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吉林省松原市乾安七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19 12:30: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人的行为能力以及提供各种超感官体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媒体与受众两方面入手,积极寻求对策。
          从媒体角度看,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这项技术以数据分析为依托,使信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从而与受众的需求相匹配。比如,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方面的关键词、以往浏览的相关数据以及学历、职业、爱好等特征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并根据用户充值、消费、反馈等数据信息,了解和掌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潜在需求,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会大大减少许多有意无意强加于受众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受众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成本,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的智能匹配模式会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比如,有的技术可以根据手机定位,确定用户是在办公场所、家里还是旅途中来推送合适的视听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手机的睡眠模式、工作模式等确定推送时间,以及根据某一信息关注度的高低确定是否推送。
          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受众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即对媒介本身带来的危害及个人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认识的能力。任何时候,受众都要保持对新媒介的主动权、选择权,不能被媒介技术左右,而要学会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这种主动选择权是建立在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上的。除此之外,受众还需要加强法律、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养,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并掌握好在新媒介上的话语行为的规范和尺度,从而将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既要推动媒介的技术革新,又要提升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媒介技术真正为我所用,形成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摘编自马慧茹 冶进海《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是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
    B.人们因无用信息泛滥而形成的非理性冲动,会导致紧张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C.信息智能匹配技术可以根据受众需求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信息的精准推送。
    D.以推广服务项目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媒体很难真正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新媒介有着负面效应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
    B.全文围绕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
    C.文章的第二段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
    D.文章先提出新媒介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接着分析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精准推送使受众得到好处,对此受众仍要保持清醒头脑。
    B.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得益于手机、网络的普及和媒体的广泛应用。
    C.缺少媒介素养的人,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也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
    D.如果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不能提高,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扣折。

    组卷:77引用:10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科学家对海洋深处进行测温后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海洋变暖正在促使深海生物快速向两极迁徙。这意味着,尽管深海平原的环境条件远比地表洋流环境更加稳定,但深海生物已经感受到了正在上升的热量影响。众所周知,世界上海洋的面积几乎覆盖了地球总面积的四分之三,而从地表到海底,则是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尽管人们一再关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水域健康状况,但想要精确地计算出地球上海洋温度变化率仍然非常困难。因此有些海洋学家喜欢抱怨,人类对火星和金星表面的探索和了解甚至比海洋深处的地质构造以及沉积物的了解还要多。这或许是真实的状况,但通过科学家们反复的研究已经证实,海洋深处的生态系统具有惊人的多样性以及潜在的风险。
