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白银实验中学等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
贾梦雨 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
“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
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无刻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在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心交瘁。
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充斥着扭曲。
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
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
(选自《新华日报》)(1)下列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症状的一项是
A.一人遭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
B.大学生沉沦于网络,终至退学;校园里充斥着“怀疑的时代还需要信仰吗”的争论。
C.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为生计忙碌着。
D.各种压力之下许多人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以致于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追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论证严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B. 本文以“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为论题展开论证,联系生活实际,有针对性。
C.第五段从宏观上指出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增加了论证的深度。
D.“精神亚健康”弥漫的根本原因是全球化浪潮造成人类彼此间的疏离和自我的迷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膨胀的消费思潮使我们的精神加剧萎缩,我们被裹挟在这种“内忧外患”中,身心交瘁。
B.无论是从心灵层面,还是生存状态来看,理想和激情的缺失都会导致我们的生活出现问题。
C.禁住物欲诱惑,泰然面对挫折,实现内心真正的强大,就可以帮我们寻找到自己的归宿感。
D.创造文化和谐,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是当下“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的一种必要手段。组卷:13引用:13难度:0.8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题。
读多少本“及格”?
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分析
一
2018年4月19日讯过去的一年,你看了多少书?昨日,2017年度“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报告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中,全年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的占10.2%,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
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12本,与2016年度差别不大,未成年人在这方面则有更好表现10-17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81本在年阅读10本及以上纸质图书,使能够环身成年国民排名的前10.2%了,这其中阅读超过20本的占4.1%,超过50本的更是仅有0.9%,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万里挑一。
日本是人均11本左右,韩国人均9本,美国人均7本,法国在8本左右,”具体负责调查工作的徐升国,被引国外阅读调查的官方数据说。
在成年国民对阅读数量的评价中只有一成左右的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或者比较多,有37.7%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39.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由此,民众对举办全民阅读活动颇为期待,有超过六成的成年国民认为有美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
二 调查报告显示,从人们对不同媒介接触时长来看,2017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为80.43分钟,比2016年增加了6.03分钟。排在第二位的是互联网,人均每天接触时长为60.70分钟。
当然,数字化阅读也是人们使用手机、互联网等媒介的重要目的。但在成年网民从事的网上活动中,仍以阅读新闻、查沟各类信息,以及娱乐为主流,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
徐升国回忆,1999年调查报告第一次发布时,国民上网的还很少,“只占37%,真正的网络阅读可以说还没有产生。”而电子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等陆续出现,使得国民的网络行为愈发多释化。2007年以后,逐渐进入智能手机时代,爷来的变化更为剧烈。微信上线后,出现了微信阅读,近几年又出现了听书这样一种阅读形式,以及社交式的阅读,例如线上读书会、分享等等。”
三 此外报告发现,217年,我国有两成以上国民有听书习惯,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提高了58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的听书基本与成年人持平,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达24%听书具体听什么?“故事”与“评书联播”排在成年国民选择的前列。而在未成年人中,“听英语或进行其他语言学习”与“听诗歌朗诵”的比例相对较高。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调查特别增加了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报告显示,在0~8周岁儿童家窥中,过七成家庭有陆孩子读书的习惯,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追书店3.07次。
关于未成年人中0-3岁幼儿的阅读启蒙徐升回发现其中有非常大的差异,“一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习惯,比如阅读•三只小猪”狼外婆”精猜我有多爱你’等经典故事,从中获得亲情的交互,感受到阅读的快乐生命的快乐。还有一种是从小培养孩子背唐诗认字,亲戚来了可以表演,不能输在起跑线。我们称为功利式的阅读心蒙。后者容易让幼儿觉得阅读很枯燥很难受,不好玩,天然就会去排斥。”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成年国民中,有超过一成的人一年中能够阅读10本及以上的纸质图书。
B.我国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在8本以上,超过美国和法国,前景可喜。
C.我国成年国民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不高,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D.大多数0~8周岁儿童家庭重视亲子阅读,通过不同方式培养儿童读书习惯。
(2)下列对当下未成年人阅读现状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情况良好,14~17周岁的青少年的听书率相对较高。
B.未成年人的早期阅读得到大部分家长的重视,其阅读内容常与家长培养方向相关。
C.当下未成年人的阅读有功利化倾向:青少年听书内容功利化,幼儿阅读启蒙功利化。
D.随着时代发展使用手机互联网进行数字化阅读,成为未成年人阅读的主要方式。
(3)请结合文本材料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国民的阅读水平?组卷:20引用:9难度:0.4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猴变
陈博文 栋悟一家人忽然变成猴子的怪事,已经传遍这一带的山村了。
不少好奇者跑到村里来看看究竟是谣传还是事实。然而,大家都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他们既见不到栋悟,也见不到猴子,见到的只是那间简陋的破屋子。
那是一间栉叶盖顶的小木屋,两扇木板门已斑驳破旧,外边还加上一把锁头,从门缝、墙壁的缝隙里可以窥见屋里边一片凌乱,显然是很多天没有人来过。
邻居老阿婶对围观的人群说:“栋悟一家人变成猴子了,要找他们可到后山上去,不过你们要高呼他的名字,他就会从树上跳下来,带些食品去给他们吧!很可怜的!”
“这样说,栋悟真的变成猴子了?”
“那还会有假,全家人都不见了,岂能说着玩的?!”
