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14 0: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对于“工匠”来说,产品的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是获得各类“工匠”荣誉称号的工人的共同特点,这也是他们能身怀绝技在国际、全国或省的各种技能大赛中夺金戴银的重要原因。
          和传统工匠不同,新时代工匠尤其是产业工人的生产方式已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机器生产,他所承担的工作,只是众多工序中的一小部分。比如“复兴号”列车,一列车厢就有三万七多道工序,这三万七千多道工序,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由车间或班组亦即团队协作来完成。团队需要的是“协作共进”,而不是各自为战。
          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是传统工匠传承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摘编自2018年8月30日《人民政协报》郑大发《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材料二
          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
          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的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的境界谓之“离”。我们由此也可以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草婴、贺友直等的艺术造诣,可以说是对此的生动诠释,善于“守破离”,何愁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让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了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住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的“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
          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菜”,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
          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摘编自刘根生《匠心之道“守破离”》)
          材料三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迅速走红,与纪录片一起走红的还有主人公一故宫 文物修复师。55岁的王津师傅是他们的代表,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进入故宫工作已经39年了。每天早八晚五,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几十年如一日地和蒙尘多年的文物打交道。
          人们尊崇工匠精神,更多的是钦佩其所蕴含的认真细致精雕细凿、精益求精以及出神入化的技艺。其实,这些精湛非凡的工匠技术,并非仅有天赋便可成就。后天的刻苦学习、甘于寂寞、坚守如一,才是形成工匠精神的源头活水与真正底色。
          自古而今,在工匠精神的光芒下,诞生了无数工匠大师。如在中国古代,就有鲁班、李春、李冰等。他们几乎全靠手工制作,赢得了生前身后名。如果其没有儿时就开始从师学艺,没有汗水擦亮前路,没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当然就难以成为一名巨匠之师。
          像过去,一个学徒工,要从小时候到长大成人,学上十多年才能出师。此中之艰苦,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一种安静如初的心态和坚守不懈的精神,学艺而成,青出于蓝,就很难做到。
          即使到了当代,像瑞士的钟表工业,一些意大利的制鞋业,仍然在沿用手工工艺,就是因为机器的流水线上,很难达到工匠手艺的精致程度。像故宫钟表修复师,至今仍默默地坚守着这一古老行业,他们因此成了另类“网红”。这其实正是人们对其于时光的静谧中不惧寂寞、无声坚守之工匠精神的推崇与尊敬。
          当下时代,社会嬗变,人心浮躁,人们的脚步匆匆。其实,在这样的环境与心态下,有时我们更需要静下来、慢一些,让步伐走得更稳些;在耐心中更多些深入思考,让我们的行动来得更为扎实、有力些。
          在生活中,一些看似“慢”的行为,其实正孕育着快速提升的质变;在看似静无声息的环境里,其实正磨炼和生成着动若脱兔的飞跃;在看似无言而寂寥的坚守中,其实也正昭示着成功目标的一步步逼近……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在这种不惮于寂寞、不畏于静默、不躁于坚守中,让技艺超凡脱俗,令手中精品迭出,成就更多传世经典,并让这种技艺与精神代代传承不息。
          就像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师傅所言:“干这一行要坐得住,必须安静、安静、再安静。”是的,当我们从纪录片中,看着这些故宫工匠那种宁静致远、坚韧不拔、精益求精、有条不紊禅意十足的工作与生活状态时,便能真切地感受和体会到,如果大家都多些在安静中坚守的工匠精神之底色,就能更多地修复那些尘世间的浮躁心态,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为从容淡定、执着内敛,让我们的工作更为细致入微、飞得更高更远……
    (摘编自陈怀瑜《“安静与坚守”是工匠精神的底色》)(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白石认为,仅仅模仿别人是没有出路的,只有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不断创新,才能迎来事业的灿烂春天。
