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东莞市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7/7 8:0:9

一、积累运用(30分)

  •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读古诗文,不仅要读语言,更要读意蕴。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1)“
     
     
    ”,我们读懂了深厚友情,江山难阻的情真意切;读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2)“
     
     
    ”,我们读懂了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读《诗经•蒹葭》第一章中的(3)“
     
     
    ”,我们读懂了清晨秋霜中主人公顺流而下追随恋人的情意绵绵;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的(4)“
     
     
    ”,我们读出作者坐在小石潭边,面对如此清幽的美景,却还是忍不住抑郁忧伤。读《诗经•式微》中的(5)“
     
     
    ”,读出劳役者在水中劳作苦不堪言。

    组卷:29引用:5难度:0.5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翻开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你会领略到旖旎的语文风光,安塞腰鼓冲破束缚,jī bàn
     
    涌动着蓬勃的生命力量。
    (2)炎热的阳光hōng kǎo
     
    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ì
     

    (4)那时自己对rén qíng shì gù
     
    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

    组卷:30引用:4难度:0.5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114引用:6难度:0.8

二、阅读(4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怎一个“愁”字了得高洪波ㅤㅤ①乡愁与童年焊接。当我脱口说出这句话时,故乡的青纱帐、瓜园和黏豆包;故乡田野上潺潺的渠水,以及鸣叫不止的绿蝈蝈、“山叫驴”;故乡的厚达半米的冬雪,甚至还仿佛嗅到了点燃鞭炮时弥漫于冷空气中的火药味儿,听到那被鞭炮声震落于树梢的雪粉们滑落时的窸窣声……
    ㅤㅤ②故乡冬季最让人惦记的是黏豆包。山海关外的黏豆包,黏年同音,透着喜庆,加上香甜的红豆馅,芳香略酸的黏黄米面,底下衬以深绿的苏子叶,咬一口美妙无比。尤其是冻得梆硬的黏豆包放进炕上老奶奶的火盆烤过之后,用小手拍打下沾上的草木灰,这时托在手上的豆包有一层焦壳,一口咬下,沁入舌尖的是热辣辣的芳香味道。其中有豆馅与红糖混合的滋味,有黏黄米发酵后的气息,像米酒。尽管那时我从没喝过,但这种混合气息似乎就像酒一样醉人,尤其对一个贪婪的饥饿如狼的草原少年!
    ㅤㅤ③吃完火烤豆包,嘴唇肯定是沾满草木灰的,用那冷且硬的棉衣袖口一擦,便开心地冲向漫漫雪地去追逐打闹了。
    ㅤㅤ④如果说黏豆包的滋味属于冬天和白雪,属于火盆和春节的话,而香瓜与甜杆儿则注定属于碧绿的夏天。香瓜的学名叫甜瓜,因为本身成熟后特有的芳香,在我的故乡都叫它“香瓜”。记得乡下进城卖瓜的马车上,照例铺满碧绿的高粱叶子,香瓜们惬意地躺在松软的高粱沙发床上,向小城少年传递香甜的气息与梦想。夏天炎热时节,能吃上一个脆甜的香瓜,应是莫大的享受。
    ㅤㅤ⑤甜杆儿是我们最喜爱的小吃。它是一种甜汁饱满的高粱品种,有甘蔗的甜,皮却不像甘蔗那么厚硬,啃起来十分方便。用牙齿逐一剥下甜杆儿绿色的外皮,露出的是同样嫩绿的芯,一口咬下,甜水立刻顺舌尖流入喉底,反复咀嚼后吐出渣滓,吃法与甘蔗近似。不过更多的时候我们会把竹竿状的甜杆握在手中,让它幻化为孙悟空的金箍棒,朝冥想中的白骨精一路打去;或者当成一把解放军的冲锋枪,向假想敌无情扫射。一根甜杆儿,甜蜜着多少草原小城孩子的童年!
    ㅤㅤ⑥下面我要说一种更特别的食物“姑蔫儿”,一度我认为它的学名是灯笼果。因为它成熟后的葡萄状的果实有一层坚韧柔软的外衣,剥开后是苹果味儿黄莹莹的果实,这层金黄色的外衣极像灯笼。这种美味的小浆果,吃时不用洗,因为有一层天然的外包装。“姑蔫儿”外形如葡萄,味道类苹果,有极好的口感,在故乡产量极低,故而显得珍稀。所以儿时的“姑蔫儿”几近一个味道的传奇,每每把玩许久方才入口。
    ㅤㅤ⑦北京这几年瓜果市场上不乏“姑蔫儿”,十几元一斤,我便大包地买回家,剥去软皮,一洗便是一大碗,逐一吃开去。奇怪的是再也没有昔日吃“姑蔫儿”的快乐,也许是供应太充足的缘故吧!
    ㅤㅤ⑧可见乡愁的触发,也需要适当的场景和适时的道具,不光是吃“姑蔫儿”,即便是香瓜,也再没吃出当年的口感。不知是品种的退化还是年龄的增长,舌尖上的乡愁,现在已不易觅到,或许这乡愁一如远逝的岁月和童年,怅望中的怀念已远胜于实地踏勘乃至重回故乡。
    ㅤㅤ⑨日暮乡关,怎一个“愁”字了得!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1)作者通过对童年时期几种食物的回忆来叙写乡愁。请你默读文本,用笔在文章中圈画重要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贪婪”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贪得无厌,渴求而不知满足”,但用在“尤其对一个贪婪的饥饿如狼的草原少年!”这个句子中却毫不违和,请你结合文意,对这个词进行赏析式批注。
    (3)这篇文章在《光明目报》发表后,曾被多家微信公众号推送。某家微信公众号推送时,把第⑦段删去了。你认为能不能删去呢?请联系上下文,说说理由。
    (4)阅读此文时,你发现同桌小鹏在结尾处做了一个质疑式批注:“作者记忆中的童年是快乐的,为什么结尾又说是‘愁’呢?”请你细读文章,认真思考,写下你的回答。

    组卷:8引用:3难度:0.5

三、作文(50分)

  • 9.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颗无名的小草……
    请以“
     
    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组卷:146引用:4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