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 济南的冬天》2021年同步练习卷(4)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知识

  •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山尖全白了,给蓝天xiāng
     
    上一道银边。
    (2)因为有这样cí
     
    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3)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chǎng
     

    (4)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tǎn
     
    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组卷:102引用:3难度:0.8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2)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
     
    落。
    (3)水藻真绿,把终年
     
    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组卷:35引用:1难度:0.8
  • 3.文学常识。
    老舍,原名
     
    ,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说《
     
    》《四世同堂》,话剧《
     
    》《龙须沟》等。

    组卷:37引用:1难度:0.7

二、课内阅读

  • 8.《春》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分句的语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组卷:156引用:4难度:0.8

三、拓展阅读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济南的秋天
    老舍
          ①__________。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②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③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④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⑤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有删改)
    (1)第①段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是
     

    A.济南的秋天是静谧的
    B.济南的秋天是温和的
    C.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D.济南的秋天是虚幻的
    (2)如何理解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章第③④两段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对济南秋山、秋水具体景象的描摹。试概括两者各有什么特点。
    (4)第③段写秋山的颜色时,没有按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顺序,而是先写“山腰”,再写“山脚”和“山顶”,其原因是什么?
    (5)本文与《济南的冬天》相比,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组卷:21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