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中学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8 3:30:1
一、选择题
-
1.下列各项中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43引用:3难度:0.6 -
2.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和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7引用:3难度:0.9 -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39引用:2难度:0.6 -
4.下列句子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47引用:2难度:0.6
二、语言文字运用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短视频是当下 的一种新媒体产品。短视频的内容有个性,有趣味,短视频易于生成,便于转发和传播,让人们在创造和分享中获得精神享受。天南海北的人们可能有着相近的生活趣味,一条表现日常诗意生活的短视频往往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进而带来可观的自发传播量。艺术也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进入更广阔的传播空间,从而提升普通人的审美素养。此前有短视频平台联袂多家艺术机构发起艺术创作,旨在以短视频为媒介推动艺术创作与交流为目的。
短视频的出现引起了美学和艺术的变革:传统意义上的纯粹学术性与欣赏性的美学,正在转化为普通人的实践美学;艺术创造突破了原来的小圈子,成为普通大众日常之事。用户生产内容这种生产与传播模式不断地为“大众创造+大众传播”提供新的可能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在参与中欣赏,在参与中创造。值得注意的是,短视频的内容质量 ,一些短视频存在低俗、恶搞、做作、浮夸的问题。我们不能被流量法则 ,而要遏制低俗之风,让人文雅趣成为一种时尚,让创造美、传播美、欣赏美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日常。这正是人工智能时代审美教育者、传播者 短视频平台运营者的职责所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通行 参差不齐 裹胁 以及 B.流行 泥沙俱下 裹胁 乃至 C.通行 泥沙俱下 裹挟 乃至 D.流行 参差不齐 裹挟 以及
A.此前有短视频平台与多家艺术机构联手开启艺术创作,希望达到以短视频为媒介推动艺术创作与交流的目的。
B.此前有短视频平台联合多家艺术机构举办艺术创作活动,旨在以短视频为媒介推动艺术创作与交流。
C.此前有短视频平台与多家艺术机构共同发起艺术创作思路,旨在以短视频为媒介推动艺术创作与交流。
D.此前有短视频平台联合多家艺术机构举办艺术创作活动,旨在达到以短视频为媒介推动艺术创作与交流为目的。组卷:8引用:2难度:0.6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并没有太多的预兆,老字号“大白兔”奶糖成了时下的网红产品。与之类似的,还有回力鞋、永久牌自行车等。在消费方式多样的当下,这些老字号 ,没有被时代淘汰,既让人欣慰,也让人好奇——这些爹妈辈甚至祖辈的品牌,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能够吸引新生代消费力量。
研究发现,几乎所有喜欢老字号的年轻人,口里都离不开“情怀”二字。( )?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在真正属于他们的年代,生活方式激烈变化,他们没能留下太多现实记忆。相反,尽管消费老字号产品对他们年少时并没有深刻体验,但父辈的“言传身教”、影视作品的渲染,他们的情怀记忆很容易被激发。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如今的年轻消费者已形成了对新锐品牌和洋品牌“怯魅”的习惯。
这从曾经 的洋快餐在市场上褪去了“小资”的外衣,走 路线中,就可见一斑。
人们更乐意凭商品带来的实际体验来选择消费,而不再以某种品牌名称为唯一的消费信仰。
不过,能 年轻人的老字号并不多,许多老字号仍然在生存线上挣扎。可见,打好一张情怀牌,并不那么容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屹立不倒 呼风唤雨 普遍化 虏获 B.岿然不动 叱咤风云 普遍化 虏获 C.岿然不动 呼风唤雨 亲民化 赢得 D.屹立不倒 叱咤风云 亲民化 赢得