栋悟住在这村子已很久了。他家种了一小片玉米园,家里还有三把猎枪,是他和两个儿子阿保、阿护的谋生工具。他向来就靠捕猎山区里的动物和种点粮过活。不过,山里的动物越来越少了,所以生活是十分困苦的。
自从这片数百平方公里的山林地带,被宣布即将变为野生动物保护区后,住在这一带山区依靠捕猎为生的居民,生活就起了大恐慌,栋悟一家当然也不例外。
有一次保委会宣传队到村里做宣传,他们说到山区各种禽兽,被人们死捕活捉已濒临绝种,如不设法制止滥捕滥杀,将来我们的子孙就见不到各种动物了。他们要求当地居民,尤其是以狩猎为生者与政府合作,不要再屠杀山区动物,让它们繁殖滋生,让这片辽阔山区再现蓬勃生机。
当这批演说家讲得天花乱坠,唾沫横飞之际,栋悟一肚子怨气爆炸了。他一跃而起,大吼一声说:“你们这批城市来的家伙,知道山里人的困苦吗?禁止捕猎,我们只有喝西北风了。滚!滚回去,不要干涉我们,不听话送你们几声鸟枪……”围观的村民,有人随声附和,也有人劝他们不要闹事。经此一闹,宣传队在嘈嘈杂杂的人群中悄然收兵,围观的众多村民也一哄而散。
此后,栋悟情绪变得偏激愤慨,每天叫上两个儿子一同上山,展开他的杀戮行动。他要拿点颜色给保委会的人员看看:我赶尽杀绝,你们将奈我何?!
过去,他捕猎的只是野兔、黄羌、獐狐之类的,现在却是见什么杀什么,简直是有些疯狂了。
有一次,他竟一口气射杀了三只猴子。向来,很少有人捕杀猴子的,因为经济价值不高,也没有人爱吃猴肉。所以,猎人对猴子可算是仁慈的。然而栋悟却故意杀猴子,为的是向保护环境的人员示威。
今天,他很幸运猎获一只黄羌。傍晚,父子三人兴高采烈扛着黄羌回家。很久了,没有油腻过口,今晚可要来一味炒黄羌肉,再加一锅酸辣羌肉汤,明天把剩下的卖给芭货佬,最少还有数百泰铢可以赚。他想得口水直流,心花怒放。就在离家不远处,忽见他老婆伸头缩脑闪在大树后,一见他父子,即迅速迎上来,慌张地说:“不得了,屋子被一群猢狲占了,不是我走得快逃出来,说不定已被它们咬死。”
“有这样的怪事,我们快回去看看。”栋悟话还未完,从他屋子里一下子跑出很多猴子来。数百只猴子灰溜溜地朝他们摸来。
他被吓呆了,正想扣动扳机,忽从树上跳下数只大马猴,迅速将他父子手中的猎枪都抢了去。人猴形势逆转,栋悟大惊失色,急忙拉着妻子掉头就跑,可后面大批猢狲随着追来。他跌跌撞撞,忽然觉得老妻的身躯在迅速缩小;两个儿子也一样在萎缩,而且脸上长出浓毛,屁股上也长出尾巴。他下意识摸自己的脸,哇!自己也是满脸茸毛。他失声惊叫,吱吱几声,原来他们已变成猴,身形也矫健轻盈了。他紧拉着妻子,迅速攀上茂密的大树。他俯视追来的猴群,咦!哪里是猢狲,都是彪形大汉呀!他搔着头想不出原因。
栋悟一家人变猴的怪事终于传开了,不久,各个山村发现很多保护野生动物委员会的标语:
杀猴子,变猴子!
杀山猪,变山猪!
动物保护,人人有责!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寥寥数语就交代了一件离奇怪事,这样处理能够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B.小说中人物名字具有特色,“栋悟”“阿保”“阿护”寓意着“动物保护”,与小说结尾保委会的宣传口号遥相呼应,凸显出小说的主旨。
C.小说将保委会宣传队说成是“演说家”,并形容他们“讲得天花乱坠,唾沫横飞”,说明栋悟对保委会宣传队的演讲非常认同。
D.栋悟亲眼看到自己与家人的猴变过程,但又说看到的猴子其实是彪形大汉,“猴变”真假难辨,作者这样处理意在引发读者的深思。
(2)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栋悟的人物形象。
(3)小说安排“猴变”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组卷:6引用:2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政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遂上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①,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注】①革:通“亟”,病重。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季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
B.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
C.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
D.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登第,就是登进士第,或者是进士及第,指的是考中进士。
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C.两宫,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两后。
D.赠,指皇帝赐给有突出贡献的官员以官爵、荣誉称号和财富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诲敢于直言进谏。他曾多次弹劾枢密副使程戡,因此程戡怀恨在心;他还敢弹劾公主,认为守门官吏和公主府中的宦官皆有罪。
B.吕诲明大义言别人所难言。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后来太后归还政权,皇帝治守忠罪。
C.吕诲多因弹劾大臣被贬。他曾三次居于谏官之职,都是因弹劾大臣而被贬出朝廷,如曾因弹劾王安石被贬为邓州知州,当时人们推崇他的耿直。
D.吕诲心忧国事至死不渝。他即使生病在家,仍然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忧虑的事;病重后,司马光前去探望他,他还勉励司马光,让他努力。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辅政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②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组卷:66引用:5难度:0.5
-
11.看如图漫画,根据要求答题。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漫画内容(不超过50字)。
(2)这则漫画意在提醒人们:组卷:27引用:6难度:0.3
四、写作(60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喜鹊每天都为大树唱赞歌:“你长得多么高大,多么挺拔!你的枝叶多么繁茂!”这歌声使大树深深地陶醉了。一天,正酣睡的大树被一阵“咚、咚、咚”的响声惊醒了,原来是一只啄木鸟在不停地用它那又尖又硬的长嘴啄着树干。“啄木鸟,你吵得我心烦意乱,啄得我皮肉疼痛,快滚开吧!”啄木鸟含着泪水飞走了。此后,大树成了蛀虫的乐园,树干几乎被蛀空了,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它在痛苦的呻吟中倒下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组卷:0引用: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