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梁丰实验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发布:2024/11/29 0:0:2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
1.下列杠杆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组卷:251引用:101难度:0.9 -
2.根据如图所示的几个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4827引用:98难度:0.9 -
3.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轮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用η甲、η乙表示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W甲、W乙表示拉力所做的功(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组卷:5801引用:64难度:0.7 -
4.登楼梯比赛时,某同学从底楼匀速登上五楼,共用了15s,该同学登楼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于( )
组卷:112引用:9难度:0.9 -
5.如图一均匀杠杆A处挂2个钩码,B处挂1个钩码,杠杆恰好平衡,若钩码质量均为50g,在A、B两处再各加一个钩码,那么( )
组卷:180引用:51难度:0.9 -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35引用:6难度:0.7 -
7.如图所示是荡秋千的简化模型。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D点后返回,B、C两点等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163引用:42难度:0.7 -
8.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 )
组卷:1856引用:135难度:0.9 -
9.在“蹦极”运动中,如图所示,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到达A点处时弹性绳自然伸直;到达B点时,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力相等,C点是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设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则( )
组卷:208引用:8难度:0.7 -
10.如图所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光滑的斜面和粗糙的水平面拉木箱,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AB=SCD,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F所做的功及其功率( )
组卷:2732引用:29难度:0.9 -
11.如图所示,一根轻质直杆可绕轴O转动,在直杆的中点挂一重物,在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方向始终水平向右的力F,当直杆从位置OA慢慢抬到位置OB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组卷:252引用:4难度:0.6
三、解答题:
-
3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在做实验前,杠杆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下一步的操作应该将图甲右边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在实验中 。
(2)保持图丙中左边钩码的个数和位置不变,在右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弹簧测力计从B点向支点O移动过程中(未到O点),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大致可以反映拉力F的大小随它的力臂l变化的关系的是:。
(3)如丙图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将弹簧测力计斜向左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其示数F2F1(选项“>”、“=”或“<”)。
(4)另一小组的小红在实验中将弹簧测力计的拉环挂在杠杆右端,用力向下拉挂钩,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进行多次实验发现都不能满足杠杆平衡条件,原因是 。
(5)如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5 10 1 A 2 1 20 B 10 3 1 20 1.5 10
(6)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 。
(7)小红调节杠杆平衡后,在杠杆的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所示,为此,小红又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重新回到水平平衡位置.然后正确记录下钩码重,动力臂OA和阻力臂OB的值。分析实验致据后发现得不到教材中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小红的哪一步操作导致了实验结果与教材中的结论不一样?答:。组卷:96引用:2难度:0.4 -
34.某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到: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其中A、C、D三球的质量为m,B球质量为2m,让A、B两球从距沙表面高H静止下落,C球从距沙表面高2H静止下落,D球从距沙表面高2H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时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测得A、B两球陷入沙深度分别为h1和h2,C、D两球陷入沙深度均为h3,且h1<h2<h3。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为 法。
(2)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 。
(3)比较 两球,可得出结论:当物体质量相同时,下落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
(4)比较C、D两球,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 (填“有关”或“无关”)。
(5)由B、C两图不能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的关系,理由是 。组卷:127引用:2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