A.这些“年长”品牌是如何被年轻人当成属于自己的情怀的呢
B.为什么年轻人会把这些“年长”品牌当成属于自己的情怀呢
C.年轻人是怎样把这些“年长”品牌当成属于自己的情怀的呢
D.年轻人把这些“年长”品牌当成属于自己的情怀,原因是什么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对消费老字号产品来说,他们年少时并没有深刻体验,但父辈的“言传身教”、影视作品的渲染,很容易激发他们的情怀记忆。
B.尽管他们年少时对消费老字号产品并没有深刻体验,但父辈的“言传身教”、影视作品的渲染,他们的情怀记忆很容易被激发。
C.尽管他们年少时对消费老字号产品并没有深刻体验,但父辈的“言传身教”、影视作品的渲染,很容易激发他们的情怀记忆。
D.尽管消费老字号产品对他们年少时并没有深刻体验,但父辈的“言传身教”、影视作品的渲染,使他们的情怀记忆很容易被激发。组卷:14引用:4难度:0.5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的《滕王阁序》 千古,是公认的古代骈文精品。骈文是以骈偶句式为修辞特点的文体类型,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对其他文体也产生了重要的辐射影响,而且涌现了脍炙人口的大量优秀作品,推动了文学文体的 。从楚骚到汉赋再到六朝之骈语,不仅是文的骈化,诗也在同步骈化,对永明体诗歌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永明体讲究四声和对仗,又对唐诗的基本形态——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到了唐代,骈文对传奇小说的产生也有着重要影响,在唐初出现了全用骈体写成的文言传奇小说《游仙窟》。到了元代,作为一代文学代表的戏曲的唱词也大量采用了骈偶句,骈偶句在明清戏剧里已被运用得 ,明清章回体小说的回目多采用骈体句式, ,在概括小说的情节内容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流传 演进 炉火纯青 整齐简洁 B.留传 演进 登峰造极 简明扼要 C.留传 演变 登峰造极 整齐简洁 D.流传 演变 炉火纯青 简明扼要
A.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仅对其他文体也产生了重要的辐射影响,而且涌现了脍炙人口的大量优秀作品。
B.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对其他文体也产生了重要的辐射影响,而且涌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C.在中国文学史上不仅涌现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而且对其他文体也产生了重要的辐射影响。
D.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涌现了脍炙人口的大量优秀作品,而且对其他文体也产生了重要的辐射影响。
(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遇见熟人,便会用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
B.“神舟”飞船内,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C.周公馆内,鲁侍萍大哭着对周萍说:“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D.为了避免闹出什么乱子,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组卷:10引用:3难度:0.5
七、现代文阅读
-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
孙犁 有一天,我送一封信到同口镇去,在那漫天漫地的芦苇里穿过,芦苇正好一人多高,还没有秀穗,我用两手拨开一条小道,脚下的水也有半尺深。
走了半天,才到了淀边,拨开芦苇向水淀里一望,太阳照在水面上,白茫茫一片,一个船影儿也没有,我吹起暗号,吹过之后,西边芦苇里就哗啦啦响着,钻出一只游击小艇来,撑船的还是那个爱说爱笑的老头儿。他一见是我,忙把船靠拢了岸。我跳上去,他说:“今天早啊。”
我说:“道远。”
他使竹篙用力一顶,小艇箭出弦一般,窜到淀里。四外没有一只船,只有我们这只小艇,像大海上漂着一片竹叶,目标很小。
老头儿爱交朋友,干抗日的活儿很有瘾,充满胜利情绪,他好打比方,证明我们一定胜利,他常说:“别看那些大事,就只是看这些小事,前几年是怎样,这二年又是怎么样啊!”