          研究人员通过对20000种深海生物的研究发现,在深度超过1000米的地方,海洋生物在20世纪下半叶的移动速度就已经远远超过它们在海面附近的同胞了。目前来看,由于海洋的巨大面积和深度,已经在海洋表面观察到的温度上升现象将会波及更深的水域之中,这就意味着,无论我们现在做什么,深海海洋生物都将面临直到21世纪末之前不断上升的环境威胁,对人类来讲,需要紧急采取行动,缓解我们对深海生物造成的威胁,这不仅包括了遏止海底采矿和深海捕捞,更多的是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摘编自《全球变暖,生物在向两极方向迁徙》)材料二:
          温室气体具有温室效应,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使得地球不断地被“捂热”,这就是全球变暖。同时,因为水相对于空气能够更多地储存能量(水的比热容和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全球变暖增加的能量90%以上都存储在海洋中,使得海水变暖。因而,海洋的能量变化直接反映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热含量成为判断全球是否变暖的最佳指标之一。
          海洋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存在广泛的负面影响。由于热胀冷缩,海洋变暖膨胀推升了全球海平面。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如果叠加上潮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土地沉降等因素,将给包括我国在内的沿岸和小岛屿地区造成极大的经济和社会风险。我国临近的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最多并且最强的地区,因此我国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的挑战。同时,由于上层海洋比深海变暖更快,海洋层结也在持续加强。海洋层结的加强会抑制海洋垂向热量交换和溶解氧输送,进一步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并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已有研究表明,过去60年海洋溶解氧已经下降大约3%。受海洋变暖和酸化的影响,近些年珊瑚礁系统屡次出现大规模白化事件。
          未来怎么办呢?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是当务之急,《巴黎协定》目标是努力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为控制在1.5℃内付出努力。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然而,由于海洋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缓慢和滞后特性,过去的碳排放导致的海洋变暖等影响将持续至少数十年之久。就算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21世纪海洋变暖也不会得以遏止。这一现象凸显了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成里京《海洋变暖持续将会怎样》)材料三:
          2020年以来,海洋“咸变咸,淡变淡”的盐度变化态势加剧,海水垂向层化持续加强。最新IAP数据表明,在2020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吸收的热量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2×1022焦耳,这些热量可以使13亿个1.5升的电热水壶里的水同时烧开。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出现小幅下降,但全球海洋温度依旧出现了持续的增温并达到历史新高,这与海洋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缓慢和滞后特性息息相关。因此,过去的碳排放导致的海洋变暖等影响将持续至少数十年之久。
    (摘编自《14家单位联合发布全球海洋变暖报告》)(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深海生物目前出现了快速向两极迁徙的现象,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海洋变暖。
    B.目前,人类对火星和金星表面的探索和了解很多,甚至远远多于对海洋深处的地质构造以及沉积物的了解。
    C.《巴黎协定》针对全球变暖的事实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但《巴黎协定》的实现仍然不能遏止21世纪海洋变暖。
    D.2020年,虽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让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受过去的碳排放影响,全球海洋温度仍创历史新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几乎占了地球总面积的四分之三,这就导致我们想要精确计算地球上海洋温度的变化率非常困难。
    B.海洋温度上升将波及更深水域,这就意味着,无论我们做什么,对深海海洋生物所面临的环境威胁都没有什么帮助。
    C.海洋存储了全球变暖所增加的90%以上的能量,海洋能量变化反映全球气候变化,只有依靠它才能判断全球是否变暖。
    D.为帮助读者理解2020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吸收的热量相比2019年的增值,文章用这些热量能烧开很多水来生动说明。
    (3)文中画横线句子所说的“负面影响”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

    组卷:11引用:10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穷人的专利权
    狄更斯
          我的名字叫约翰。学的是打铁的行当。打十九岁那年起,人家看见我没几根头发,就一直管我叫“老约翰”了。现时我已经五十六岁了,头发并不比上面提到的十九岁的时候多,可也不比那时候少,因此,这方面也就没有什么新的情况好说。