    B.跟着师傅修业,在传承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并开创自己的新境界,也能引申为各行业的匠心之道,可见“守破离“”的重要意义。
    C.从容淡定、执着内敛的人生,更细致入微、更高、更远的工作,都须在安静中坚守工匠精神,这证明工匠精神贵在淡泊。
    D.认真细致、精雕细凿、精益求精,有出神入化技艺的工匠,能够赢得人们的尊崇,这体现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重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匠心之道的“守破离”中,“守”是关键,没有“守”,“破”就是无源之水,“离”就是空中楼阁。
    B.匠心之道的“守”很重要,讲究不忘初心、久久为功,还要能超常吃苦,材料二中法拉第的例子很典型。
    C.炉火纯青的工匠技术,天赋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后天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但难补天赋不足。
    D.现实生活中,快节奏是常态,而一些想静下来、慢一点、走稳点的,却一念之间,就再也赶不上了。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赞美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A.精雕细琢鲁班传,欲抱不平牵苦缘。造就斧斤单面砍,休从璺线两头弹。栋梁有榫知轻重,案几无钉试易难。鸡翅紫檀精品鉴,勾心斗角悟方圆。
    B.华夏从来多匠人,情怀悠悠默无闻。春秋梓庆削钟皴,篦业兽形工鬼神。爵禄不怀名利澹,巧拙已忘敬畏真。术达极致近于道,专注走心风骨魂。
    C.今逢华诞意如潮,放眼中华尽舜尧。北斗神舟天际显,脱贫除恶战旗飘。繁荣富裕民心悦,舒畅和谐积弊消。国阜政廉家运畅,复兴大梦看今朝。
    D.先辈唯求制器真,考工铸范戒欺心。曲突徙薪治未患,琢磨切磋郢匠斤。邀利目前失大义,内诚外信可为根。既急蹄乃需徐步,勇毅笃行工匠魂。
    (4)请结合材料一,概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5)我们应如何践行工匠精神?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归纳。

    组卷:6引用:2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回答问题。
    沙棘
    侯发山
          日头爬到半空中了,老党还没走到目的地。这条路天天走,虽是沙漠,但已经被他硬实实地踩出了一条路,其实,这儿已经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到处是蓬勃的沙棘,这些可都是老党家几代人的杰作。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继续往下淌,被溻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老党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沙棘喜欢阳光,有了阳光它才能生长。
          走了十几里,老党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今天是去种植沙棘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围绕沙棘转圈,不是种植就是维护。经过父辈的实践,老党知道沙棘最适合在沙漠里生长,耐干旱、贫瘠、寒冷和炎热,再没有植物能比得过沙棘了。路途越远,老党心里越高兴,说明他们种的沙棘越来越多。老党走得气喘吁吁,休息了一下。老党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儿子,每每想到儿子心里就一沉。
          昨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父子俩就儿子的去留谈了大半夜。
    “爹……”
    “别叫爹,我是乡长!”儿子刚开口说话,老党就黑着脸打断了儿子的话。
          儿子忍不住笑了:“乡长,咱这个乡有多少人口,不就你一个人吗?!”
    “你的户口在这里,就是这里的百姓,你还是副乡长呢,一点儿觉悟都没有。”老党说得没错,他的乡长还有儿子的副乡长,都是县上任命的。老伴儿去世前,也是乡干部呢。
    “爹,不,乡长,您这样做有意义吗?”
    “意义比天大。这里是边境,有人居住,就说明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沙棘种到哪儿,就说明哪儿是中国的地盘,任何国家任何人别想侵占!”
          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乡长,沙棘……”
          老党打断儿子的话,说:“咱国家的边境线长,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这里兔子都不过夜,养啥都不行,只能种沙棘!”
          儿子索性不再说话,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
          临睡前,老党气呼呼地说:“你要明天敢走,就不是我的儿子。”
          儿子痞着脸说:“是不是您说了不算。”
          天还没亮,老党发觉儿子的被窝已经空荡荡的。儿大不由爷,翅膀硬了要飞出去,老党能有什么办法?
    老党叹了口气,把左肩上的䦆头换到了右肩。不想这糟心事,还是欣赏眼前的沙棘吧。看着沙棘,老党的气就消了,眼里满是怜爱,满是欢喜。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果子有的橘红,有的橘黄,虽然还不到成熟的季节,但已经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儿。这些沙棘仿佛知道老党的心思,随着风势,挤挤扛扛地摇摆着,仿佛在说:老党,别生气,儿子走了不是还有我们吗?我们都是你的子女,都是你这个乡的子民。
          老党呢,似乎听到了沙棘的心声,浑身充满了力量。他长出一口气,迈开大步往前走。
          忽然,老党的眼睛变直了——昨天他种植沙棘的地方有个晃动的身影!他心里一紧,揉了揉眼睛,原来是儿子!儿子在挖树坑。儿子光着膀子,连衣服都没穿。
          老党心里爽快极了,像个孩子似的跑了过去。
    “你,不走了?”