过去,他是放鱼鹰捉鱼的,他只养了两只鹰,和他那个干瘦得像柴禾棍一样的儿子,每天从早到晚在淀里捉鱼。而且父子两个是全凭那两只鹰来养活的,那是心爱的东西,可是为了多打鱼多卖钱,就得用一种东西紧紧地卡住鱼鹰的嗓子,使它吞不下它费劲捉到的鱼去。老头儿是最心疼那两只鹰的,他说,别人就是拿二十只也换不了去。
老头儿说,这两只鹰,每年要给他抬上一千斤。鬼子第一次进攻水淀,在淀里抢走了他那两只鱼鹰,带到端村,放在火堆上烧吃了。于是,儿子去参加了水上游击队,老头儿把小艇修理好,做交通员。
老头儿乐观,好说话,可是总好扯到他那两只鹰上,这在老年人,也难怪他。这一天,又扯到这上面,他说:“要是这二年就好了,要在这个时候,我那两只水鹰一定钻到水里追走了,不会叫他们提活的去。”
可是这一回他一扯就又扯到鸡上去,他说:“你知道前几年,鬼子进村,常常在半夜里,人也不知道起床,鸡也不知道撒窠,叫鬼子捉了去杀了吃了,这二年就不同了,人不在家里睡觉,鸡也不在窠里宿。有一天,在我们镇上,鬼子一清早就进村了,一个人也不见,一只鸡也不见,鬼子和伪军们在街上,东走走西走走,一点食也找不到。
后来有一个鬼子在一株槐树上发现一只大红公鸡,他高兴极了,就举枪瞄准。公鸡见他一举枪,就哇的一声飞起来,跳墙过院,一直飞到那村外。那鬼子不死心,一直跟着追,一直追到苇垛场里,那只鸡就钻进了一个大苇垛里。”
没到过水淀的人,不知道那苇垛有多么大,有多么高。一到秋后霜降,几百顷的芦苇收割了,捆成捆,用船运到码头旁边的大场上,垛起来,就像有多少高大的楼房一样,白茫茫一片。这些芦苇在以前运到南方北方,全国的凉棚上的,炕上的,包裹货物的席子,都是这里出产的。
老头儿说:“那公鸡一跳进苇垛里,那鬼子也跟上去,攀登上去,他忽然跳下来,大声叫着,笑着,往村里跑。一时他的伙伴们从街上跑过来,问他什么事,他叫着,笑着,说他追鸡,追到一个苇垛里,上去一看,里面藏着一个女的,长得很美丽,衣服是红色的。五六个鬼子饿了半夜找不到个人,找不到东西吃,早就气坏了,他们正要撒撒气,现在又找到了这样一个好欺侮的对象,他们向前跃进,又嚷又笑,跑到那个苇垛跟前。追鸡的那个鬼子先爬了上去,刚爬到苇垛顶上,刚要直起身来喊叫,那姑娘一伸手就把他推下来。鬼子仰面朝天从三丈高的苇垛上拌下来,别的鬼子还以为他失了脚,上前去救护他。这个时候,那姑娘从苇垛里钻出来,咬紧牙向下面投了一个头号手榴弹,火光起处,炸死了三个鬼子。人们看见那姑娘直直地立在苇垛上。她才十六七岁,穿一件褪色的红布褂,长头发上挂着很多芦花。”
我问:“那个追鸡的鬼子炸死了没有?”
老头儿说:“手榴弹就摔在他的头顶上,他还不死?剩下来没有死的两三个鬼子爬起来就往回跑,街上的鬼子全开来了,他们冲着苇垛架起了机关枪,扫射,扫射,苇垛着了火,一个连一个,漫天的浓烟,漫天的大火,烧起来了。火从早晨一直烧到天黑,照得远近十几里地方都像白天一般。”
老头儿又扯到那只鸡上,他说:“你看怪不怪,那样大火,那只大公鸡一看势头不好,它从苇子里钻出来,三飞两飞就飞到远处的苇地里去了。”
我问:“那么那个姑娘呢,她死了吗?”
老人说:“她更没事。她们有三个女人躲在苇垛里,三个鬼子往回跑的时候,她们就从上面跳下来,穿过苇垛向淀里去了。
最后,老头说:“同志,咱这里的人不能叫人欺侮,尤其是女人家,那是情愿死了也不让人的。可是以前没有经验,这二年就不同了啊!要不我说,假如是在这二年,我那两只水鹰也不会叫兔崽子们捉了活的去!”
