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六校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5/1/8 0: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现如今,各式各样的网络热词和流行语令人目不暇接,了解这些词的意思、用法,几乎成了网上冲浪的必修课。“逆行者”指代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勇者;“逆袭”展现扭转局势、转败为胜的韧性;在表现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的视频里,网友们“超燃”“太燃了”的点评不断刷屏……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为语言的发展带来新语料,也嵌入日常生活的交流中。
          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社会变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条件;语言的不断更迭,也直观、生动地体现着社会脉动。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大量根植于网络土壤的表达方式成为流行语。比如,根据电影《流浪地球》中反复出现的行车安全提示语“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网友效仿出“祝福千万条,健康第一条”等各种表达,应用于不同的语境当中,增加了语言交流的亲和度和接受度。
          透过网络热词,可以一窥当下热点和社会心态。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创作平台,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发明”、改造的不少网络热词生动鲜活,反映着他们的关切和心声,展现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硬核”呈现对真正实力的尊重与推崇,“点赞评”表达对优质作品的肯定与赞扬。这些流行词在年轻人中引发共情,形成共鸣,既彰显独特个性,又在口口相传中传递着青年群体的朝气。
          2020年,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拼购”“刷屏”等网络词语,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被更广泛地接受和使用。经由这类网络热词,可以感受时代发展的进程。作为交流媒介,网络热词虽然来源于虚拟世界,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情民意。从“飒”到“最美”的流行,从“后浪”到“白衣执甲”的新义,新潮、昂扬的流行语成为大众口头禅,润物无声地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积极力量。这些词语如同一帧帧为社会定格的照片,其背景是更有温度、更具获得感的生活。
          快速更新的网络热词,也为语言演变带来新特点。适应互联网时代交互性、即时性特点,网络热词往往简洁精炼,善于在浓厚的情感包裹下,以浅显直白的方式传达语义。“晒”“上头”等词语动作性强,画面感足;古文、方言的化用妙趣横生……多种多样的网络热词通过新句式、新表达、新修辞,为汉语增添活力。“蛮拼的”“萌萌哒”这样网感十足的词语,让表达多了几分灵动与时尚;当我们在屏幕上打出“焚膏继晷”“珊珊可爱”这样的古典词语,汉语的典雅与韵味也扑面而来。
          网络热词的创造和使用也有讲究。有的网络热词使用不符合交流场景,常会引起尴尬和不适,起不到应有效果;有的网络流行语存在低俗化、粗鄙化倾向,更欠缺典雅,需要予以规范。网络热词体现着互联网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流于琐碎、粗鄙的网络热词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唯有表达积极态度、观照现实发展,方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摘编自曹雪盟《数字时代的文化生活:热词背后是充满生机的生活》)材料二
          放眼全世界,捍卫母语的纯洁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曾有报道说,你跟法国人说英语,他明明能用英语交流,可却会对你摇头,他害怕英语会凌驾于法语之上,进而影响法语的纯洁。就我国而言,抵制网络语言低俗化倾向、捍卫汉语的纯洁,应该成为全体国民共同的文化自觉。
          宏观层面,国家应加强针对网络语言的立法工作,进一步修订、细化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让规范使用语言和治理网络语言低俗化有法可依。
          承担大众传播任务的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媒体以及各种新媒体平台应扮演好“把关人”角色,切不可为庸俗暴戾网络语言的蔓延大开方便之门。学校更是捍卫语言纯洁性的重要力量。面对无孔不入的网络用语,各级各类学校应从教材、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考试标准等方面正本清源,提高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开展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在青少年心中筑起一道阻挡低俗网络语言的“防火墙”。
          作为网民的我们,应树立网络共同体意识,形成保卫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自觉,使用网络语言时,主动设立自娱自乐的禁忌规范,自觉抵制暴戾低俗的网络语言。
          语言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捍卫语言的纯洁性、抵制庸俗暴戾网络语言,并非一刀切地反对使用网络用语和外来词语。在汉语发展史上,“干部”来自日语,“拷贝”“沙发”来自英语的音译,而来自于网络的“给力”“正能量”“山寨”等新词更是大大丰富了汉语的词语库,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同。网络语言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我们期待更多传递正能量的网络用语涌现,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低俗网络用语早日淡出,让文明之花加速生长。
