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北京市延庆区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发布:2024/11/20 3:0:2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51引用:3难度:0.5
  • 2.p53蛋白是一类调控细胞周期进程的激酶。如图是p53作用的流程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46引用:4难度:0.5
  • 3.对出现下列实验现象可能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可能原因
    A 植物组织培养时被杂菌污染 外植体灭菌不彻底
    B 绿叶色素提取液的颜色较浅 加入无水乙醇过少
    C 洋葱表皮细胞中未观察到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过高
    D 观察有丝分裂时装片中细胞多层重叠 解离时间过短

    组卷:40引用:2难度:0.7
  • 4.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先分离出单个细胞,然后再进行培养和筛选。这样做的目的是(  )

    组卷:20引用:2难度:0.7
  • 5.如图示DNA复制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70引用:2难度:0.7
  • 6.粗糙脉孢菌是一种真菌,野生型孢子成熟较早(黑色,基因型A),缺陷型孢子成熟较迟(白色,基因型a),合子(Aa)经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产生的孢子按分裂形成的顺序排列,下列关于粗糙脉孢菌分裂过程及其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121引用:1难度:0.5
  • 7.如图示某染色体的片段,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69引用:2难度:0.7

二、解答题本部分6大题,共70分。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 20.长期高血糖会引起脑部神经系统受损,导致认知功能出现障碍,引发糖尿病脑病。
    (1)胰岛素作为
     
    分子调节血糖。健康人血糖浓度升高时,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胰岛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激活细胞内的信号通路,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葡萄糖在细胞中通过
     
    过程释放能量,也可合成糖原或转化为
     
    ,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为了探究姜黄素对糖尿病脑病的影响,科研人员对四组大鼠进行持续12周灌胃处理,24周后测定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实验材料
    (大鼠)
    实验处理
    (60mg/d)
    体重平均
    值(g)
    血糖浓度
    平均(mg/dL)
    水迷宫逃避
    潜伏期(s)
    A 正常 生理盐水 443.8 6.3 18.9
    B 正常 姜黄素 444.4 6.2 20.5
    C 糖尿病脑病 生理盐水 253.5 27.5 68.7
    D 糖尿病脑病 姜黄素 313.2 20.5 34.9
    ①请参照A组数据,说明设置B组实验的目的
     

    ②比较A、C、D三组实验结果,可知
     


    (3)进一步研究糖尿病脑病大鼠时发现,脑部神经细胞凋亡率和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含量发生改变,相关数据测定如图所示。
    ①据图推测IGF-1
     
    神经细胞凋亡。
    ②综合上述研究,简述姜黄素治疗糖尿病脑病的机理
     

    (4)研究还发现,长期高血糖会促进β-淀粉样蛋白(Aβ)合成,Aβ积累可以减少突触数量和削弱突触功能,使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请综合上述实验结果,提出治疗糖尿病脑病的措施
     
    (至少答2点)。

    组卷:75引用:5难度:0.6
  • 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5)题。
    山绿、水清、人富——渝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
    渝河流域地处西北干旱地域,年降雨量偏少,水资源匮乏,流域生态脆弱,生物多样性有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利用率低。
    20 世纪 50 年代,渝河水流清澈见底,手鞠即饮;21 世纪初,随着流域周边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沿线工业污水及生活垃圾等大肆进入河道,造成河体水质的严重污染;加之沿河居民对河道的占用和乱采乱挖,使水体变黑、变臭,鸟兽绝迹而蚊蝇肆虐,渝河整体生态甚为恶化。
    2015年对渝河流域进行了分阶段综合治理。对沿河造成水质污染的企业予以搬迁、关停和取缔。通过清淤清污、堤岸砌护、生态湿地建设等生态修复工程,将沿河打造成生态景观带。通过11年的渝河整治,渝河流域的生态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河堤两岸主要除了栽植杨、柳、松、柏等乔木外,还辅以灌木草本类,例如沙棘、红花山竹等,不仅产生生态效益,而且还起到了生物防护的作用。河道中主要人工栽植芦苇、薄荷和菖蒲等植被,利于水体净化和水禽栖居。其他众多矮生适宜水生的本地禾本科、莎草科及菊科植物位居浅滩位置,对水土保持起到重要作用。由于拦河坝使河道蓄水量增加和河道水体的净化,使得河道植被逐渐增加,进而渝河流域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吸引大量水禽迁徙而来,促使流域内有机农业蓬勃发展,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人景观。
    在渝河流域的治理中,引进的菖蒲、东方香蒲、千屈菜、柳叶菜和小蓬草等植物都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在河道中生长非常的繁茂,且茎秆极高,各自在河道中形成了优势种群,已经明显地对当地土著物种芦苇、酸模叶蓼的生存范围造成一定的影响。千屈菜、柳叶菜和小蓬草在陆地的适应性也很强,所以要合理评估、密切监视它们的生长范围,以免造成严重的生态后果。
    通过对渝河流域湿地建设,一方面使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开发利用,草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增强了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使农林牧业结构优化,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村社会文明显著进步,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统一,达到了山绿、水清、人富的治理效果。
    (1)若要大幅度降低工业污水和生活垃圾中有机物的含量,可利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在渝河流域生态修复过程中,其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
     
    。据文中信息能够恢复渝河流域这一生态景观的关键环境因素是
     

    (3)图中从流域内至河堤两岸的植被配置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简要说明渝河流域生态不同地段栽种不同植物的原因(举两例即可)
     

    (4)经过生态治理,当“鱼在水中游,鸟在林中戏”的景象再次呈现时,渝河流域生态系统中
     
    (有/没有)食物链的增加或重新出现,理由是
     

    (5)要维护渝河流域生态系统,从生态安全角度考虑应避免
     
    ;从社会环境因素考虑应禁止
     
    等行为的发生,以避免该生态系统水体的水质再次遭到破坏。

    组卷:16引用:1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