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必修2《第一单元》2015年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互联网君临天下,并且具有“天下媒体一网收,上天入地遍全球”的神通,一网打尽所有媒体间的信息,实现了信息资源整合后的最大化。它可能将地球上任何一个点上的信息碎片,瞬间聚合成巨大的舆论风暴,席卷全世界。互联网还激活了每个人政治参与、意愿表达的潜能,率土之滨,均为博客,人人都可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人痛斥互联网,认为其是万恶之源,是洪水猛兽,仿佛时下人心不古、万象浮躁的祸根都出在互联网,一件原本可以尘封永远的事情,现在不仅变成了网上置顶的爆料,而且会惹来众声喧哗,万众围观,演变成可怕的舆论绑架,特别是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微博,穷追猛打的“人肉搜索”,就像无时不在的幽灵,大睁着数不尽的眼睛,时刻准备着向你扑来。互联网一路走来,网民们昂首阔步,问政、问责,公开质疑和挑战政府部门的权威,于是自然惹得某些官员怏怏不快甚至恼羞成怒。
互联网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又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看人怎么驾驭和利用。至于异质文化的渗透,更不必害怕。因为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也在进行意义的理解与自我建构,你想用你的文化化我,我也能用我的文化化你,关键看谁的东西更优越、更强大;如果你东西好,我拿来壮大自己,到头来你没化掉我,我反而比你强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互联网的功能和特征有所认识,再来看其如何为我所用。信息时代的互联网,以其“互联互通、海量存储、相互链接”的强大功能,实现了信息资源整合后的最大化。信息传播具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一是传播快。快如闪电,以秒计算。据新浪网统计,一条信息留存5分钟,就被转载437次,可谓迅雷不及掩耳,互联网上的信息往往早于官方。二是覆盖广。广如大海,空间无限。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跨越国家、地区的界线,像洪水恣肆迅速填平了所有的信息鸿沟,像弥天大网一样触及每一处角落。三是影响大。小事炒大,大事炒炸。人们更乐见于双向的平视交流,点对点的互动,每个人几乎都可以自主获取信息,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地与他人互通互联,与整个世界对接,互联网成了中国最自由的空间,无论政府还是群众,都可以在网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于是原本微不足道的弱势个体获得巨大的话语力量。四是作用强。新兴的网络媒体一经问世,便同亿万公众的社会生活乃至政治诉求紧密结合,是一种强大的舆论工具。正因为互联网这种与生俱来的巨大动员能力,它在给我们带来机遇和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风险。互联网已成为境内外敌对势力对中国进行政治渗透的“桥头堡”,其往往利用个案对我司法部门、政府机关妖魔化,进而攻击我国现行政治制度,瓦解政府的公信力。意识形态的风险正向我们步步逼近,我们应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提高自身的辨识力。
(选自武和平《互联网不是个坏东西》,有删改)
(1)下列对于“互联网”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一网打尽所有媒体间的信息,实现了信息资源整合后的最大化,具有“天下媒体一网收,上天入地遍全球”的神通。
B.互联网可以使地球上任何一个点上的信息碎片瞬间聚合成巨大的舆论风暴,并迅速扩散开来,甚至可能影响全世界。
C.互联网激活了每个人政治参与、意愿表达的潜能,博客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它发表自己的见解。
D.互联网上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微博,穷追猛打的“人肉搜索”,有人认为互联网是时下人心不古的祸根,被斥为洪水猛兽亦不为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互联网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民们昂首阔步,问政、问责,公开质疑和挑战政府部门的权威,某些官员则怏怏不快,甚至恼羞成怒。
B.原本可以尘封永远的事情,现在一旦变成了网上置顶的爆料,就会惹来众声喧哗,万众围观,演变成可怕的舆论绑架。
C.互联网对信息通信时代意义重大,它凭着“互联互通、海量存储、相互链接”的强大功能,实现了信息资源整合后的最大化。
D.互联网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产物,对信息的传播快如闪电,它上面公布的信息早于官方公布的信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也在进行意义的理解与自我建构,因此异质文化不可能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更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B.信息通信时代,信息传递像洪水恣肆迅速填平了所有的信息鸿沟,像弥天大网一样触及每一处角落,体现了覆盖面广的特点。
C.互联网几乎让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地与他人互通互联,与整个世界对接,使原本微不足道的弱势个体获得巨大的话语力量。
D.网络同亿万公众的社会生活乃至政治诉求紧密结合,是一种强大的舆论工具,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组卷:9引用:1难度:0.9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2.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乃装黄金千镒,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②.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遣少弟,是吾不肖。”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③某,此则害于楚”。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④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故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
【注】①朱公:陶朱公,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②家督:长子,因长子有督理家事的缘故,故称家督。③星宿:我国古代对星座的称谓,共分二十八宿。④三钱:本指夏商周对钱币所分的三等:赤、白、黄。黄为上,白次之,赤为下。这里指钱库。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乃装黄金千镒,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②(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B.①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②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C.①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D.①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的一项是
①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 ②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 ③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④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⑤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 ⑥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故为其能弃财故也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A.朱公二儿子因为杀人要被处死,朱公大儿子请命要前去看望,临走之前,朱公私下又给了大儿子数百黄金。
B.庄生虽然居住在十分贫穷的小巷门户里,但他廉洁正直,至于朱公送的金钱,他也不是有意要接受,是打算事成之后,将金钱归还朱公,以表示其诚信。
C.当朱公大儿子拿走千金后,庄生十分羞愤,又入朝见楚王,说朱公大儿子贿赂了楚王的左右,楚王非常生气,下令杀了朱公的二儿子。
D.等到大儿子取得弟弟的尸体回来后,大家都很悲伤,而朱公却笑了,他认为事出有因,结果早在预料之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
②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组卷:25引用:1难度:0.9
三、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11分)
-
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各题。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2)这两首诗的第三、第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组卷:25引用:3难度:0.7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6分)
-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文人词客十分讲究炼字炼句,往往为了一个字而冥思苦想,卢延让《苦吟》中曾有过“
(2)杜甫曾这样评论过大诗人李白写的诗,“组卷:17引用:1难度:0.7
八、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1分)
-
1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某教授认为,汉语的危机,并不是普通话的危机,而是另外两个危机:一是方言的流失。上世纪80年代他初到北京时,经常听到“劳驾”、“借光”、“盖帽儿”之类的词,现在几乎听不到了,很多原先挂在人们口头上的方言都消失了。二是古汉语的流失。他认为,年轻人的古汉语阅读和使用能力在普遍下降。
对于方言流失与古汉语流失的危机,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组卷:2引用:1难度:0.3
六、写作(60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群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座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座宅院的屋檐为什么特别大?为什么在屋檐下面还建了一间小巧的屋子?他们正在争论,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挡风遮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远古流传过来的温暖。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做一个屋檐,那就在自己的心里搭一个屋檐吧。因为,人心毕竟比屋檐大。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组卷:19引用:3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