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二中高一(下)期初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现代自然科学 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
(2)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认为,与其怨天尤人,不如躬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麻烦。自然就会懂得为人 之道。
(3)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4)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 、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起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组卷:12引用:1难度:0.9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组卷:6引用:1难度:0.9 -
3.除夕那天,父亲让李明贴对联,依次贴在厨房、书房、卧室三处,下列对联对应正确且符合贴对联要求的一组是( )
①粒米皆从辛苦得,寸薪不是等闲来②厨中妙手调美味,只凭巧手煮清羹③汉石周金鸿文永宝,林风山月雅兴长留④锦绣成文原非我有,琳琅满架唯待人求⑤窗前草色侵吟席,帘外花香入睡轩⑥菱花光映纱窗晓,杨柳春风拥画图。组卷:19引用:1难度:0.9 -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组卷:9引用:1难度:0.9
五、现代文阅读(20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初 雪
【英】约翰•博因顿•普里斯特利 ①罗伯特•林德曾这样评论简•奥斯汀笔下的人物:“他们是这样的人,在他们的生活中能遇上一场小雪就算是一件大事。”尽管可能被这位诙谐而温和的评论家看成是伍德豪斯①式的人物,我仍然坚持认为,昨晚这里下了一场雪的确是一件大事。
②清晨,看到这皑皑白雪,我和孩子们不禁兴奋起来,我看到他们在幼儿室的窗户前凝望着外面奇妙的世界,七嘴八舌说个没完,仿佛又要过圣诞节了。事实上,这场雪对我和孩子们来说都是奇异、迷人的。这是今年冬天这里的第一场雪。
③去年此时我身在国外,我遇土英属圭亚那三个年轻的女孩子,她们刚结束对英国的初访。在她们印象之中,最深的一件事是:在索默塞特某地,一天清晨醒来,忽然见到了白雪皑皑的景象。她们欣喜若狂,一扫淑女的矜持,冲出屋子,来回奔跑在那片晶莹洁白的雪地上,在无人踩过的雪毯上,留下了横七竖八快乐的脚印。
④这场初雪不仅是件大事,而且还是件富有魔法的大事。你睡觉时处在一个世界里,而醒来时却发现你在一个截然不同的天地里。如果这都不让人沉醉,到哪里去找更醉人的东西呢?一切都悄然地在一种神秘的沉静中完成,因而更给这场初雪增添了玄妙的色彩。若所有的雪铺天盖地倾泻下来,把我们从午夜的沉睡中惊醒,那么,这就没什么值得欢呼雀跃的了。但它却是趁我们熟睡时,分秒必争,悄无声息地飘落下来。卧室里窗帘拉拢了,外面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犹如无数的精灵仙童在悄悄地施展魔法,而我们只是翻个身,打个呵欠,伸一下懒腰,对此毫无知觉。然而,这变化是多么巨大呀!我们仿佛掉进了另一片天地。即使在白雪鞭长莫及的室内,也好像不一样了,每个房间都显得小巧而温暖,好像有某种力量的驱使让它成为一个伐木工的棚屋,或一所温暖舒适的圆木房。外面,昨天的花园,现在却是晶莹皎洁的一片,远处的村落,犹如置于古老德国神话中的一个仙境。所有住在那里的人们:戴眼镜的邮政局女局长、鞋匠、退休的小学校长以及其他人,如果你听说他们都成了古怪精灵般的人物,能为你提供隐身帽和魔术鞋,你也不会感到不可思议。你也会觉得自己和昨天不太一样。一切都在变化,你又怎会一成不变?屋子萦绕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激动,一种由兴奋而产生的微弱的颤动,让人心神不宁。
⑤今天早晨起床时,整个世界变成了淡蓝洁白交相呼应的冰封天地。光线从窗,射进来,迷迷离离,竟然使得洗脸、刷牙、刮胡子、穿衣服这些日常小事也显得很离奇古怪。接着太阳出来了,到我坐下来吃早餐时,太阳的光彩已经绚丽夺目,给雪地添上一抹柔和的浅粉色。屋外的小梅树愉快地沐浴着日光,枝杈上镶嵌着淡粉色的雪花,巧妙地装点着树干。过了一两个小时,万物都成了寒气四溢、白蓝交辉的发光体,世界再次焕然一新。我从书房的窗户中望去,穿过花园,越过草地,看到那远处的低丘,大地晶莹皎洁,天空一片铅灰,所有的树木呈阴森恐怖状。在那幽暗的矮树林中,似乎有一队骑兵随时都会从里面冲杀出来,随时都会听到刀剑无情的砍杀声,也可能会看到远处某一处雪地被鲜血染红。这时情况又在变化。光亮已经消逝,那恐怖的迹象也荡然无存。雪下得正紧,大片大片柔软的雪花扬扬洒洒,人们几乎看不清对面那浅浅的山谷。厚厚的积雪压着屋顶,树木也都弯下了腰,映着影影绰绰的空茫,依然能清晰地看见乡村教堂的风标,然而它已变成安徒生笔下的某种动物了。
⑥我的书房独立于整所房子,从这儿我可以看到幼儿室的孩子们把鼻尖紧巴巴地贴在窗玻璃上。突然,我的脑海里响起一首儿歌,虽然音韵不协调,但在我孩提时,鼻尖紧贴着冰冷的玻璃凝视着飘舞的雪花时,总唱起它:
⑦雪花,雪花飘得快,
洁白的雪花真可爱!
