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市东中学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14 10:30:2

一、积累应用(26分)

  • 1.按要求填空。
    (1)
     
    ,水光接天。
    (2)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3)惟江上之清风,
     
     
    ,目遇之而成色,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4)
     
    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冉有性格谦 虚,从他述志时说“
     
     
    。”即可看出来。

    组卷:31引用:2难度:0.9
  • 2.依次填入对应的体例: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是_______;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是_______;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是_______。(  )

    组卷:24引用:2难度:0.9

二、阅读(74分)

  • 7.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庖丁解牛
    庄周〔先秦〕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 然,莫不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②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③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④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莫不
     

    ②如土
     

    (2)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善哉!技至此乎?
     

    A.大概
    B.通“盍”,为什么不
    C.通“盍”,为什么
    D.超过
    刀而藏之
     

    A.锋利的
    B.通“缮”,揩拭
    C.良好的
    D.磨砺
    (3)翻译下列句子。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4)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B.视为止,行为
    C.虽然,每至于族
    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5)简要分析第②段的作用。

    组卷:1引用:2难度:0.5
  •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西施山书舍记
    (明)徐渭
          ①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若《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亦曰“土城山”。盖勾践作宫其间,以教西施、郑旦而用以献吴。又曰:“恐女朴鄙,故令近大道。”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商伯子用值若干而有之。
          ②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③嗟夫!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当钜丽倾都之孔道,而今变而且迁之。一旦寥寥然为墟落,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迨于阴晦,夜归牧唱之儿童又往往诧于野火转燐。宜无不感而嘘,资野人之聚而谈者矣。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以农桑,本业专而谣俗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
          ④伯子聪敏擅文誉,达事变,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
    [注]①商伯子:人名,作者故乡人。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乃          B.则          C.然          D.因
    (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叙写了西施山之名,及其古老传说。
    B.第②段描写作者应遨游西施山所见之景。
    C.西施山上宫殿已成墟落,现此处民风淳厚。
    D.作者希望商伯子登西施山时能与自己同感。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写景的文字。
    (4)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且交织着复杂的情感,请对此加以分析。

    组卷:37引用:4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