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5引用:2难度:0.6
  • 2.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8引用:3难度:0.7
  • 3.计算机人工智能(AI)可依据肽链中氨基酸的某些参数预测蛋白质结构,这些参数不包括(  )

    组卷:21引用:6难度:0.6
  • 4.下列关于细胞壁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2引用:3难度:0.7
  • 5.内质网小管包裹线粒体形成压缩区后,微管上的马达蛋白将线粒体沿微管拉伸,启动线粒体分裂,其过程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40引用:6难度:0.6
  • 6.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2引用:4难度:0.6
  • 7.触觉受体Piezo由三个相同的Piezo蛋白组成“螺旋桨状”三聚体,能直接响应细胞膜上的机械力刺激并介导阳离子进入细胞。如图为Piezo的结构模式图及可能的作用机理基本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7引用:2难度:0.7
  • 8.生物膜上的V型质子泵是一种载体蛋白,可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H+逆浓度梯度泵入细胞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3引用:4难度:0.7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57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

  • 23.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机理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据图1可知Ca2+进入该细胞器腔内的方式是
     
    。Ca2+在线粒体中参与调控有氧呼吸第
     
    阶段反应,进而影响脂肪合成。脂肪在脂肪细胞中以大小不一的脂滴存在,据此推测包裹脂肪的脂滴膜最可能由
     
    (填“单”或“双”)层磷脂分子构成,
     
    可将细胞内的脂滴染成橘黄色。
    (2)棕色脂肪组织细胞内含有大量线粒体,其线粒体内膜含有UCP2蛋白,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下,Ht通过FoFIATP合成酶流至线粒体基质,驱动ADP形成ATP,当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时,H还可通过UCP2蛋白漏至线粒体基质,此时线粒体内膜上ATP的合成速率将
     
    ,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中
     
    所占比例明显增大,利于御寒。
    (3)研究发现,蛋白S基因突变体果蝇的脂肪合成显著少于野生型果蝇。为探究其原因,科研人员分别用13C标记的葡萄糖饲喂野生型果蝇和蛋白S基因突变体果蝇,一段时间后检测其体内1C-丙酮酸和13C-柠檬酸的量,结果如图3。结合图1推测,蛋白s基因突变体果蝇脂肪合成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4)为进一步验证柠檬酸与脂肪合成的关系,科研人员对A、B两组果蝇进行饲喂处理,一 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脂肪组织,结果如图4所示。图中A组和B组果蝇分别为
     
    果蝇,饲喂的食物X应为含等量
     
    的食物。
    (5)若以蛋白S基因突变体果蝇为材料,利用蛋白N (可将Ca2+转运出线粒体)证明“脂肪合成受到线粒体内的Ca2+浓度调控”。实验思路:通过抑制蛋白N基因表达,检测线粒体内Ca2+浓度变化,观察
     

    组卷:35引用:3难度:0.5
  • 24.中国科学家运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一株嗜盐单胞菌H,以糖蜜(甘蔗榨糖后的废弃液,含较多蔗糖)为原料,在实验室发酵生产PHA等新型高附加值可降解材料,期望提高甘蔗的整体利用价值,工艺流程如图。请回答问题。

    (1)发酵装置中搅拌器的作用是
     
     

    (2)为提高菌株H对蔗糖的耐受能力和利用效率,可在液体培养基中将蔗糖作为
     
    ,并不断提高其浓度,经多次传代培养(指培养一段时间后,将部分培养物转入新配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以获得目标菌株。培养过程中宜采用
     
    法对样品中的活菌进行接种和计数,以评估菌株增殖状况。若某次取样中,对菌液稀释了105倍后,在每个平板上涂布菌液的体积为0.1ml,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数为220个,则菌液中H菌的细胞数为
     
    个/ml。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
     
    ,原因是
     
    。菌落数目需要每隔一段时间统计一次,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做的目的是
     

    (3)基于菌株H嗜盐、酸碱耐受能力强等特性,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不需要灭菌的发酵系统,其培养基盐浓度设为60g/L,pH为10,菌株H可正常持续发酵60d以上。分析该系统不需要灭菌的原因是培养基的盐浓度设为60g/L,杂菌
     
    ;pH为10的条件导致杂菌
     

    (4)研究人员在工厂进行扩大培养,在适宜的营养物浓度、温度、pH条件下发酵,结果发现发酵液中菌株H细胞增殖和PHA产量均未达到预期,并产生了少量乙醇等物质,说明发酵条件中
     
    可能是高密度培养的限制因素。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
     

    (5)菌株H还能通过分解餐厨垃圾(主要含蛋白质、淀粉、油脂等)来生产PHA,说明其能分泌
     

    组卷:10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