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等三地高考语文联考试卷(2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般地说,从先秦到明清,依照作品内容和形式特点来区分,古代散文可大体简括为两类:应用散文和创造散文。应用散文要求内容切实,不能虚构;创造散文则恣意为文,有意虚构。
知人论文,具体分析,是分析一篇古代散文作品的一般方法。那么,具体地说,作品读懂后从哪里入手分析呢?从分析结构入手。古代散文结构一般都有三个层次:一是文体结构,二是思想内容结构,三是艺术形式结构。
所谓文体结构,就是看它属于哪种文体。自从魏武帝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的四科八体之后,文体分类日益繁细。中唐以后,骈散分道,宋代应用文体已多达几十种,而到了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则仅正统的文体就近八十种,可见文体在古代很受重视。古代散文大多遵循传统文体,所以我们分析作品便应看清题目,辨明文体。古代散文的题目,有自拟的,也有后人代拟的,但都表明文体。例如元结《右溪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和曾巩《墨池记》,都是“记”体。按照“记”体的格式,一般要求记叙何时何地何事、当事人、事情经过、作记缘由等等,这三篇记对这些格式要求都是遵循并达到了的。它们都是先记地点,次写景物或传说,再写事情,然后写功用和影响,最后说明作记缘由等等。可见文体格式是根据这一文体的应用需要而确定的,实质是一种抽象的一般的公式化的结构形式,对应写的内容具有框架作用。文体既有格式要求和框架作用,就会在作品的结构形式上体现出来,因此分析古代散文结构便应看清题目,辨明文体,了解它的文体结构。
优秀的古代散文通常是作者按照自己确定的主题思想,即所谓“立意”,来写某一事件或某一问题的一个方面,也就是所谓的“谋篇”。因此,一篇散文的具体结构首先取决于它的主题思想的逻辑结构。为了把握思想内容的逻辑结构,就要在弄懂字句、疏通章节之后,再进行抽象的逻辑分析,以便把握全篇思想内容的内在联系。比较而言,叙事文、说理文的内容结构容易分析和把握,写景文、抒情文则要困难一些。因为前者直接表现为逻辑结构,而后者则往往以具体形象或形象性手法来表达思想,并且常常具有古代抒情诗的特点,即形象的跳跃性和逻辑省略,如寓情于景、用典喻理、比兴寄托等,这就必须分析具体形象的含意,把握它们的逻辑联系。
一篇散文的艺术形式结构是由作者依据主题思想的需要,进行选材、剪辑和安排而成的。分析一篇散文的艺术形式结构,实质是具体分析它的选材、剪辑和安排。凡所选材,都作详略曲直的适当处理,置于恰当地位,结合成思想清楚、层次突出的层次段落,从而完成整体结构。试比较下列三文:《右溪记》
主题:记叙修筑右溪
主题思想:批评埋没材用,呼吁发挥材用
首段(所在):点出右溪无名
次段(景观):重在泉石幽趣
三段(功用):感慨无人赏爱
末段(缘由):作记以示来人《醉翁亭记》
主题:
主题思想:
首段(所在):
次段(景观):
三段(功用):
末段(缘由):《墨池记》
主题:记述古迹墨池
主题思想:批评虚夸作风,倡导踏实学风
首段(所在):直接说明所在
次段(景观):指出古迹不实
三段(功用):强调不由天成
末段(缘由):讽喻宣扬不当
(摘编自倪其心《怎样分析古代散文•从分析结构入手》)(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从先秦到明清的散文,按照作品的形式特点大致可分为应用散文和创造散文,前者讲求真实,后者注重虚构。
B.明代的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将古代散文分为近八十种文体,远远超出了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的分类种数。
C.对选材进行详略曲直地、适当合理地处理,并安排好层次段落,这些属于古代散文艺术形式结构的范畴。
D.文有方法但又文无定法,就主题思想看,《墨池记》完全可以对墨池古迹的景象展开多角度描写,以增强感染力。
(2)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散文的题目都可以表明其文体,如《谏逐客书》《陈情表》《归去来兮辞》等。
B.既然题目标明了“记”,那么文章内容必须要记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由等。
