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3课 废墟的召唤》2017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运用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9 -
2.选择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 ( )
组卷:4引用:1难度:0.9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组卷:12引用:1难度:0.9
二、拓展阅读
-
8.邂逅一座城
郑嘉傲
①睡眼惺忪地挪到窗前,扯开窗帘,阳光猛地闯入房间,不算刺眼,却足以感受北京清晨的热情,让人不禁想要夺窗而出拥抱美好的新一天。
②收拾好行囊,尝罢老北京的早餐,沿着地图乘地铁来到圆明园,已是艳阳高照、万里无云的“半晌午”了。
③湖面荷花满池,湖边杨柳依依,树下粉花绽放,路旁石头成趣,多美的景色,可这大概也不及当年的万分之一。我们已经无法见到,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当年究竟是怎样一番盛景,只能静静坐在湖边,依靠现在装饰出的公园景色,闭上眼睛,想象当年这条小路、这面湖水留下的足迹。
④一阵风吹来,不知是否吹醒了百年之前的清宫旧梦?英法联军的罪行固然可恨,可造成这一切的根源又是什么呢?行走在沧桑之后依然婆娑的园中,在崎岖的湖边小道,风景悠悠,可心情难免沉重。与我同龄的少年一代,大概没有多少人答得上来:当年英法联军是以什么理由或者说是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的?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血与火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所到之处的野蛮行径。然而我以为,悲剧的制造者绝非仅仅是敌人的炮火,更还有我们的软弱。
⑤如今,繁华褪去,在海晏堂、在方壶胜境,在这一个个美丽的名字背后,历历在目的只剩下让人揪心的伤痕,以及抹不去的屈辱。杂乱无章的碎石中,俯身去看依旧能找到些没被破坏的雕刻花纹,在数百年过后的今天看来,依旧细致精美。在西洋楼遗址处有一堵坚实敦厚的石墙,火烧的痕迹任凭风吹雨打依旧清晰如昨。可越是如此,越感觉心口的压抑、遗恨。
⑥既然我们无法扑灭英法联军那场可耻罪恶的大火,那么,何不让历史继续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反思?
⑦吕思勉先生说过:“历史者,人类留存之重要活动记录,足以参酌而以了解过去与未来者也。”如今之中国,随着经济增长、文化繁荣,已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不仅仅国富,更重要的是民强。如果只是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民族精神的根基,我们只能是惊涛骇浪中前行的一艘巨轮,速度虽快,可一旦灾难来临,却没有丝毫反手之力。又好像是一座地基不牢的高楼,越是高耸,越是岌岌可危。作为新时期的中华儿女,我们不仅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更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主动承担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富强,是每一个人努力的汇聚,个人的力量虽小,乘以十四亿却是不容忽视的。那场大火烧毁的是圆明园,可是燃起的应是中华儿女的斗志,是新时期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⑧怀着对昔日盛景的遗憾、对屈辱历史的沉思,就这样静静走着、走着……阳光下视线慢慢模糊,恍惚间,我看到了一百五十余年前的那场大火;昂首再望,也看到了不久的将来祖国的辉煌。
⑨园中走过一遭,再次仰首,阳光已没有初到时那么刺眼,平静而温柔地抚过大地,湖面粼粼波光折射的是圆明园的美丽,更是历史的哲思。
(《北极光》2016年1期,有删改)
(1)邂逅圆明园,作者产生了哪些联想?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的画线语句。
(3)下面语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然而我以为,悲剧的制造者绝非仅仅是敌人的炮火,更还有我们的软弱。
(4)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可越是如此,越感觉心口的压抑、遗恨”的理解。
(5)结合选文,说说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组卷:9引用:1难度:0.3
三.写作创新
-
9.本文多处使用了景物描写来抒情达意。请运用景物描写写一段话,来描绘一个图景或抒发自己的感触。(100字左右)
组卷:2引用:1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