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安徽省六安一中高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试卷

发布:2024/12/13 22: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的民间音乐,通常来讲,指的是一切由民间自生自发的、自娱自乐的、自生自灭的、体制外的,专业、职业之外的,业余的、群众性的各种音乐。在中国民间,社会大众对于民间艺人及民间音乐的欢迎程度非常高,每逢各家有婚丧、嫁娶和祈福等各种仪式场景时,几乎都离不开中国民间艺人的演唱以及演奏。各个地区以及各个群体的民众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自不同的民间仪式和音乐形式。涉及男婚女嫁情况的,就有锣鼓队、吹打班、民间舞蹈、说唱音乐等各种形式;涉及丧葬仪式的,则有吹管乐、打孝歌、哭丧歌,等等。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民间音乐已经成为长期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的“文化消费必需品”。
          在中国古代,民间音乐具有调节政治稳定的作用。作为中国民间音乐主要组成部分的民谣,其产生和流传通常与现实的政治动荡以及社会灾难联系在一起。民谣是在普通老百姓之间流传的,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民谣通常被认为代表着老百姓的观点,得民谣者得民心,因此在各个朝代末期,起义者通常将民谣作为推翻政权至关重要的“工具”。中国民间音乐的形成,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翔实反映,同时也通过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进行反馈和表达。中国的民间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民众的情感状态产生影响,而民众的情感状态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的社会态度、社会行为以及社会关系。所以中国的民间音乐总是以其鲜明的目的性而被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和分享出来,并且充分运用在相对恰当的各种社会场合当中,因此中国民间音乐具有极其鲜明的社会性。
          从民众沟通理解的角度来看,中国民间音乐就具有不同文化相互交流的市场价值。唐朝时,各国间文化交流较为频繁,民间音乐也通过文化、贸易等渠道得以传播,中国民间音乐文化也由此得以广泛吸收全世界各国多民族的音乐特点,并通过该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外音乐至此得以广泛地相互交流。中国的民间音乐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促成了中国与东西方各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各方面的广泛交流与合作,音乐文化产业也发展得极其深入,丝绸之路就是这一时期众所周知的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枢纽。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民间音乐既然有其本身的生活需求和社会功能,也就必然存在相对应的经济价值,只不过这种社会生活需求和经济价值的表现方式稍异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中国民间音乐具有对老百姓生活、娱乐、休闲需求的消费价值,而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交换,并不仅仅只是货币交换,也可以是物货贸易等其他方式,只要双方认为是等价的,并且自愿交换,就可以形成实际意义上的经济活动。在广袤的农村,民间音乐更多时候可能是通过物质进行交换的,比如使用香烟、白酒等既有一定价值又被广泛使用的生活物品进行交换;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民间音乐也会以劳动力交换的方式进行交换,农村称之为“帮忙换工”。可见,作为文化消费产品的中国民间音乐,在老百姓的消费过程中,也并不完全是以钱币进行交易的。
    中国民间音乐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是在不断发展壮大的,但却不能随意地加速发展,或者主观性地将其做大做强,它应当以一种自然的、唯美的、适度的状态,存在于社会经济的生活之中。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建设与经济活动的相互结合,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成分的不断优化,更主要的是它对当前中国社会的公民道德意识和精神状态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钱超、黄朝军《论中国民间音乐的功能及价值》,《艺术评鉴》2020年21期,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民间特别推崇婚丧、嫁娶等各种仪式,民间艺人的演唱以及演奏几乎伴随其中。
    B.民谣流传在普通老百姓之间,是中国民间音乐主要组成部分,代表着老百姓的思想。
    C.随着丝绸之路的空前繁盛,唐朝时中外音乐得以广泛地相互交流,并共同取得进步。
    D.中国民间音乐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呈不断发展壮大趋势,但应当尊崇适度发展的原则。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在阐述中国民间音乐的来源后,得出其成为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必需品的结论。
    B.文章在概括中国民间音乐的实用性之后,阐述了其功能、价值以及发展的重要意义。
    C.文章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民间音乐在消费过程中出现的非货币交换模式。
    D.文章多处运用“从这个角度来看”等类似表述,体现出语言表达的严谨性,论证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城乡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有自己的需求,不同的民间仪式需要与之适应的音乐形式。
    B.文章从中国民间音乐与民众情感状态之间的联系人手,论述其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的特征。
    C.中国民间音乐来自民间,具有鲜明的目的性,以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众的情感状态。
