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2021年同步练习卷(3)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惆怅
     
      
    真zhì
     
      
    浮光
     
    暮ǎi
     
       
     
       
    朝暮暮
     

    组卷:23引用:3难度:0.9
  •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而富有变化的墨线是中国画的特点。
    ②宋代梁楷《李白行吟图》中李白的一件斗篷,只用了不到十根线条,便勾勒出人物身体的结构,衣褶的变化。
    ③线条的起落及抑、扬、顿、挫都清楚可辨。
    ④造型以线条为主,是中国画区别于西洋画的重要特征,它是中国书法用笔方法的发展和延伸。
    ⑤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组卷:642引用:24难度:0.9
  • 3.填空。
    (1)《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
     
    成就最高。
    (2)四川人说:“峨眉天下
     
    ,夔门天下
     
    ,剑阁天下
     
    ,青城天下
     
    。”
    (3)“胸有成竹”语出
     
    (作者)《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4)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组卷:30引用:2难度:0.8

二、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 1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_________
    李可染
          ①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特色是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的。因此,笔墨的研究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画家把书法看作绘画线描的基本功,几千年来,在这方面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以至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②写字画线最根本的一条是力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古人名之曰“平”,这是笔法的基本规律。“如锥画沙”就是对“平”字最好的形容。只有明白了“平”的道理,然后才能在“平”的基础上求变化,这就是笔法中的提、顿、轻、重、疾、徐等变化。用笔的变化是无穷的,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力量基本平均,所用力量不能差别太大。黄宾虹说幼时学书法,开头写“大”字只有五个“点”,就是起落笔太重,行笔太轻,力量悬殊,形成线条的空虚,书法家把这叫作“系马桩”。
          ③唐人论画:“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说作画先立意的重要,也包括用笔的要求。可以意到笔不到,决不可笔到意不到。画线决不能像骑自行车走下坡路似的直冲下去,也不能像溜冰似的滑了过去,这种用笔看似痛快实则流滑无力。好的用笔,要处处收得住,意到笔随。古人叫“留”,又曰“如屋漏痕”。这是笔法中极重要的一点,达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要下很大功夫。
          ④我在齐白石家十年,主要在于学习他笔墨上的功夫。他画大写意画,不知者以为他信笔挥洒,实则他行笔很慢。他画枝干、荷梗起笔无顿痕;行笔沉涩、力透纸背;收笔戛然而止、毫无疙瘩,笔法中叫“硬断”。力平而留,到处可收。齐师笔法达到高峰,在他的画上常常题着“白石老人一挥”。我在他身边,见他作画写字,严肃认真、沉着缓慢,心里不时冒出一句潜台词:“我看老师作画从来就没有‘挥’过。”
          ⑤黄宾虹论笔墨,以我浅见所知是古今少有的。黄老作画,笔在纸上摩擦有声,远听如闻刮须,我曾戏问黄师,他说行笔最忌轻浮顺滑。笔尖遇到纸的阻力沙沙作响,古已有之,所以唐人有诗云“笔落春蚕食叶声”。黄老师笔力雄健,如高山坠石,笔墨功夫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⑥笔墨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画家有了笔墨功夫,意象与物象浑然一体,笔墨腴润而苍劲。笔情墨趣,光华照人。我国历代画家、书法家在长期实践中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实在值得我辈仰止,发扬光大。
    (有删改)(1)请用文中的关键词为本文拟题。
    (2)与西洋画相比较,中国画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3)中国书画家写字画线的基本笔法是什么?常见变式有哪些?
    (4)作者所主张的“笔墨功夫”有哪些要点?

    组卷:9引用:3难度:0.5

三、写法借鉴提升能力

  • 11.【典型技法】本文《山水画的意境》在探讨山水画的意境时多引用古诗词,如对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赏析,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句,如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等,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充分表达了意境的内涵。
    【片段训练】请你引用自己熟悉的古诗词,写一段文字,赏析古诗词中的意境美。150字左右。
    情境预设:①李白《望庐山瀑布》②王维《使至塞上》③贺知章《咏柳》

    组卷:18引用:6难度:0.9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