          儿子狡黠地眨巴了两下眼睛,说:“谁说我要走了?”
    “……”老党欲言又止.心里隐隐有一丝愧疚,觉得自己似乎误会了儿子。
          儿子说:“我查了资料,知道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的功效。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除了食品、医药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
    “真的?”老党两眼一亮,继续说道,“儿子,你是说,沙棘不但能防风固沙.而且还有大用处?还能帮助咱们乡脱贫?”
          儿子甩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呵呵地笑着说:“乡长同志,是有大用处哩。”
          大用处?老党给说糊涂了。
          儿子说:“乡长,沙棘赶走了沙漠,这里人会越来越多,家会越来越好……”
    “原来是这样!”老党明白了。
    “傻孩子,这样会晒脱皮的。”老党忙拿起挂在沙棘上的衣服披在儿子身上,心疼地说。
    “乡长……”
    “别乡长乡长的,我是你爹!”老党上前慈爱地拍着儿子坚实的肩膀,心里莫名的踏实。他的眼睛湿润了。
          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
    (选自《芒种》2020年第9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先以“沙漠”一词点明了老党的工作环境,随后对其外貌和心理进行了细腻刻画,最后宕开笔触,转向了“有了阳光才能生长”的沙棘。
    B.老党被溻湿的衣服像地图,然而他却喜欢这样的热天气;去种沙棘,路途越远,心里越高兴。矛盾的表述更见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切情义。
    C.从“别叫爹,我是乡长!”到“别乡长乡长了,我是你爹!”,语言称呼的变换,折射出老党对儿子从气恼、不满到欣喜、感动的情感变化。
    D.文章中老党任乡长,认为种沙棘的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领土,这表明边境上基层干部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对工作的奉献精神。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发生在差不多一天时间里的故事,节奏紧凑、时间集中;所选事件十分典型、有力,着重突出了人物的优秀品质。
    B.小说多用伏笔,文章中“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两处描写,为后文儿子说沙棘用处广泛,并决定留下来等内容埋了伏笔。
    C.文章始终以含蓄隽永的风格来进行叙述,“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的结尾使主题表达既深刻又隐晦。
    D.文章主要采用了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这使故事情节紧凑集中,更有利于展现父子两代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让读者更有代入感。
    (3)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请赏析划线句子中的景物描写及其表达效果。
    (4)文章以“沙棘”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组卷:69引用:7难度:0.1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都说运动能提升免疫力,可有些人一次大强度训练后反而感冒了。   ①?答案是否定的。运动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更像一把双刃剑。掌握好了,它可以帮你提高免疫力;掌握不当,则可能被伤到。
    “一次强度过大的运动后,很容易感冒。”   ②。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大运动量的强化训练期间或竞技比赛中,运动员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增加。因为大强度运动后,机体会出现“开窗期”,此时免疫功能减弱,所以各种致病因子进入宿主体内的风险增加。
          运动持续时间20至90分钟内为宜。   ③,对免疫系统和心肺系统的刺激不够,而一次运动时间过长易引起过度疲劳,不利于运动后疲劳的消除和身体机能的恢复。
          一定强度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免疫功能。年轻人可以选择大肌群力量训练,如蹲起练习、腹背肌力量训练等方式;中老年人可以选择适中强度的太极拳、广场舞、快步走等有氧运动。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根据材料内容,对爱好运动的人提三条合理化建议,每条不超过10个字。

    组卷:3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事;当某人接受某项任务时,往往会说:“试试看。”诚然,试试看,并不等于成功在握,但是,不敢试或者不去试却绝对预示着成功无望。因为无论多么可喜的成功,第一步往往踏在“试试看”的跳板上。事实上,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人生体验,譬如:你曾勇敢地跨越一条宽阔的壕沟;你曾尝试着解开了一道复杂的方程;或者你曾试着完成一项棘手的工作……可以说,我们正是从“试试看”起步,尔后一路风尘,跨越人生的山峰沟壑,来到青青的芳草地。
          请以“试试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主,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作文不少于800字。

    组卷:4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