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一中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看似最草根、最朴素、最具内生性和最具区域性的民俗文化,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资源,也最能体现民族归属感。这种带有传统印记的文化现象的当代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其和谐价值观也正日益成为全球化时代全人类的核心价值观。
不同的文化形成不同的民族性格。民俗文化也是塑造民族精神的文化基础,在民间,民俗文化深藏着博大雄浑的爱国主义情怀,构成了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信息链,它们是民族个性和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征。民族精神是在民俗文化进而形成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升华提炼而产生的,同时,又经常利用优秀民间文化形式加以展现和传播。
民俗文化的信息承载最为密集,情感色彩最为浓烈,道德教化作用最为深刻,记忆传承最为有力,民俗文化也是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载体,具有团结社会的亲和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文化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并成为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在全球化时代,各民族的本土文化、民间文化受到冲击是个普遍性的问题。我们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维护并传承这个家园,我们民族的主体性地位和独立性就不会丧失。
民俗文化是千百年来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民众对于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它进而发展成为该区域内普遍遵从的习俗之后,便在该区域内发挥着普遍的约束力,民俗以本地的传统道德文化为基础,贯穿着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形成在本区域内独具特色的新的社会规范。在某种程度上说,民俗超越了法规等外在的强制约束力,这种约定俗成的习俗很自然地成为当地通行的社会规则,自动地维护着某种社会秩序。这种秩序和规则总要通过一定形式表达和传播出来,地方戏剧和民俗形式就成为很好的形式。最重要的是这些规则能够深入人心,成为一种内在的道德律令,以无成本的方式维持着社会秩序。
民俗文化是教化民众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一个特定事物或事件的褒奖或鞭挞,完成价值观念的宣扬,同时又教化了人心,匡正了风气。作为民俗的惯例是法律的基础和补充,社会治理需要有效地运用民俗的力量。譬如传统戏曲中所表现出的敬奉祖先、家庭和睦的和合精神,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忠贞不渝、诚信友爱的观念,对于提倡人伦观念、规范人们的言行礼仪、调和人际关系、协调群体生活、提升人们的道德水准乃至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而且,民俗文化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借助民间文化的特点,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公民道德规范等编排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一般会深受群众欢迎。这样,既引导、教育了群众,又丰富了群众生活。
直到今天,我国部分农村依然是封闭自足的体系,人们生于此长于此。尽管人们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可以接触更为丰富的文化内容,但那些东西对于农民来说可能是外界的和外人的,并非是反映自己生活状态和思维习惯的。而民俗文化则不同,成为寄托民众情感的载体和调节民众心理的工具。传统的民俗活动,常常融入了人们的各种情感,通过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使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民俗文化是反映地方民智、民风的载体。因为民俗文化是一定时期人民群众基于一定的生产、生活活动而创造的,基层民众是其创造主体,田间地头、村庄作坊是其生成、流传的舞台,因而,民间文化具有日常性、自发性、广泛性、分散性、简朴性的特点,是人们自我精神满足的方式。
(摘编自蔡志荣《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材料二:
2月6日,由中国民协、陕西省文联主办,陕西省民协、汉中市文联、汉中市民协等承办的社火旺文化研讨会在汉中举办。
中国社料院王宪昭认为:“社火文化展示着参与精神,表演现场人山人海,个个都想要融入其中。其次,社火传递着勇敢精神。‘上刀山,下火海’的展演团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同时,社火文化也体现了创新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社火的表演形式和道具也在不断革新。另外,社火表演也可以规范人的行为,起到好的教育作用,比如表演者需要相互配合,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就教会大家团结跟合作。”
中国民俗学会杨秀表示:“社火是非常‘地气’的民间艺术,是群众自发性的艺术活动。在春节期间表演社火,完全契合‘我们的节日’这样的定位。”
四川民协孟燕表示:“社火表现了很强的地域性、历史性、功能性和娱乐性。社火作为文化载体,给人们以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这些天在汉中参观社火表演时,我看到群众的脸上都洋溢着愉悦的笑容,我相信社火必将生生不息。”
沈阳师大詹娜将陕西社火和沈阳社火做了对比研究:“社火文化在中原地区深耕,然后向关外地区延伸。东北社火保留了关内社火的传统,同时吸取了本地的故事和元素。社火体现了多民族交融的集体认同,是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希望社会能创造更多让社火表演的机会。”