    (摘编自汤文靖《捍卫语言纯洁应成为一种文化自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语言演变与社会变化密切相关:前者是后者的直观体现,后者是前者的重要条件。
    B.网络热词生动鲜活,既彰显独特个性,又传递着青年群体的朝气,因而能在年轻人中引发共情,形成共鸣。
    C.网络热词往往简洁精炼,情感浓厚且传递语义方式浅显直白,这是由互联网时代交互性、即时性特点决定的。
    D.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有意识地捍卫母语的纯洁,我国也应当自觉抵制网络语言低俗化倾向、捍卫汉语的纯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时代,如果不了解各种网络热词的意思、用法,就无法顺利地进行网上冲浪。
    B.网络热词为语言发展带来新语料,那些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词语会被收录进词典。
    C.流于琐碎、粗鄙的网络热词注定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也不能体现出互联网文化。
    D.我们应树立网络共同体意识,自觉保卫中国语言文字,抵制庸俗暴戾的网络语言。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A.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显示屏、风向标,民众心态的晴雨表。
    B.如果把语言比作一条流动的大河,网络语言使这条大河流得更欢快。
    C.“如果不经常上网,你都不知道学生们在说啥。”从教20多年的王老师感慨道。
    D.有位小学生在检讨书中这样写道:“她当时的口气真是7456,所以偶才说她是恐龙。”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某高中语文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有不少学生使用了“yyds”“绝绝子”“逆袭”“给力”等网络词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组卷:8引用:1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曹雪芹
          这日贾珍等来回贾政:“园内工程俱已告竣,大老爷已瞧过了,只等老爷瞧了,或有不妥之处,再行改造,好题匾额对联。”贾政听了,沉思一会,说道:“这匾对倒是一件难事。论礼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观其景,亦难悬拟。若直待贵妃游幸时再行请题,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众清客在旁笑答道:“老世翁所见极是。如今我们有个主意:各处匾对断不可少,亦断不可定。如今且按其景致,或两字、三字、四字,虚合其意拟了来,暂且做出灯匾对联悬了,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贾政听了道:“所见不差。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便用;若不妥,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众人笑道:“老爷今日一拟定佳,何必又待雨村。”贾政笑道:“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的,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便拟出来,也不免迂腐,反使花柳园亭因而减色,转没意思。”众清客道:“这也无妨。我们大家看了公拟,各举所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之,未为不可。”贾政道:“此论极是。且喜今日天气和暖,大家去逛逛。”说着,起身引众人前往。贾珍先去园中知会。
          可巧近日宝玉因思念秦钟,忧伤不已,贾母常命人带他到新园子里来玩耍。此时也才进去,忽见贾珍来了,和他笑道:“你还不快出去呢,一会子老爷就来了。”宝玉听了,带着奶娘小厮们,一溜烟跑出园来。方转过弯,顶头看见贾政引着众客来了,躲之不及,只得一旁站住。贾政近来闻得代儒称赞他专能对对,虽不喜读书,却有些歪才,所以此时便命他跟入园中,意欲试他一试。宝玉未知何意,只得随往。
          刚至园门,只见贾珍带领许多执事人旁边侍立。贾政道:“你且把园门关上,我们先瞧外面,再进去。”贾珍命人将门关上。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筒瓦泥鳅脊,那门栏窗福俱是细雕时新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阶,凿成西番莲花样。左右一望,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砌成纹理,不落富丽俗套,自是喜欢。遂命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都道:“极是。非胸中大有丘壑,焉能想到这里。”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峻增,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说毕,命贾珍前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走进山口。拾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的,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故此只将些俗套敷衍。宝玉也知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听见古人说:‘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这里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不过是探景的一进步耳。