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14 4:0:2

一、积累•运用(30分)

  • 1.学校开展“走进敦煌文化”专题学习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人物】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莫高窟的守护人
          【故事】茫茫戈壁,莫高窟静立千年。鸣沙山麓,一代代守护人怀揣(  )热之心,深居大漠,孜孜以求,以匠心呵护世界文化遗产,让莫高窟重焕光彩。
          【点评】在敦煌市莫高窟,时间仿佛是静止的,上千年文明被画上了墙壁、juān             刻进了崖体,一孔石窟便是一段历史。在这里,时间又是流动的,一批批莫高窟守护人与时间赛跑,全力抢救不断退化的壁画彩塑。
          “一箪食,一瓢饮”,是守护人的真实写照。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一批批才俊扎根大漠戈壁,在飞沙扬砾、陋室斗屋中艰苦奋斗。洞窟破败不堪,他们徒手清沙,             ;面临缺电缺水,他们点油灯、喝咸水,用镜面反射出阳光,不chuò             创作……简陋的工作条件,清苦的生活环境,都没有动摇大家守护瑰宝、潜心研究的决心和热情。
          “择一事,终一生”,是守护人的共同追求。一代又一代守护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了初心,以热爱抵挡岁月流逝,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展现深沉的家国情怀,zhāng             显“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这种精神跨越时空,并不断迸发生命力,让文化自信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0月12日,有删改)①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juān
     

    不chuò
     

    zhāng
     

    ②下列词语中的“苟”与“一丝不苟”中的“苟”同义的是
     

    A.苟延残喘
    B.不苟言笑
    C.苟全性命
    D.苟能如此
    ③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筋疲力尽
    B.颔首低眉
    C.任劳任怨
    D.殚精竭虑
    ④请你就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2)【走进莫高窟】下面是采访提纲,请联系上述语段,结合你的思考,将其补充完整。
    采访主题:走近莫高窟的守护人
    采访目的:①
     

    采访问题:您深居大漠、坚守敦煌文化的初衷是什么?
     

     

    (3)【我为敦煌代言】请你为敦煌莫高窟写一句旅游广告词。

    组卷:5引用:1难度:0.7
  • 2.有同学在读《昆虫记》的过程中,把“追求与坚守”写在笔记本上。结合《昆虫记》整本书阅读体验,请你为这位同学的看法,找出一个依据。

    组卷:36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理解(60分)

  • 7.文学作品阅读课,老师节选了苏沧桑的一篇散文,请完成问题。
    会呼吸的纸      ①十月,霜降。
          ②阳光从天窗倾泻而下,像一场金色的雨,落在富阳元书纸古法造纸第13代传人朱中华身上。站在浙江图书馆地下一层古籍部金色的雨里,隔着一层玻璃,他看到另一些金色的雨,落在阅览区的仿古书柜和桌椅上。影影绰绰的光亮,清晰的咚咚咚的心跳,都仿佛来自另一个时空。
          ③一双戴着白手套的手,将乾隆版《四库全书》中的一函在他眼前徐徐打开,两百多年前的旧时光呼啸而来。两百多岁的书,新得跟婴儿一样,闪烁着玉石般的润泽。鼻尖传来一缕熟悉的气息,是他已闻了四十八年的气息,空谷、阳光、雾气、溪流、毛竹的气息,一张竹纸的深呼吸。
          ④朱中华手心发热,耳朵里嗡嗡作响,眼前飞速交叠着一些幻象——龟甲、青铜、竹简、丝帛……荒野中,一个无名氏从一张破竹帘上轻轻揭下一层被太阳晒干的纤维物,惊异地发现可以在上面写字……灯影下,一个叫蔡伦的男人,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原料,挫、捣、抄、烘,成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真正的纸……船一样的纸,承载着唐诗宋词书法绘画,悬浮在浩浩汤汤的时光之河……一千多年前的某个元日,北宋皇帝庙祭,风轻拂真宗手里的祭祀纸,散发着竹子的清香。这张从江南富阳跋涉千山万水抵达京都的元书纸,在风里舞蹈,召唤着祖先、神灵,以及大地上的一切……
          ⑤“我能把手套脱了,用手摸一下吗?”
          ⑥一段短暂的沉默。
          ⑦“好。亲手摸过,说不定您真能把修复纸重新做出来。”
          ⑧轻轻触及纸页的一霎那,食指中指和拇指指尖上传来丝绸般的凉滑,轻轻摩挲,则如婴儿的脸颊,细腻里又有一点点毛茸茸的凝滞。这张消失在历史深处的纸离他无比的近,像他失散多年的一个亲人:是一个婴儿,也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
          ⑨阳光从屋顶的塑料棚布间漏下来,将一个中年男人不高但很壮实的身影投到积水的地面上。深秋的寒意从脚底升起,他只穿着格子棉衬衣和单裤,却一点都不觉得冷,这几乎是他常年的衣着,砍竹、捞纸、晒纸、送货、谈生意,都这么穿。其实他最喜欢的是那套米色的唐装,穿起来站在纸堆里写字,很像一个文人,但他怕村里人“晕倒”,从来不穿出门。烟雾绕上他长着老茧的食指和中指,绕上鬓角的白发,绕上紧皱的浓眉,挡住了他看向纸槽的目光,如时常挡在他眼前的一个个“难”。
          ⑩朱中华相信纸是会呼吸的,有生命的,甚至相信,纸是有灵魂的。据《天工开物》记载,从一根竹子到一张纸,要经过砍竹、断青、刮皮、断料、发酵、烧煮、打浆、捞纸、晒纸、切纸等七十二道工序,耗时整整十个月,像孕育一个胎儿。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承载着生死悲欢、沧海桑田,那么重,那么痛,那么美,它怎么可能顽同木石?
          ⑪朱中华所有的努力,就是想用竹子做出世界上最好的纸,让会呼吸的纸、让纸上的生命留存一千年、一千零一年、更多年。
          ⑫可是,很难。如今的人们,往往只关注纸上的字,关注是谁的画谁的印章,是否有名,有谁真正注意过一张纸本身,它来自哪里?如何制造的?能活多少年?谁在担心一张纸会永远消逝,一门古老的手艺将无人传承,一种珍贵的精神将永远绝迹?
          ⑬如果一张元书纸开口说话,它发出的声音,一定是水的声音,水声里,是比古井更深的寂寞。
          ⑭他将双手慢慢伸进纸槽,遗失在时光深处的老精魂,在纸浆水里渐渐醒来……
    (1)文中挡在朱中华眼前的一个个“难”,具体有哪些?
    (2)根据要求,给下列句子做批注。
    ①这张消失在历史深处的纸离他无比的近,像他失散多年的一个亲人:是一个婴儿,也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这里“婴儿”和“老人”是否矛盾?为什么?)
    ②其实他最喜欢的是那套米色的唐装,穿起来站在纸堆里写字,很像一个文人,但他怕村里人“晕倒”,从来不穿出门。(怎么理解“晕倒”一词?)
    (3)文章第④段为什么要列举眼前出现的一些幻象?
    (4)文章以“会呼吸的纸”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5)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和作用。

    组卷:4引用:1难度:0.5

三、表达•交流(60分)

  • 8.作文。
          有人说:“自从放下,便找到所寻的一切。”当我们放下执念,便能收获自由;当我们放下抱怨,便能发现美好;当我们放下过往,便会不惧将来……边走边放下,才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请以“放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作;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组卷:6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