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6课 阿房宫赋 六国论》2022年同步练习卷(8)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达标(2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96引用:3难度:0.9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组卷:151引用:8难度:0.9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1分)

  •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组卷:8引用:2难度:0.7

二、阅读拓展(19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六国论
    李 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使秦果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犹夫张仪也。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彼岂不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夫张仪之辩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复,所以状衰世人之情,非甚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俯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嗟夫!自春秋以来,兵祸日炽;迄乎战国,而生民之荼毒,有不忍言者。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不帝,则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注】①宋二苏氏:指苏洵和苏辙,苏辙也写过一篇《六国论》。②弋:取得。③刘:凋残。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
    B.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
    C.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
    D.所以然者何也/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所谓得天助云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灭”意思是被少数民族给消灭,“夷”是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B.“纵亲”,指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苏秦的游说下纵向联合,共同抗秦。
    C.“昆弟”,指昆和弟,比喻亲密友好。
    D.“帝”是“称帝”的意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就是秦始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述二苏的观点,作为发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李桢认为“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B.李桢认为,六国欲夺天下,与秦无异,因不能为秦所为,终为秦所灭;六国之间矛盾重重,合纵不可能实现。
    C.李桢认为,六国所以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因为没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不到天助,这见解独到透辟。
    D.作者认为六国若行仁义就可以王天下,这种说法与孟子王道仁政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②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5)本文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可专以秦也          罪:归罪
    B.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  纾:解除
    C.强食而弱肉者,秦无异也 视:看待
    D.彼岂不知夫纵约之不可保哉 逆:预料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其暴邪 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溺于攻伐,习于虞诈 孰能讥之乎
    C.张喙恐喝之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焉独存,王可也 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组卷:6引用:4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