文化典籍中,以书房命名的一项是(  )

    组卷:54引用:3难度:0.9
  • 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水稻奋斗一生,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里破折号的用法应是(  )。

    组卷:15引用:3难度:0.7
  • 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是哪一项?(  )

    组卷:8引用:3难度:0.9

三、阅读理解(28分)

  • 12.课外阅读。
    咬人草小记
    赵丽宏
          在新疆,有一次到山里访问哈萨克族的牧人,很偶然地认识了一种奇怪的植物。
          如果不是新疆友人介绍,我绝不会注意它们的。那是在爬坡的路上,前面的人突然大声叫起来:
    “小心!咬人草!”
          咬人草?草会咬人,我有点不相信。这是生在路边的一种普普通通的草本植物,叶色暗绿,有点像深秋经霜后的菊,没什么可怕的地方。
    “可别轻视它,碰它一下,就像被毒蜂重一样,手上要肿痛好几天呢!”友人正儿八经地关照我,绝无开玩笑的意思。
          这愈发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俯下身子。绕着一丛咬人草仔细看了半天,除了发现叶瓣上有些细小的透明的刺之外,没有任何特别之处。我掏出随身带的旅行剪刀,用摊开的笔记本接着,小心翼翼地剪下两片叶瓣。我要把它们带回去,让上海的朋友也见识一下这种奇怪的草。
    “算了吧,它会咬你呢。”友人笑着劝我。
    “不怕,小心点不就行了。”我很自信地回答。
          咬人草央进了我的笔记本,我却安然无慈。这叶瓣似乎有些桀骜不驯,硬硬的,不肯平伏,那些尖尖的小刺竟戳穿了两页纸。但不管怎么样,它们是我的俘房了。这种小草的会咬人,也许如同河豚的有毒,如同海胆的有刺,如同贝类的有壳,只是它在同其他生物的生存竞争中形成的一种自卫本领。它足以使觅食的野马和羚羊们望而却步。然而,在人类面前,这些低级的生物的小小把戏又算得了什么呢?
          几天之后,我几乎淡忘了这小草。一次,我翻开笔记本准备记一些什么,还没有来得及写一个字,只觉得手指上猛地一阵剧痛,就像被尖利的牙齿狠狠咬了一口。我一下子把笔记本摔出老远,那两片干草叶从本子里掉出来,落在我的脚边——依然是硬硬的,一副倔强的模样,仿佛一对暗绿色的眼睛,冷冷地嘲笑着我……
          啊!咬人草,它终于咬了我!
          咬是被咬了,我却并没有记恨。相反,倒生成一种敬佩的心情来——这任人践踏的、可怜的小草,性格的刚强不屈竟至于此!它似乎要提醒我一些什么……
          我没有再把草叶夹进笔记本,而是任它们在沙土中躺着。因为我确信,假如带着它们,我一定还会被咬的,我不可能老是警觉地惦记着它们,防着它们,也不可能改变它们的性格。与其强迫它们耿耿于怀地跟着我,不如让它们在自己的母土中找归宿。
           然而,关于这咬人草的故事,我是很难忘记了。
    (1)咬人草从外表看是“普普通通”,骨子里却是“
     
    ”“
     
    ”。(选用文中的两个成语概括)
    (2)这篇短文以作者对咬人草态度的变化为线索,请写出情感变化过程。
     
    ——
     
    ——
     
    ——
     

    (3)“依然是硬硬的,一副倔强的模样,仿佛一对暗绿色的眼睛,冷冷地嘲笑着我……”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咬人草,这样写的好处是
     

    (4)“如同河豚的有毒,如同海胆的有刺,如同贝类的有壳”,意在说明
     

    (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咬人草咬人的目的是回到泥土中,作者被咬后向它屈服。
    B.咬人草叶落归根,生长在泥土中,不能离开它。
    C.咬人草成为干叶都未忘记自卫、反抗,作者对它既爱护又赞美。
    D.作者僧恨它,把它抛回泥土中让它消失。
    (6)作者在这篇散文中借写咬人草来歌颂一种刚强不屈的性格,表达了对咬人草
     
    的思想感情,这是运用了
     
    的写法。

    组卷:22引用:2难度:0.1

四、习作(30分)

  • 13.习作。
    ㅤㅤ回首六年小学生活,我们和老师、好朋友一起经历了许多事。即将离开与你朝夕相伴的同学和老师,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你自拟题目,理清思路,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字数不少于500字。

    组卷:13引用:2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