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上海交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与应用(24分)

  • 1.以下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组卷:41引用:1难度:0.6
  • 2.以下各项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组卷:40引用:1难度:0.5
  • 3.以下各项中最不能用来证明“学不可以已”这一观点的是(  )

    组卷:9引用:1难度:0.8
  • 4.以下各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11引用:1难度:0.9

  • 1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甲《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日:‘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乙《孟子见梁惠王》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日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1)解释加点字。
    ①今夫天下之人
     

    ②未有仁而其亲者也
     

    (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孰能之?
     

    A.给与
    B.跟随
    C.赞许
    D.参与
    ②上下交利而国危矣
     

    A.征收
    B.证明
    C.争夺
    D.讨伐
    (3)把两篇文章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诚如是,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②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4)汉代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请结合甲文对这一特点进行分析。
    (5)孟子旨在劝说君王施行“仁政”,但甲乙两文的论说角度却有所不同,请加以分析。

    组卷:3引用:1难度:0.6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洞庭游记》序
    明 文震孟
        ①游有四快,而天时之宜,风月之美,眺览之奇不与焉。游当茹素之期,不以酒肉丝竹尘点山灵,一快也。又当沦弃之日,山中好事之家,无相物色者,草衣衲侣,游乃益清,二快也。穷林屋之胜,至于烟迷径绝,田夫野老,惊相告语,奔走救援,此犹足以征人心焉,三快也。以余耳目所及之名公,若冯元成先生游记遍天下,独遗几席之洞庭。至张伯起、周公瑕、王百谷,皆未尝泛石公、龙渚之棹.惟赵隐君凡夫仅一至□.其他游者不能记,记者不能尽。即弇州之文,亦似寥寒未称。而孟长雄词伟藻,直与缥缈、莫厘争高竞爽,吞今掩古,光怪陆离。将使后来游者,遂可无言绝响,不必先结一记游之想,以挠其登高临深之天趣,四快也。
          ②昔人有言,山水之神情,恒与幽人畸士相亲昵。然非言语文章之妙,不足以发潜而疏远。今间询之楚人,武昌赤壁,仅一培塿⑧;而柳州遗迹,按图索之,殊不相当。独以两公文在,儿与五岳四渎并垂声于宇宙。文人不遇,岂非山水之甚幸哉!况洞庭灵奇,夙标震旦。惟护之以风涛,布之以险阻,即具逸情远胜者,亦未能时时酬对。一朝不偶,相得益彰,山灵恺豫,又复何如!不啻吾所称“四快”而已。
          ③余接摈废以来,屏栖深谷,云封烟绕。门前寸步,便如黔蜀万山。洞庭之游,日与孟长期,而今竟先我矣。览兹游记,固深快之,而亦深妒之,终乃深幸之。幸我虽未游,而孟长已游,他日虽游而已,不必记游也。
    【注】①洞庭:指江苏太湖中的洞庭东山和西山。②文震孟:苏州人,忤魏忠贤意,遂归。③石公:太湖边的山名,在太湖边。龙渚,指太湖。④赵隐居凡夫:隐士赵凡夫。⑤弇州之文:指明代王世贞的诗文。⑥姚希孟,文震孟的外甥。⑦缥缈:山名。莫厘东洞庭山。⑧培塿:小山丘。⑨五岳四渎:泛指大山名川。⑩不偶:命运不好。⑪恺豫:祥和快乐。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也            B.焉          C.耳           D.耶
    (2)概括“游有四快”的内容。
    (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间接地去询问楚地的人,三国时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山水,按照地图去找,也很难找到。
    B.如今偶尔地去询问楚地的人,苏轼笔下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的文化遗迹,按照地图去找,也很难找到。
    C.如今间接地去询问楚地的人,三国时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按照他文章所写去找,实地也与文中描绘不相称。
    D.如今偶尔地去询问楚地的人,苏轼笔下的武昌赤壁,只是一座小土丘;柳州山水,按照柳宗元文章所写去找,实地与文中描绘不相称。
    (4)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5)请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③段。

    组卷:20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