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大方。”众人听了,赞道:“是极,好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当过奖他。他年小的人,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但见青溪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到亭内坐了,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说:“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罢。”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为称。依我拙裁,欧阳公句:‘泻于两峰之间’,竞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竞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须寻思,因叫宝玉也拟一个来。宝玉回道:“老爷方才所说已是。但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也用‘泻’字,似乎不妥。况此处既为省亲别墅,亦当依应制之体,用此等字亦似粗陋不雅。求再拟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何如?方才众人编新,你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宝玉道:“用‘泻玉’二字,则不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须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称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来。”宝玉四顾一望,机上心来,乃念道: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又称赞了一番。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代儒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虽不喜读书,却有些歪才”,可见他认为“对对”属于“歪才”,体现出封建正统思想。
    B.“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此处以“一带翠嶂”喻园中进门处的山,它能遮挡视线,以免将园中之景一览无余。
    C.众清客在为镜面白石题名时,故意用“赛香炉”“小终南”等俗套敷衍,是因为他们知道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
    D.宝玉认为“泻”字是欧阳修用来题酿泉的,不是编新,并且此字粗陋不雅,不合省亲别墅的应制之体,所以不妥。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政带领众人逛园子,“可巧”宝玉也到新园子里来玩耍,这一情节设计精巧,令下文的“试才题对额”顺理成章。
    B.“见白石崚嶒……微露羊肠小径”,此处的描写语言简练准确,句式简短工整,并运用比喻,生动鲜明,如在目前。
    C.小说善于从细微处刻画人物,如“贾政拈须点头不语”传神地表现出他对宝玉的题名不满意却又不点破的微妙心理。
    D.小说借助贾政等人逛园时的所见所闻,从门外写到园内,按游踪顺序描写大观园的风貌景致,移步换景,层次分明。
    (3)选文是如何塑造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4)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是能够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请结合选文,以贾政和众清客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组卷:3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蚕在野外的桑树上生活,随时会面临危险。其中,生命中最脆弱的时期就是刚孵化的蚁蚕期和没有行动能力的蛹期,这时候,①
     

          蚁蚕是卵刚刚孵化的幼虫,它们会密密麻麻地集中在一起。这是蚕的拟态现象,因为刚孵化出来的幼虫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所以就模仿蚂蚁的样子,让天敌误会它们是蚂蚁,从而不敢接近它们。我们都知道,蚂蚁是攻击性很强的社会性昆虫,敢惹它的动物不是很多,所以②
     
    ,这些昆虫被称为“拟蚁昆虫”。蚁蚕就是拟蚁昆虫的一种。
          蚕结茧是为了给自己营造安全的空间,可以毫无打扰地③
     
    。对所有完全变态的幼虫来说,化蛹和羽化都是非常危险的时刻。在这两个时期,(  ),要么无法化蛹,要么无法羽化。除了结白色的茧,蚕还会结其他颜色的茧。这是蚕为了保护自己而进化出的一种拟色现象,为了与所处的环境保持相似的颜色以便蒙蔽天敌。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们的生命进程就会停止,如果外界打扰了它们
    B.如果被外界打扰,它们的生命进程就会停止
    C.它们的生命进程就会停止,只要被外界打扰
    D.如果外界打扰了,它们的生命进程就会停止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组卷:0引用:1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给全国青年朋友们写了一封特别来信——《不被大风吹倒》,他在信中回答了一个问题:如果人生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莫言说:“我无法告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可以与你们分享……当我遇到艰难时刻时,给我带来知识与力量的一本书和一个人。”一本书,是《新华字典》,在穷困的童年开启了他的阅读之路,为以后写小说奠定了基础;一个人,是他的爷爷,在狂风中拼力拉车,不让车子后退半步,仿佛一尊雕塑。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2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