    D.中国民间音乐满足了老百姓生活、娱乐、休闲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组卷:8引用:3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启现场登记,700多万普查人员走入千家万户,逐人逐项登记普查信息。登记将持续至12月10日,随后开展普查数据处理、汇总等工作,2021年对外发布主要数据公报。
          这次人口普查对象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对象相同,是指普查标准时点(2020年11月1日零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在境内居住的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也属于普查对象,需要进行普查登记。
          记者了解到,这次普查登记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情况。这次普查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指标设置上大体相同,但也有些变化,主要是增加填报公民身份证号码。这主要是出于数据比对的目的,实现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行政记录的比对核查,确保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
          此次全国人口普查将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普查的数据采集手段由以往普查的使用纸表登记,改为使用PAD或个人智能手机登记。普查员手持电子采集设备入户采集数据,普查对象也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自主申报。登记完成后实时直接上报数据,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提高数据质量。
    (摘编自陈炜伟等《正式点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启》,新华社2020年11月2日)材料二:
          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人口普查是摸清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及时开展人口普查,全面摸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最新情况,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状况,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完整详尽的人口信息既是制定和完善公共政策的基础,也可以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通过人口普查了解人民群众需求,将公共资源分配到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才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需要相应的战略和政策支持。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了解人口增长、劳动力供给、流动人口变化情况,有助于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摘编自殷鹏《人口普查关系国计民生》,《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1日)
    材料三:
          为消除居民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担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采取多项技术措施加强公民隐私保护。在保护标准方面,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标准要求进行安全管理。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全面采用电子化登记,所采集数据则是实时上传至处理中心并全程加密,保证公民个人信息不在互联网通道泄露。有关方面考虑很周到,除了充分利用技术保障手段,同时仍有法规提供保障。技术和制度的双重保障,应该可以消除居民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相信绝大多数居民面对人口普查时,能够打消顾虑,积极配合人口普查。这对于确保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十分重要。
          在公民个人信息频繁泄露的今天,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所采取的多种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技术手段,其价值不仅在于确保此次普查的质量,对其他部门、其他企业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也具有借鉴意义。如果相关工作中每个信息采集方都能高标准安全管理,实时加密上传信息,居民个人信息泄露现象将可望大幅减少。
    (摘编自丰收《努力消除居民顾虑,让人口普查更准确》,《光明日报》2020年11月2日)
    (1)下列对人口普查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于2020年11月1日正式启动现场登记,登记完成后将进行普查数据处理、汇总等工作。
    B.技术和制度的双重保障,消除了居民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有助于居民提供真实、准确的普查数据。
    C.及时开展人口普查,全面摸清我国人口最新情况,将对我国经济、民生、人才建设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D.在普查员入户采集或普查对象自主申报后,实时直接上报数据,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提高数据质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公民小王还有一年才学成归国,因疫情影响未能及时回国,可以不参加第七次人口普查登记。
    B.通过开展人口普查,了解人口在各方面的情况,有助于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C.一个地区有多少孩子要上学,上学难不难,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解决类似的问题,有赖于详尽的人口信息。
