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课 <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022年同步练习卷(10)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

  •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列对“止于至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30引用:4难度:0.7
  • 2.选出画线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组卷:4引用:2难度:0.6
  •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45引用:8难度:0.9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大学之道
    《礼记》
          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②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填上第①段空格句,《礼记》中的《大学》属于
     
    家学派代表作之一。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一项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至善 止:终止
    B.致知在 格:探究
    C.国而后天下平 治:太平
    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律,一概
    (3)第②段从句式或修辞的角度赏析其表达效果。
    (4)概述本文所表达的观点,并谈谈对你的启发。

    组卷:6引用:4难度:0.6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二)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小人闲居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同“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愤怒),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虑而后能 得:处事合宜
    B.致知在 格:标准
    C.人之其所亲爱而 辟:偏向
    D.之其所哀而辟焉 矜:怜悯,同情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大学 吾为其无用而培
    B.知止后有定 不仁,如礼何
    C.欲齐家者 恕乎
    D.小人闲居不善 之于未有
    (3)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
    B.跨者不行
    C.何不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4)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B.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C.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D.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一)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B.选文(一)第二段提出了“八条目”之说,“八条目”之间是并列关系,“格物”是其核心。
    C.要做到“诚意”需要不自欺欺人,要做到“正心”需要摈弃不良情绪和外界干扰。
    D.选文中使用了顶针、排比等修辞,使得道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增强了说服力。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②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③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7)结合《大学之道》,谈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成为怎样的人。

    组卷:45引用:4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