苏格兰宰了多少鹅,
片片鹅毛这边飘落!
(选自《世界上最优美的散文》,有删改)[注]伍德豪斯,英国幽默小说家。
(1)第三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2)文中第四节说“这变化是多么巨大呀”,具体有哪些变化?请概括说明。
(3)赏析第五节中的画线部分。
(4)探究文章以儿歌结尾的好处。组卷:14引用:1难度:0.3
六、论述文阅读(18分)
-
1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
王开岭 ①作家要具备两种能力:恨的能力和爱的能力。你的关怀力越大,越激发这两股力量,爱得越深沉,越能贴身地看清爱的敌人,看清那些威胁美的东西,你就要去抗争,去捍卫这个生存共同体,去保护你所爱的人和事。
②鲁迅之伟大,正因为他对“义务”的理解,“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③任何艺术,都离不开责任,一个作家的精神成绩,往往取决于关怀力大小。好作家首先是一个赤子,要发现时代的任务,要关心共同体的遭遇和命运。有一 次,某报刊请我谈“理想主义”,我举了捷克作家伊凡•克里玛的例子,在回答为何不出国避难时,他说:“因为这是我的祖国,这儿的人和我讲的是同种语言。对 国外那种自由生活,不能让我感到满足和幸福,因为我没有参与创造它。”“我没有参与创造它”,这是最打动我的话。一个作家,若只沉迷手艺而拒绝时代的订 单,那只是个平庸的文匠;一个人,若只有生活理想而无社会理想,是难称理想主义者的。理想主义者通常是忧郁的,但要哀而不伤,可以愤怒,但不能绝望。理想 主义不是画饼充饥,它富于行动,要做事,要追求改变。它要赶路,披星戴月,风雨兼程。
④当代中国有个精神危险:由于粗鄙和丑暗对视线的遮挡、对注意力的绑架,国人正逐渐丧失对美的发现和表述。换言之,在能力和习惯上,审丑大于审美。 这其实是个悲剧,生活有荒废的可能。尼采说:“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变成怪兽……如果你长时间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长期以来,我在写作中总告 诫自己别忘了凝视和采集美好之物,这是我们热爱生活的依据。正像我在一本书中所写:“即使在一个糟糕透顶的年代,一个心境被严重干扰的年代,我们能否在抵 抗阴暗之余,在深深的疲惫和消极之后,仍能为自己攒下一些明净的生命时日,以不至于太辜负一生?”
⑤我的第一本书《激动的舌头》出版时,评论人王小鲁说:“他在一个措辞不清的黄昏里,具有罕见的说是与不是的坚决与彻底能力。他在一个虚无主义的沙 漠中,以峭拔的姿态和锋利的目光,守护着美与良心。”抛去形容词,有两个名词是恰当的:美与良心。换言之,审美精神与批判精神,爱与恨。我离不开这两样东 西。
⑥我对单极事物有呕吐感,必须有两张精神餐桌,否则会厌食,会憔悴。所以,当你推崇我的文字“嫉恶如仇”时,我想提醒说:我不是反对 者,我只是反抗者。我出生的全部目的只有一个:生活!在充分的肯定心境中生活,在充分的美和爱中生活,聚精会神、不被干扰地生活。我从未料到会带着愤怒和 冒烟的心情来度日,但当生活被恶意篡改时,我想,必须奋斗,必须抗争。有些任务,应在这代人身上完成,否则,我们配不上来自后世的尊敬和爱戴。后人可重复 我们的爱,但不应重复我们的恨。
(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有删改)(1)结合文意,概括标题“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的丰富含义。
(2)简析第④段的论述层次。
(3)如何理解第⑥段中的“两张精神餐桌”?请结合本段内容作简要说明。组卷:3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