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发布:2024/6/13 8:0:9
一、积累与运用(31分)
-
1.读文段,按照提示完成。
ㅤㅤ“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而成于实干。回首我国百年科技发展也què hū
(1)抄写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2)根据文段中的汉语拼音,在相应的横线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3)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写在文中“横线”处。A.追根求源 B.科学精神 C.司空见惯 D.不可思议 组卷:16引用:1难度:0.6
二、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
2.选出字形、读音、意思完全正确的一项( )
组卷:31引用:1难度:0.5 -
3.下面哪个节目不适合在毕业晚会上表演?请把序号写在括号中。( )
组卷:21引用:3难度:0.5
四、阅读理解(29分)阅读下面两篇文章,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
8.书ㅤㅤ一本“书”方方正正,装订整齐,翻阅时还有纸张的清香。不过你可知道在历史上,书籍的形式可谓五花八门,历经千年才发展至我们现在所见的样子。而当进入新的世纪,我们习以为常的书本又发生了新的改变。
ㅤㅤ在遥远的古代,书籍并非以“纸”的形式出现。公元前三千年左右,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他们将文字刻在泥板上,如此写成的书就是“泥板书”了。当时有一部著名的史诗,叫做《吉尔伽美什》,这本书总共刻了十二块泥板。而在世界另一端的中国,当时的文字也不是书写在纸上,而是刻在动物的兽骨上,也就是“甲骨文”。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竹子削成细条,并将其蒸煮后沥干水分,用牛皮制成的细绳加以捆绑,这时的书籍被称为“简牍”。汉代一个叫东方朔的大学者,为了上书汉武帝,用了三千片竹简,动用两个大力士才搬进了皇宫。可以想象这些竹简虽然书写起来更为方便,但却十分笨重,携带更是麻烦。
ㅤㅤ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书籍并非都是像竹简一样笨重,当时还出现了一种叫“帛书”的书籍,是将文字记录在白色的丝帛上,类似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纸,但是价格高昂,也不易装订保存,并没有得到广泛地使用。传说到了东汉,一个叫蔡伦的人改良了纸的做法,他首创用树皮、麻头和破布造纸。这项伟大的发明改变了世界。造纸术传入欧洲,现代书籍的雏形开始慢慢出现。但当时流行的还是“手抄本”,书籍上的文字都是请匠人手写上去的,能阅读纸书的人依然凤毛麟角。到了北宋时期,一个叫毕昇的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他把文字刻在小块烧制的泥模上,通过排列组合这些泥模,在上面刷上油墨印刷书籍。后来,德国人古登堡在此基础上发明了铅活字印刷,从此,书籍便大量出现,和我们现在所见的书籍大致无二。
ㅤㅤ我们阅读纸书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然而到了20世纪末,“电子书”的出现又令一切都悄然改变。我们现在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手机软件阅读书籍,甚至出现了可随身携带的电子书。电子书不仅不需要纸张印刷,十分环保,而且里面的磁盘可存储大量的书籍,令阅读和搜索资料更加方便。似乎延续几千年的阅读历史就要从此改变了。电子书来势汹汹,但纸书也当仁不让,不知未来两者的命运会如何呢?
(1)加点词语“凤毛麟角”在文中的意思是:
(2)文章第二段的段意是:
(3)作者举了东方朔上书汉武帝的例子,目的是下列哪一项
A.介绍东方朔是位有名的大学者。
B.解释古代官员使用竹简上书的原因。
C.说明古人使用竹简的历史十分悠久。
D.说明使用竹简作为书籍材料的弊端。
(4)书籍能够大量出现并得到普及的原因是下列的哪一项?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造纸术传到世界各地
C手抄本的发明和普及
D.古腾堡发明了新的油墨
(5)电子书具备的优势有:
(6)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下列的哪一项?
A.介绍古代文明国家不同种类的书籍。
B.介绍传统书籍将被电子书所取代
C.介绍造纸术及印刷术对书籍的影响。
D.介绍书籍简要的历史发展和未来。组卷:35引用:1难度:0.5
五、表达与交流(30分)
-
9.表达与交流
ㅤㅤ谁不曾犯错?尤其是正在成长的我们。总有一些过错,至今想起来,都令自己后悔不已。选择你印象深刻的一次后悔的感受写下来,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并把自己情感的变化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组卷:13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