    D.如果相关部门能借鉴此次人口普查中保护公民隐私的经验,因个人信息泄露而导致的网络诈骗事件将有望减少。
    (3)第七次人口普查较以往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组卷:2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提琴
    阿城
          老侯是手艺人。老侯原来在乡下学木匠,开始的时候锛檩锛椽子。
          锛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活儿。站在原木上,用锛像用镐,一下一下把木头锛出形来,弄不好就锛到自己的脚上。老侯一次也没有锛到自己脚上。
          老侯对没有锛伤自己很得意,说,师傅瞧我还行,就让我煞大锯。
          煞大锯其实是很不容易的活儿,先将原木架起来,一个人在上,一个人在下,一上一下地拉一张大锯。大锯有齿的一边是弧形的,锯齿有大拇指大。干别的活可以喊号子,煞大锯却只能咬着牙,一声不吭,锯完才算。
          老侯的腰力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后来老侯学细木工,手下稳,别人都很佩服,其实老侯靠的是腰。
          老侯学了细木工,有的时候别人会求他干一些很奇怪的活儿。老侯记得有人拿来过一只不太大的架子,料子是黄花梨,缺了一个小枨,老侯琢磨着给配上了。
          人家来取活的时候,老侯问,这是个什么?来人说,不知道。老侯心里说,我才不信不知道呢。
          不过老侯到底也不知道那个架子是干什么的,这件事一直是老侯的一块心病。
          老侯的家在河北,早年间地方上有许多教堂,教堂办学校,学校上音乐课,用木风琴,弹起来呜呜的很好听。老侯常常要修这木风琴。修好了,神父坐下来弹,老侯就站在旁边听。
          有一次神父弹着弹着,忽然说,侯木匠,你会不会修另外一种琴?老侯问,什么琴?神父说,提琴。老侯不知道,嘴上说试试吧。神父就把提琴拿来让老侯试试,是把意大利琴。
          老侯把琴拿回家琢磨了很久。粗看这把琴很复杂,到处都是弧,没有直的地方。看久了,道理却简单,就是一个有窟窿的木盒。明白了道理,老侯就做了许多模具,蒸了鱼膘胶,把提琴重新粘起来。神父看到修好的琴,很惊奇。神父于是介绍老侯到北京去,因为教会的关系,老侯就常修些教堂的精细什物,四城的人都叫老侯“洋木匠”。
          老侯因为修过洋乐器,所以渐渐有人来找老侯修各种乐器,老侯都能对付。这以后,老侯就做了乐器厂的师傅,专门修洋乐器。
          一天有个干部模样的人拿来一把提琴,请老侯修。老侯一眼就认出是神父那把提琴,老侯没有吭声。老侯知道,跟教会沾关系,是麻烦。因为是修过的东西。所以做起来很快。干部来取琴的时候,老侯忍不住说,您的这琴是把好琴。干部说,不是我的,是单位上的。老侯说,就是不太爱惜,公家的东西,好好保存着吧,是把好琴。
          文革开始的那年夏天,到处抄家砸东西,老侯忽然想起那把琴。厂里不开工,老侯凭记忆寻到那个单位去。
          老侯在这个单位里东瞧瞧,西看看。单位里人来人往,大字报贴得到处都是,到处都是加了碱的面浆糊味儿。老侯后来笑自己,这是干吗呢?人家单位的东西,自己找个什么呢?怎么找得到呢?于是就往外走。
          可巧就让老侯瞧见了那把琴。琴面板已经没有了,所以像一把大勺,一个戴红袖箍的人也正拿它当勺盛着浆糊刷大字报。
          老侯就站在那里看那个人刷大字报。那人刷完了,换了一个地方接着刷,老侯就一直跟着,好像一个关心国家大事的人。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注】锛:木工用的一种工具,用时向下向内用力砍,称“锛子”,这里用作动词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技巧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用多种手法介绍煞大锯。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写出如何煞大锯,并用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来突出干这种活儿的不易,笔力举重如轻。
    B.老侯一眼就认出干部模样的人拿来的那把提琴是神父的,这表明老侯之前修提琴时观察仔细,所以印象深刻;他没有吭声,可见他为人谨慎。
    C.小说语言口语化,但画面感强烈。如“那人刷完了,换了一个地方接着刷,老侯就一直跟着”一句就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让人忍俊不禁。
    D.小说中神父、干部模样的人、刷大字报的人等,身份地位不相同,性格品质也不相同,但处在特定的时代,其命运及行为都受到时代的影响。
    (2)作者多次写到老侯和提琴之间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
    (3)阿城曾强调写作风格是一种“平静的状态”,请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这种“平静”的理解。

    组卷:10引用:1难度:0.6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中国大学生支教联盟是由清华大学毕业生吴建林从青海支教回来后发起,联合北京大学等15所大学的一群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同学共同创立的。如图是中国大学生支教联盟的徽标,请分析徽标主体图形的意蕴(不需要对徽标中标注的文字、字母等进行描述)。要求语言连贯、准确,不超过100个字。

    组卷:9引用:5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航天飞船叫“神舟”。
          华为的操作系统叫“鸿蒙”。
          中国航天登月探测器名为“嫦娥”。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名叫“悟空”。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名为“墨子”。
          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
          2021年4月29日由长征五号B火箭发射成功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叫“天和”号。
          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的探测器叫“天问一号”,火星车叫“祝融号”。
          ……
          中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上这些科技成果的名字是否引起了你和同学们的兴趣呢?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5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