          我发明过一种螺丝,挣了二十镑钱,这笔钱我这会儿还在用。整整有二十年工夫,我都在断断续续地搞一样发明,边搞边改进。上一个圣诞节前夜十点钟,我终于完成了这个发明。完成之后,我喊我妻子也进来看一看。这时候,我跟我妻子站在机器模型旁边,眼泪簌簌地落到它身上。
          那是在差不多一年之前的圣诞节前夜十点钟完成的。我把凡是能节省下来的钱统统都用在模型上了。我想自己去申请专利。
          我的姻兄弟,西布罗密奇的乔治•贝雷临死的时候遗留给我的妻子、他的姊妹一百十八镑零十个先令的英格兰银行股票。我和我妻子一直还没有动用过这笔钱。我们俩都同意拿这个发明去申请专利。我的朋友威廉•布彻替我写了一封信给伦敦的汤姆斯•乔哀。我乘“四等车”上了伦敦,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了一间为期一个礼拜的房子。
          汤姆斯•乔哀说要申请专利,第一步得向维多利亚女王提交一份申请书。我在靠近司法院法官弄的桑扫普顿大楼里找到了一位推事,在他那儿提出了陈述书,付了十八便士。他叫我拿着陈述书和申请书到白厅的内务部去,把这两份东西留在那里请内务大臣签署,缴付了两镑两先令又六便士。六天后,大臣签好了字,又叫我拿到首席检察官公署去打一份调查报告。我照他说的去办了,缴付了四镑四先令。
          我临时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租期已经延长了一个礼拜,这会儿五天又过去了。首席检察官写了一份所谓例行调查报告,打发我带着这份东西到内务部去。内务部根据它搞了个复本他们把它叫作执照。为了这张执照,我付出了七镑十三先令六便士。这张执照又要送到女王面前去签署,女王签署完毕,再发还下来,内务大臣又签了一次。
          我现在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住到了第三个礼拜了,费用挺大,我只好处处节俭过日子。我感到自己都有点泄气了。
          在林肯旅社的专利局里,他们替我的发明搞了一份“女王法令草案”的东西,还准备了一份“法令提要”。就为这份东西,我付了五镑十先令六便士。专利局又正式誊写两份法令文本,一份送印章局,另一份送掌玺大臣衙门。这道手续下来,我付了一镑七先令六便士,外加印花税三镑。这个局里的誊写员誊写了女王法令准备送呈签署,我付了他一镑先令。再加印花税一镑十先令。接下来,我把女王法令再送到首席检察官那儿签署。我去取的时候,付了五镑多。拿回来后,又送给内务大臣。他再转呈女王。女王又签署了一次。这道手续我又付了七镑十六先令六便士。到现在,我待在汤姆斯•乔哀那儿已经超过了一个月。我都不大有耐心了,钱袋也掏得差不多了。
          女王法令还得送到设在河滨大道上桑莫塞特公馆的印章局去——印花商店也在那里。印章局的书记搞了一份“供掌玺大臣签署的印章局法令”,我付了他四镑七先令。掌玺大臣的书记又准备了一份“供大法官签署的掌玺大臣法令”,我付给他四镑两先令。“掌玺法令”转到了办理专利的书记手里,誊写好后,我付了他五镑七先令八便士。在此同时,我又付了这件专利的印花税,一整笔三十镑。接着又缴了一笔“专利置匣费”,共九镑零七便士。各位,同样置办专利的匣子,要是到汤姆斯•乔哀那里,他只要收取十八个便士。接着,我缴付了两镑两先令的“大法官财务助理费”。再接下来,我又缴了七镑十三先令的“保管文件夹书记费”。再接着,缴付了十先令的“保管文件夹协理书记费”。再接下来,又重新给大法官付了一镑十一先令六便士。最后,还缴付了十先令六便士的“掌玺大臣助理及封烫火漆助理费”。到这时,我已经在汤姆斯•乔哀那里待了六个礼拜了。这件获得顺利通过的发明已经花掉了我九十六镑七先令十八便士。这还仅仅在国内有效。要是带出联合王国的境界,我就要再花上三百镑。
    (陈才宇译,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写姻兄弟,西布罗密奇的乔治•贝雷给约翰妻子留下英格兰银行股票,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我”办理专利权的花费做了铺垫。
    B.小说通过个性化的表述,运用幽默诙谐的笔法,不厌其烦地议论说理,以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塑造了约翰这个人物形象。
    C.这篇小说不以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取胜,但批判的倾向从情节中自然流露出来,也蕴含于形象的描绘中。
    D.作者以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为中心构思情节,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通过情节揭示社会问题,从而突出主题。
    (2)小说中多次谈到“我”在汤姆斯•乔哀家租住的事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3)小说以“我”为叙事视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组卷:7引用:2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90个字。
          2019年6月24日,苏宁宣布,48亿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权。家乐福集团是全球领先的零售集团,自1969年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后,已经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了11000家的店,服务超20亿人,最巅峰时拥有超过50万名员工。然而到了2009年,家乐福中国在华大卖场领导者地位,被大润发超过,很快,家乐福在华门店数,也被长达半世纪的最大竞争对手沃尔玛超过。此后的每一年,家乐福中国的业绩和利润都在倒退,始终不见好转。近年来,随着电商和中小型门店崛起,线下零售业态受到巨大冲击,各大零售商需要积极调整战略,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组卷:7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新青年》中对新青年提出六大标准: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时至今日,当年的青年标准对当今的青年依然有着航标与指导作用。
          请从新青年的六大标准中任选一个或二个,表达你作为21世纪的青年人,对“新青年,新征程”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9引用:2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