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重庆市清华中学高三(上)暑假语文试卷(7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截至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乃至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在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拓展了人类反贫困思路,为人类减贫探索了新路径。
中国传统文化是“公本位”、集体本位,而不是“私本位”、个体本位。某种程度上,正是“公本位”的文化传统使中国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儒家传统主张“修齐治平”一体。齐家之本在于修身,治国之本在于以国为家。《礼记》讲“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强调对百姓要“如葆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一言以蔽之,“修齐治平”之道在于克私奉公、视家如己、视国如家、视天下如国、与天下人同其忧乐。“公本位”的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始终追求整体性福祉,强调社会公平,扶助贫困群体。“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成为“王道”政治理想。经过两千多年传承,“公本位”的文化传统成为当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根基。
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也曾经一穷二白。新中国成立之初,绝大多数人都属于贫困人口,彼时的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数最多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在农村和城市分别建起集体化体制和单位体制,为民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同时还构建了一个广泛可及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令绝大多数人可享受基本医疗卫生、初级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这些社会主义保障制度为改革开放后的大规模减贫奠定下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空前的经济增长使民生水平快速提高。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难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这一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中国减贫的一大可贵之处,在于创出了一种减贫的中国模式、闯出了一条减贫的中国道路,即超越了传统的以赋权为中心的模式,而以赋能为中心,通过运用综合机制,动员各方力量,提升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参与发展的机会和能力。
在这种减贫模式下,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中国通过有组织的乡村扶贫、乡村振兴,打破过去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相对孤立的“原子化”状态,极大提升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自身发展能力;通过构建乡村合作社等机制,吸引外部资源参与乡村建设,使乡村形成发展共同体,增强协同发展能力;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贫困地区推行产业扶贫,使贫困人口具有更多提高收入的机会;通过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提升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竞争的“可行能力”,实现“授人以渔”;通过普及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降低贫困人口的脆弱。由此可见,赋能式扶贫主要是一种发展支持政策,长期强调既要“输血”,更要提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身的“造血”能力,即内生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脱贫、内生脱贫。
中国的减贫成就,对本国而言意味着人民福祉的重大改善,标志着国家发展的里程碑:对世界而言,意味看“贫困恶魔”并非不可战胜,这无疑会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鼓舞与激励。
(摘编自鄢一龙《脱贫攻坚:中国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与西方不同之路》) 材料二:
“十四五”规划指出,新时期要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把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起来,激发农民内在活力,引导广大农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乡村振兴。
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使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治理主体和受益主体,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才能真正落实、落地。
我们应当清楚认识当前“农民”的特点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随着社会分工与人口流动,我国农民逐渐分化出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兼业农民、农民工、商业型农民等群体。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提高认知,充分挖掘不同农民群体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如留守村庄的传统农民,一般年龄较大,是对农业与村庄历史最熟悉的人群,是乡村发展最好的“乡愁”文化资源;新型职业农民,是产业振兴与乡村治理的中坚力量;兼业农民与农民工是弥补乡村振兴人才不足的主要人力资源;而经商型的农民精英,则是一批有能力为家乡发展建设建言献策、出钱出力的“新乡贤”。
其次,要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与能力。乡村振兴战略涉及乡村产业发展、村庄治理、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组织振兴等方方面面,对农民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求更高。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政策宣传,使农民群众真正明白乡村振兴与自己的切身关系。另外,要把农民主体意识培育与乡土文化重塑相结合,发扬乡土文化黏性,把分散的农民群体通过家乡情凝聚起来,以故土情怀提升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的认同感与责任感。政府还要构建公益为主、市场为辅的常态化农民教育培训机制,把传统培训与远程教育相结合,加强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素质与能力。
另外,还要创造有利于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的环境。一要完善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制度。如加大农业农村财政预算支出,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完善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养老、教育、医疗等政策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质量;完善农村金融、保险、土地、产业扶持等政策,构建农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二要优化农民群众发挥主体作用的平台。例如在村庄规划、产业振兴、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等工作中,为农民群众提供表达建议的渠道和参与的平台,真正实现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知情权、参与权与受益权。