在陕西师大傅功振看来:“中国人过年分为备年、拜年、闹年三个阶段。其中把闹年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就是闹社火,它规模大、历史悠久、品类多、参与度高。春节期间闹社火,使社火这样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激活和保护。同时,通过社火,可以增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群众团结。”
(摘编自2023年2月6日新浪网《专家学者齐聚汉中为社火文化发展建言献策》)【注】社火源于古代祭祀土地神和火神的活动,后来成为中国民间一种庆祝传统节目的获欢活动,由村民自发组织、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包括锣鼓手、舞狮等。社火经过之处参观民众燃放爆竹迎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民俗文化的价值观因为其民众性、内生性和区域性而成为目前全球化时代全人类的核心价值观。
B.民俗文化深藏在民间的博大雄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历史信息链是民族个性和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征。
C.我们民族的主体性地位和独立性是否会丧失,取决于我们能否维护并传承好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D.中国民俗学会杨秀认为社火完全契合“我们的节日”的定位是因为该民俗活动是在春节期间举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分属不同体裁,解说角度不同,但都体现了民俗文化的地域文化属性。
B.由材料一可知,封闭自足的体系是导致民众无法理解和接受不同地区民俗的关键。
C.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民俗文化既能让民众从中享受精神的愉悦满足,又能教化民众。
D.由材料二可知,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独特性与多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并不矛盾。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不是侧重于教化功能的一项民俗活动是
A.浙江省温州乐清市柳市镇每年正月初三为年满18周岁的男子举行保嗣酒,庆贺他们顺利成人,借此让他们明白,应该从此开始履行男子汉的义务。
B.今年2月4日湖南非遗元宵喜乐会在长沙橘子洲举行,非遗项目体验、灯谜竞猜、民俗表演,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品尝到了一场浓郁的传统文化盛宴。
C.多地政府及部门在清明节、中元节等重大节日里举行祭祀黄帝、炎帝等祭祖活动,缅怀先祖功德,弘扬民族精神,近年还出现了网络祭祀的新形式。
D.从新春到五月的江南,不间断地上演“扫蚕花地、供蚕神像、逛蚕花会、祛蚕祟”等民俗活动,逐渐演化成为江南蚕乡中独具标识意义的文化符号。
(4)请从文体特征的角度,简析两则材料在谈论民俗文化时有何不同。
(5)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许多民俗活动,请择其两项结合材料内容简析其文化意义。组卷:12引用:1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 祭
陈 敏 尘土飞扬的人流中,颠簸的马车缓缓穿过坡下古战场。李清照揭开窗帘,她嗅到了风的气息。
“到了,夫人。”随从们说。乌江亭下的渡口上拥满了数以千计的逃难者。
金帝国的金戈铁马、强弓利箭击碎了她的“浓睡”与“闲愁”,冷冷清清的李清照遁入了无数逃难者的行列。
江面上笼罩着浓厚的阴云,流水呜咽着,如泣如诉。李清照孑然一身,漫步江岸,她似乎仍在寻寻觅觅。她找到了一位在江边渡船的老艄公。李清照询问:“今夜能否过江?”艄公答道:“不行,夜里是从来不过渡船的,只有风和日丽的白天方可过江,可这样的日子为数不多啊!很多年了,这江水好像从来没有平息过。”李清照追问原因,老艄公说:“唉,这都是因为楚霸王的阴灵不散,八千亡魂兴风作浪所致啊。”
李清照低头倾听,她听见江水在唱着一首歌,一首飘忽在眼前这片古战场的空旷与荒凉中的挽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分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分虞兮奈若何。”霸王的血在乌江翻卷、吟唱,一直吟唱了一千年。临江而立,已经没有人能体味这首英雄末路的悲凉之歌,唯有她能够听懂。
夜间,李清照来到山后一处颓败的古庙里过夜。庙的墙皮已斑驳脱落。借着灯光,李清照可辨认出门楣上的字迹“霸王祠”。这是个很小的庙宇,面对着江水,耸立在一块凸起的岩石上,庙的四面长满了丛生的灌木。多年战乱,小庙早已断了香火,周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蛛丝。借着残光,李清照看清了祠内供奉着的是一组霸王别姬的雕像。只见霸王伏案长吟,独特的“双瞳”炯炯闪亮,虽然穷途末路,却依然英姿勃勃。他的左边立着那匹与他出生入死的乌骓马,右边是为他且歌且舞、仗剑引颈的虞姬。
虞姬的雕像像磁石一样吸住了李清照的目光。莫非这就是传说中那个风情万种的女子?迷蒙而又凄婉的眼神,娇小的下巴,视死如归的面庞真是惟妙惟肖。这个与项王风雨同舟、形影相随的奇女子,在为自己心爱的男人殉情的最后瞬间,没有一丝的痛苦和哀愁,有的只是坦然的情怀和幸福到骨子里的微笑。人世间至情如此,真不知比帝王身下的宝座要珍贵多少倍!
李清照的眼睛湿润了。在仔细端详中,她觉得自己是那样地熟悉她,好像是千万次地见过她。她忽然发现这个虞姬是一面镜子,她从中照见了自己。“大王意气尽,贱妾奈何生!”李清照听到这首柔肠寸断的歌。
黑暗越来越浓,江面上的风吹奏出呜呜咽咽的凄凉,江流翻滚,发出震天的嘶鸣。
李清照的纤手滑过项王身上的每一片甲胄。黑暗中,她觉得自己是在触摸一团火——这是黑暗中陡然迸发起来的一团火,就是这团火,曾经从江东一直熊熊燃烧到阿房宫。
江水悠悠,泊船无数,纵使晴空万里,也无船载得动“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冲天霸气;莫说一生只有一次失败,纵然有一千次,也永远无法抹去这伟岸男子的千古雄姿。
想到此时此刻西子湖畔依然笙歌画舫、灯火明灭,临安王朝的酣梦残酒使李清照炽热的热情一下子冷却了起来,化作一股透骨的冰凉。
山河破碎如亡夫赵明诚一路飘零的金石拓片纷纷扬;生灵涂炭似金人铁蹄下乌黑的烂泥。飞鸟群袭而自毁良弓,狡兔作祟而诛杀忠臣良将,大厦将倾啊,谁人独撑?