1945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在那漫天漫地的芦苇里穿过,芦苇正好一人多高”等语句,写出了白洋淀独特的自然环境,也象征着抗日民众人多力量大。
B.老头儿“爱说爱笑”“好说话”,就有可能在漫无边际的闲聊中扯到那只大公鸡,也就自然而然地引出在白洋淀发生的那一场小斗争。
C.小说题为“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主体事件都是通过“老头儿”面对面的讲述来展开,虽然不是“我”的亲身经历,但也显得真实可信。
D.小说以对话为主,人物语言直白,通俗易懂,但又极具地方特色,如“不会叫他们提活的去”“苇垛着了火”“咱这里”等。
(2)关于文中老头儿反复说起的“这二年”,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二年就不同了”,是说我们取得胜利,鬼子不再像从前那样猖狂。
B.老头儿反复说“这二年”,是因为他无限感慨这两年抗日形势的变化。
C.“假如是在这二年”,写出了老头儿特别惋惜他的那两只被吃的水鹰。
D.“这二年”暗示了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也积极参与抗日。组卷:2引用:1难度:0.5 -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梦萦南浔
叶文玲 风光可人,山水怡人,忙不过来的笔却负人,我欠下了许多山水情债。
南浔是我的债主。我欠她的,不光是怡我心田的风光山水,更有旧雨家园的情感。
第一次被南浔诱惑,仅仅由于白居易那首著名长诗《琵琶行》的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就因为好诗佳句中这个形声俱美的“浔”字,我爱屋及乌地“爱”上了见也没见过的南浔。
南浔和浔阳相距千里,浙江的南浔和江西的浔阳风马牛不相及。的的确确,世上有许多情感是道不明说不清的。
有趣的是,爱心笃笃,我却没有到过南浔。
但是,我却不由分说地认定了:南浔美丽,她有诗歌的意境,音乐的韵味。
当然很盲目,却盲目得固执而自信。
真正被南浔吸引,是在萌发了欲为丝绸文化探源寻迹之时。当我在千里之外的中原,翻开记载丝绸史的一本本厚厚的册页时,南浔犹如一个琼台玉人翩然来至眼前:她莲步轻移佩环叮当;身姿绰约而仪态万方;而最撩人眼目的是那一身无与伦比的霓裳,衫似流云裙如水波,这亮比星月薄赛轻纱的华服,是因为用了世上最华美的织物制作——丝绸。
丝绸,古老的中国文化最辉煌的象征之一。如果说中国丝绸的根源在南方,如果说浙江是中国最大的丝绸之府,那么,浙江的湖州,湖州的南浔,便是根源之头。
我想声明的是,我无意和丝绸史学家引发丝绸之“源”的论争,我想,我在这里所有的感慨,都源于“情人”眼里所出的“西施”;都是一个情切切的寻梦人的呓语。
我还要坦白的是:就在我“单恋”得如火如荼时,我还未曾回归浙江,还不曾亲睹这个梦中情人——南浔。
于是,毋庸言说,走访南浔,是我回到浙江后欲要亲解的又一道情结。
终于有了第一次的南浔之行。
尽管早有预感,尽管是点水蜻蜓式的一掠一瞥,我还是难以表述袭上心头的最初感觉,那是一阵强烈的冲击波。
于是,万千感喟只化为一声声低唤:哦,南浔,南浔!
是的,南浔也是江南水乡的一个镇,但她所拥有的方圆地域,她的足可与小城媲美的镇容镇貌,哪里只是一个镇?还有,她所与之相应的阔大气度,她所最能光彩人前的丰厚的文化积淀,哪里只是一个镇?
在游览时,我常常因惊叹而呆若木鸡。
是因为南浔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中而欢欣得发傻,还是因为南浔一切的一切都超过了我的故乡楚门而令我嫉妒得发呆?
