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辽宁省大连一中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人都会通过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来庆祝重阳。这一传统中国节日,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时光易逝,传统不老。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民族节日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久久流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如今在重阳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也都会通过朗诵、武术、歌唱、舞蹈、戏剧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炎黄儿女领悟华夏传统节日的丰富人文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能够让其蕴含的孝思、爱意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不断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进而让传统美德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重阳节包含着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已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现实载体。尊老敬老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美德,是永恒不变的优良传统,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国家将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老年节”,在这一天,各地敬老院会迎来众多志愿者,很多儿女也想方设法回家看望父母,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久久流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也是以文化创新为突破口来增强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这种文化自信,堪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弘扬重阳文化,就是在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是在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气神。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互联网+”时代,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更能够聚合网络力量涵养文化自信,不断夯实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扮靓筑梦中国的伟大征程。
(选自杨飞《以传统节日涵养民族文化自信》,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每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形成于战国时期,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一直沿袭至今。
B.要想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在人们的心中植入孝思、爱意等思想与情感,就需要记住传统节日--重阳节。
C.在“互联网+”时代,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民族文化自信,可以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
D.在历史长河中,重阳节因为激活了历史传统,唤起了人们的文化记忆,所以能增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两段采用引证法,引用了古诗文名句,既体现了古人庆祝重阳节的形式多样,也唤起人们的文化记忆。
B.文章写了重阳节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不朽魅力。
C.文章提出,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深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弘扬传统节日密不可分。
D.作者在论证中指出,国家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老年节”,提倡尊老敬老,赋予了传统节日自古未有的新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五千余年而不衰,在丁我们始终不抛弃传统,不隔断文化精神命脉,这一点在今天尤其重要。
B.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来推疒,内容依托形式,活动形式有继承,也要有创新。
C.有的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如重阳节中蕴含的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
D.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组卷:0引用:1难度:0.8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抉择
刘磊
烟一支接着一支,饭却是一筷未动。
知夫莫若妻,见雷峻这样,洪茹就知道他遇到难事了。
她深知丈夫的脾气,不便过问,只是内心难免纳闷儿。
作为新淮县纪委书记,雷峻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为政多年,脚稳身正,名声颇佳。工作上他坚持原则,雷厉风行,堪称黑脸包公。在家是个模范丈夫,对洪茹呵护有加,体贴入微。只是有一条,那是从他走上纪检岗位就定下的规矩:工作上的事,绝不容许家里人打听一句。
洪茹是育才中学英语教师,半年前校长为侄儿违纪一事找到她,请她回去给雷书记说说,好求个通融。洪茹实在拗不开校长的面子,不得已只好应承下来。
那天,她瞅着丈夫的情绪很好,便吞吞吐吐地将事情说了出来。没料到前一分钟还满脸阳光的雷峻,转瞬间变成了震怒的雷公,斥责如雨点一般向她砸来。
说实话,洪茹对丈夫还是理解的。自有了那次教训,她就再不干预丈夫工作上的事了。
夜越来越深,书房中的雷峻却仍无睡意。他久久盯着墙上那幅放大的黑白照片,眼神变得有些复杂起来。
照片上是形如父子的两个男人。年轻的一个正是二十年前的雷峻,而那年长者面容慈善,发间已微露斑白。照片的背景是雷峻就读的大学操场。
父母早逝的雷峻全赖邻居杭伯的拉扯才没有辍学。杭伯当时做点小生意,虽比一般人家宽裕些,可两个儿子都在读书,生活担子并不轻。三个孩子的学杂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杭伯宁愿一家人节衣缩食,也从没想过放弃对小峻的培养。
不仅如此,杭伯还是雷峻的救命恩人。那年冬天,流行性感冒肆虐甚广,雷峻也未能幸免。一天夜里,雷峻突然感到浑身发抖,脑门像火炭一般烫。惊醒后的杭伯眼见土郎中的药不顶事,立马从热被窝中爬起来,背起小峻就朝县医院跑。医生检查后说,亏你送来及时,再迟一些这孩子就没救了。
想到这里,雷峻的眼窝再次湿润了。是啊,杭伯对自己的恩情太重了!如果没有他,绝对不会有自己今天的。越是想到这些,雷峻就越是无所适从、坐立不安。
他的烦恼,来自一封举报信。
纪委接到举报,揭发了杭裕田贪污受贿的事实。这让雷峻震惊不已,也让这个在案子面前从不曾皱一下眉头的硬汉子陷入两难的境地。
杭裕田是杭伯的二儿子,也是杭伯唯一的儿子,长子在八年前的抗洪抢险中已英勇献身。
许是闻到风声,杭裕田已暗中找到雷峻。他已全然失去昔日官场上的威风,苦苦哀求雷峻看在老爷子的份上放他一马。
一连三天,雷峻都是在极度的精神煎熬中度过的。
第四天,雷峻作出了一个痛苦中的抉择。
也就在这天晚上,苍老的杭伯上门了。雷峻连忙迎上前去,紧紧攥住杭伯的手,杭伯也紧紧地盯着雷峻。
“峻儿,你决定怎么做了吗?”杭伯的声音很轻。
“杭伯,我决定了。”雷峻垂下眼睑,不忍正视老人那饱经沧桑的脸孔和似有祈盼的眼神。
“你准备怎么做?”杭伯依然紧盯不放地问。
“杭伯,对不起!”雷峻的声音若有若无,还带着几丝喑哑。
雷峻真想不出下面该怎样和杭伯说了,他不敢正视老人的目光。
没料到杭伯听了这话,尽管脸上依然布满悲伤,可神色却放松了不少。
他握住雷峻的手说:“峻儿,你可知道杭伯刚才有多紧张码?我怕你念及杭伯的情面做出你不该做的事啊!”