李清照仰天一阵狂笑,尖厉的笑声划破黑幕,惊得庙宇下蛰居的蝙蝠扑棱着翅膀一阵乱撞。
李清照跪倒在项王的神台上。此时此刻,她多么渴望这位神坛上的英雄能走下来,以横扫六合、气盖八方的气势北上中原,背水一战,一举扫除强虏,救民生于水火之中。
李清照满腔的幽情别恨化作滴血的泪水连绵不断地流淌着,她伏在项王的雕像前,哭诉了整整一夜。
项王啊!你这纯钢铸成的生命,竟然伟大到毫无韧性的地步,没有一丝一毫的权宜与苟且。要么一战而灭暴秦;要么一战而弃天下。酣畅淋漓而壁立千仞,真是一种至奇至美的大活法啊!
东方开始泛白,李清照站起身来,拭干泪水,用尽全部力量,咬破玉指,在墙壁上疯狂地涂写起来,殷红的血迹凝成一首千古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自从霸王祠有了这首诗后,乌江不再呜咽。
自此,乌江水浪为之平息,渡口开始日日渡人。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立足垓下古战场,以难民奔逃的场景描写开篇,营造出一种混乱凄清的氛围,且由面到点,为下文李清照巧遇霸王祠做铺垫。
B.金人入侵、山河破碎的现实让李清照从“浓睡”与“闲愁”的诗情画意中清醒过来,这也反映出北宋王朝重文抑武的国策是败乱的原因之一。
C.乌江渡口夜里不好渡船,只有风和日丽的白天方可过江,老艄公认为江水似乎从来不平息是楚霸王阴灵不散,八千亡魂兴风作浪所致。
D.祠堂里霸王和虞姬的塑像触动了李清照的情怀,在她眼中,人间至情超越成败得失,慷慨赴死促成生命伟岸,她对人物评价的角度独具特色。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雕像的甲胄是冰冷的,李清照却仿佛摸到了一团火,这样的触觉反差带有夸张,却显示出非同寻常的语言张力,魅力横生。
B.“虞姬是一面镜子,她从中照见了自己”,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借虞姬对项王的忠贞表达李清照对亡夫赵明诚的彻骨思念和自己南渡的羞耻感。
C.“纵使晴空万里,也无船载得动‘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冲天霸气”,这句话化抽象为具体,极言项王气势之盛,便于和下文形成对比。
D.李清照狂笑,一个笑字蕴含丰富:金人猖狂嚣张,侵我河山;统治者醉生梦死,苟且无为;百姓流离失所,度日艰难;奸贼作祟,祸乱朝堂。
(3)小说以“乌江江面风浪滔天,无法渡船”始,到“江水浪平,日日渡人”终,试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4)有人评论本小说“这是当代女作家与一千年前的女词人的灵魂交流和追索解读,它提供的是凌空高蹈、诗意沛然的精神境界,构建了一个虚拟而现实的情感时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组卷:12引用:5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4日21时01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全部安全返回,健康出舱。关于空间站里的话题成为了热点。
空间站的食品一放都是半年多,怎么保鲜?①___________,所以保存期会很长。而一旦真空包装袋被打开了,可以将食品放在冰箱里保鲜。空间站里的冰箱,温度在零上2度至8度。容积并不是很大,大小是10升,而家里的冰箱一般都在200升以上。
②___________。首先,航天冰箱是高效节能的典范。它的能耗降低了25%,制冷效率提高了50%。同时,它是智能控制的高手。通过物联网技术,地面可以控制这个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冰箱,实现天地一体化全程监测。此外,在重量和大小限定的前提下,冰箱的设计要求更高,要能不但够坚持十多年的在轨运行,而且还要扛住发射阶段的震动。除了食品冰箱,③___________用来储存空间生物医学样本、药物、试剂等物品。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冰箱在重量和大小限定的前提下,其设计要求更高,要能不但够扛住发射阶段的震动,而且还要能坚持十多年的在轨运行。
B.在重量和大小限定的前提下,冰箱的设计要求更高,它不但要能够坚持十多年的在轨运行,而且还要能扛住发射阶段的震动。
C.在重量和大小限定的前提下,冰箱的设计要求更高,它不但要能够扛住发射阶段的震动,而且还要能坚持十多年的在轨运行。
D.在重量和大小限定的前提下,需要设计出要求更高的冰箱,不但要能够能坚持十多年的在轨运行,而且还要扛住发射阶段的震动。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组卷:6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君子之怀,蹈大义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谗佞以为身谋。——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意思是:谦卑自守,有德而不显)。——《礼记》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武则天
以上几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4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