我说不清。就如刚才所说,世上确有许多感情是道不清说不明的。特别是当它和出自肺腑的爱交混在一起时。
就如在梦游一样,我轻如履棉的步子飘过了那缎带一样从镇子中心袅袅穿过的小河;那雕弓一样密密排列的小桥;那一间接一间飞檐雕栋的亭阁水榭;那一家挨一家白墙黑瓦红门花窗的临水人家;那家家门前刀切豆腐般一块块铺着一块块连接的风情无限的石板路;那诗一般画一般歌一般乐一般的嘉业堂藏书楼和小莲庄……
只是点水之掠,但南浔在我心里造成的震撼,使我起码牢记了一条:我可以依旧千遍万遍地写我的小镇,我的楚门,但对南浔,对这个早有“耕桑之富,甲于浙右”之称的南浔,对这个恰如故乡又大大胜似故乡的南浔,万万不敢造次!
南浔是江南小镇,但决不是一般意义的小镇。她会叫每一个见过她的人迷恋深深。
不是故乡的南浔就这样成了我梦中的家园,我相信她会叫每一个喜欢小镇的人将她当成梦中家园。
未几,又有了第二次的“点水”。
依然是梦游般的感觉,依然是震惊与嫉妒交混的心态。我想,我于南浔,最长久的角色定位,恐怕就是被这种“水阁泊轻桡,门外桑荫绕”的羡叹盘桓心头:南浔施予我的,就是那永远的梦中情怀了。
想是如是想,爱心却有增无减。南浔依然是我最向往的如同故乡楚门一样的归老之地。行走在小莲庄的曲廊中,坐在“退修小榭”的雅室里,面对一园芳菲,与如醉的春树似睡的春水共品浓绿,遥望一箭之远的嘉业堂,“窗前流水床头书”的闲适,仿佛已唾手可得。我不由不艳羡南浔人的福气:人生最惬意的晚年境界莫过如此!
就因为这份甜蜜的畅想,我常常又有一种隐忧:因为,改县为市改镇为市是20世纪九十年代的热潮,一旦为市,最明显的象征就是连片的大型水泥建筑。我害怕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有朝一日会侵吞南浔这种家园式的宁静,我害怕崛起的高楼,那千篇一律的水泥方块,挤兑了那深深浅浅的浸透了生命汁水的绿。
令人欣喜的是,事实证明了我这是又一次的杞人忧天。关于南浔的种种令人鼓舞的消息不绝于耳:被誉为“东方小莱茵河”的湖申航道,日日满载的不仅仅是名噪海外的“辑里丝”,南浔人在将萤白清亮的至柔传递四方时,也一如既往地传递着南浔那令人着迷的文化气息。
于是,在又一次得访南浔的机会到来时,我想轻轻说一声:感谢您,南浔,感谢您留驻了我们的梦,留驻了一个无可替代的关于江南小镇的佳梦!
(选自《七彩梦瓣》,有删节)(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偏爱《琵琶行》首句中的“浔”字,使得作者爱屋及乌地“爱”上了江西浔阳的同时,也关注到了与浔阳本无关联的浙江南浔。
B.作者对南浔“单恋”得如火如荼,源于“情人”眼里所出的“西施”,所以作者的情感与丝绸史学家不同并超越他们的情感。
C.南浔的风貌和气度让作者深为惊叹和震撼,相比之下,作者的故乡楚门显得微不足道,作者认为关于楚门的写作也无需慎重。
D.“耕桑之富”“门外桑荫绕”“名噪海外的‘辑里丝’”等语句都表现出南浔悠久的丝绸文化,散发着迷人的文化气息。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欠下了许多山水情债”“南浔是我的债主”,语言通俗却别有情味,既点明了写作对象,又透露出非同一般的情感。
B.文中将南浔说成“琼台玉人”,仅用比喻手法写“她”的莲步、身姿、仪态和无与伦比的霓裳,用语鲜明,表达生动形象。
C.文中南浔的环境描写优美细腻,如缎带般的小河、飞檐雕栋的亭阁水榭、如醉的春树等,描绘出南浔典型的江南小镇风貌。
D.文章先写未到南浔,再写两到南浔,行文脉络清晰、紧凑连贯;两次都如“梦游”般的感觉突显了作者对南浔的独特情感。组卷:5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