雷峻的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标题“抉择”,简洁凝练,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高度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还暗示出主人公雷峻内心复杂的矛盾冲突。
B.妻子洪茹深知丈夫在工作上向来铁面无私、雷厉风行,即使现在违纪的是救命恩人的儿子,她也坚信丈夫不会违背原则,一定会秉公办事。
C.“‘峻儿,你决定怎么做了吗?’杭伯的声音很轻。”杭伯声音很轻是内心很紧张的表现,因为担心雷峻会念及他的情面做出不该做的事。
D.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写杭伯,塑造了杭伯善良、正直、深明大义的形象,对主人公雷峻的人民公仆形象起衬托作用。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雷峻的心理变化过程。
(3)小说插叙雷峻对多年前往事的回忆,有什么作用?组卷:26引用:7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智慧医疗是一种以患者数据为中心,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医疗服务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数据获取、知识发现和远程服务数据获取由医疗物联网完成,知识发现依靠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远程服务则由云端服务与轻便的智能医疗终端共同提供。
以产检为例,孕妇怀孕期间需要进行数次产检,通常需要反复从家里到医院检查,实际上,孕妇的大部分常规产检,如宫缩、胎心、胎动等都可以借助仪器完成如果采用智慧医疗模式,该孕妇只需要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快生产时去医院产检即可,其余可以在家里通过终端设备自助完成,并将信息传输到医院,再由医生给出检查报告。
香港某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倪明选告诉记者,与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相比智慧医疗具备多个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智慧医疗推进较为积极的并非医药企业,而是电信运营商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市场,电信运营商多在积极向这一领域扩张,将其视为全新的盈利增长点。
中国的智慧医疗产业目前仍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政策及规范也有待完善。现行政策按医院审批和监管模式进行,不利于智慧医疗的发展,同时目前还存在对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保护的缺失。
(摘编自《中国证券报》戴小河《智慧医疗产业步入启动期,细分领域龙头初现》)材料二:
材料三:
不久前,在孙逸仙纪念医院精准肿瘤外科治疗中心,医生利用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一个7岁小女孩成功切除了一个巨大的肝母细胞瘤。因肿瘤与周围脏器紧密纠缠,手术的难度非常大。“切多了,孩子很可能大出血,下不了手术;切少了,短期内肿瘤就会复发。”中心副主任陈亚进说,现有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I)扫描技术,都只能表达某一界面的解剖信息,医生们只能凭经验由多幅二维图象去“构想”病灶与其周围组织的三维几何关系。全息投影和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医生完整切除病灶,病人也从中获得更多信息。最后,陈亚进为这名女童切下了一个直径为15厘米重达1.4公斤的肿瘤,出血少于200毫升,达到精准微创的效果。
(摘编自新华社《未来大家会怎么看病?告诉你些医疗“黑科技”》)材料四:
8月19日,在湖南某大学举办的第20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诊断学教学改革研讨会上,一款被称为“大超人”的智能机器人“医生”惊艳“亮相”:100份病历的导入和批量诊断总共只需要4.8秒,单个病例仅需0.05秒,“大超人”利用“临床大数据+超级计算+人工智能技术”,通过IPAD和病人交互,根据症状描述开具检查单,检查结果出来后,系统自动出具诊断结论,给出最佳治疗方案,一线临床医生要做的只是对结论予以确认,最终人工智能和医生的诊断结论一致度达到98%。
456分!11月6日晚,2017年度国家执业医师资格综合笔试的合格线公布,某信息机器人“智医助理”以超出分数线(360分)96分的优异成绩成为我国甚至是全球第一个通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评测的机器人。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医疗界的“阿尔法狗”真的来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智慧医疗推进较为积极的并非医药企业,而是电信运营商,说明中国的智慧医疗产业模式目前仍没有成熟。
B.材料二说明,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资金规模逐年扩大,但各年增长率数据显示,中国医疗信息化已进入低速发展阶段。
C.精准、微创一直是外科手术的追求,材料三说明全息投影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这一目标在各类手术中能得到完全实现。
D.“大超人”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医生诊断结论一致度达到98%,起决定作用的是临床数据,其次是超级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患者数据是智慧医疗服务模式的基础。数据获取由医疗物联网完成,依靠大数据处理技术实现知识发现。
B.由“2010-2016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统计表”可知,中国医疗信息化资金规模逐年扩大,增长率则逐年递减。
C.医疗界的阿尔法狗--“大超人”智能机器人“医生”不仅检查速度惊人,和医生的诊断结论几近一致。
D.三维可视化系统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弥补了以往医生只能凭经验构想病灶与其周围组织几何关系的不足。
(3)与传统医疗相比,智慧医疗有哪些显著优势?请结合上述材料加以概括。组卷:0引用:1难度:0.6
-
9.如图是2022年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请写出其中3个构图要素(文字除外),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组卷:14引用:8难度:0.7
四.作文(60分)
-
1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翻着面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组卷:3引用:1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