(摘编自唐丽桂《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1)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仅用几十年的时间就实现了从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下,到整体脱贫的巨大转变。
B.中国减贫的最可贵之处,是以赋能为中心,运用综合机制,动员各方力量提升贫困人口的能力。
C.产业扶贫与教育扶贫,都是通过有组织的乡村扶贫,“授人以渔”,提高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
D.只要让农民在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上发挥主体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就可以顺利实施,全面推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人同乐,追求整体性福祉,强调公平,扶助贫困等文化传统,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B.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十四五”规划的新目标新任务。
C.推进乡村振兴须根据农民群体的不同特点,充分挖掘其价值,让不同的农民群体都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D.如果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那么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与受益权就得不到保障。
(3)下列农村人口脱贫方式中,属于“内生式脱贫”的一项是
A.通过基建,为贫困人口提供生产资料、提高小额贷款额度等。
B.帮助农民掌握手机短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等信息时代“新农具”。
C.选送优秀干部到基础薄弱的贫困村当好发展带头人。
D.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吸引工商资本打造如民宿、康养、特色小镇等乡村文创项目。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中国在减贫实践中为全世界的人类减贫探索出了哪些新路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组卷:30引用:2难度:0.5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①,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②。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③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④,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崤之战》)【注释】①中寿,指一般人的寿命,这里的意思是“如果你只活到一般人的寿命”。②超乘: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按照礼,诸侯军队路过周天子的城门,一定要脱下铠甲、收束好兵器、小步快走。秦军只是行了脱帽礼,已是无礼,又有很多士兵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就更加无礼而轻狂了。③吾子:这里是古时候对别人的尊称,相当于“您”。④不腆敝邑,即敝邑不腆。腆,富裕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管,钥匙 ②穆公访诸蹇叔 诸,兼词,之于 ③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 辞,告辞 ④蹇叔之子与师 与,和 ⑤无礼则脱 脱,散漫,纪律不严明 ⑥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买 ⑦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兵,兵器 ⑧吾子淹久于敝邑 淹,淹留,停留
B.②④⑥⑧
C.①②⑦⑧
D.①④⑤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B.尔墓之木拱矣∕邻之厚,君之薄也
C.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使工以药淬之
D.秦师轻而无礼∕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下列特殊句式和“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尔何知
B.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C.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D.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组卷:3引用:1难度:0.7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娴,熟悉 ②屈平属草稿未定 属,写 ③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 ④平伐其功 伐,夸耀 ⑤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痛恨 ⑥人穷则反本 穷,贫穷 ⑦其文约,其辞微 微,微小,细微 ⑧举类迩而见义远 迩,近
B.⑤⑥⑦⑧
C.②③⑥⑦
D.①④⑤⑧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盖:句首发语词,无意义 B.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靡:没有,无 C.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D.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虽:即使
A.谗谄之蔽明也
B.方正之不容也
C.明道德之广崇
D.蝉蜕于浊秽组卷:8引用:2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民间有种说法,有外伤不能吃酱油,否则伤口会变黑。真的是这样吗?首先请爱吃酱油的小伙伴放心,① 。因为酱油不是光敏感食物,并没有增加光敏感的功能。它无法促进黑色素细胞的合成、运输、分解,也就不会引起皮肤的色素沉着。那么,① ?受伤后新生的皮肤比较娇嫩,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侵害。当紫外线照射到上面,它会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以酪氨酸为材料生成黑色素,从而导致浅表创面愈合后的黑色素沉着,于是伤口就变黑了。最后提醒大家,③ ,应尽快采取措施来消除炎症,避免感染。伤口一旦发生感染,会严重破坏皮肤的真皮层,并导致肉芽组织增生,从而大大提高色素沉着的概率。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9个字。
(2)请根据上面材料,就“如何预防伤口的色素沉着”给出三点提醒。要求:使用否定句,每句不超过10个字。组卷:13引用:18难度:0.6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国藩说:“成大事者做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患不断进取,一步步走,不要急躁,慢慢熬。”林语堂说:“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评书名家单田芳,总结人生就一个字:熬。
请结合材料和生活,以“熬”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4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