C.分析古代散文,只有弄懂了字句、疏通了章节,才能进一步把握其思想内容的逻辑结构。
D.写景抒情的文章思想内容结构不易把握,与其常常具有形象的跳跃性和逻辑省略不无关系。
(3)下列表述不属于文中“立意”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通过描写兰亭集会的欢乐场景,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
B.《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总结了秦朝统治者亡国的教训。
C.《项脊轩志》表达了作者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慨及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D.《登泰山记》以游踪为线索,叙述了作者与友人在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
(4)根据文本内容,将方框中的《醉翁亭记》的项目补充完整◦
(5)请简要梳理文本的结构脉络。组卷:12引用:2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胡山在比阳北,如东,三十余里,广圆五六十里。张衡赋南都,所谓天封太狐者也。佘以延昌四年蒙除东荆州刺史,州治比阳县故城,城南有蔡水,出南磐石山,故亦曰磐石川,西北流注于比。《吕氏春秋》曰:齐令章子与韩、魏攻荆,荆使唐蔑应之,夹比而军,欲视水之深浅,荆人射之而莫知也。有刍者曰:兵盛则水浅矣。章子夜袭之,斩蔑于是水之上也。比水又西,澳水注之。水北出茈丘山,东流,屈而南转,又南入于比水。按《山海经》云:澳水又北入视,不注比水。余按吕忱《字林》及《难字》《尔雅》,并言水在比阳。脉其川流所会,诊其水土津注,宜是水,音药也。比水又西南,历长冈旧月城北。比水右会马仁陂水水出阴北山泉流竞凑水积成湖盖地百顷谓之马仁陂陂水历其县下,西南堨之以溉田畴。比水又南径会口,与堵水枝津合。比水又南与澧水会。澧水源出于桐柏山,与淮同源,而别流西注,故亦谓水为派水。澧水西北流,径平氏县故城东北,王莽更名其县曰平善。澧水又西北合浚水,水出湖阳北山,西流北屈,径平氏城西,而北入澧水。澧水又西注比水。昔汉光武破甄阜、梁丘赐于比水西,斩之于斯水也。比水又南,赵、醴二渠出焉;比水又西南流,谢水注之。水出谢城北,其源微小,至城渐大。世祖建武十三年,封樊重少子丹为谢阳侯,即其国也。然则是水即谢水也。高岸下深,浚流徐平,时人目之为渟水。其城之西,旧棘阳县治,故亦谓之棘阳城也。谢水又东南径新都县,左注比水。比又西南流,径新都县故城西,王莽更之曰新林。《郡国志》以为新野之东乡,故新都者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以延昌四年蒙除东荆州刺史”与“除臣洗马”(《陈情表》)两句中的“除”字含义相同。
B.“与堵水枝津合”与“是折枝之类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枝”字都是通假字。
C.“王莽更名其县曰平善”与“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两句中的“名”字用法不同。
D.“时人目之为渟水”与“范曾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目”字用法不同。
(2)下列对文中引用《吕氏春秋》和《山海经》目的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引用《吕氏春秋》是为了说明比水的深浅,引用《山海经》是为了说明澳水不注入比水。
B.引用《吕氏春秋》是为了说明比水曾发生战事,引用《山海经》是为了引出下面的考证。
C.引用《吕氏春秋》是为了说明比水的深浅,引用《山海经》是为了引出下面的考证。
D.引用《吕氏春秋》是为了说明比水曾发生战事,引用《山海经》是为了说明澳水不注入比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以比水为中心,依次介绍了蔡水、澳水、陂水、灃水、浚水、谢水等比水支流的情况,其中穿插了历史故事、城邑的历史沿革等。
B.蔡水发源于南磐石山,向西北流入比水;澳水发源于茈丘山,先向东,转而向南,再向南注入比水;灃水发源于桐柏山,向西流入比水。
C.先秦时期,齐国和楚国曾在比水交战,齐国取胜;汉光武帝曾在比水击败并斩杀了甄阜、梁丘赐;王莽将比水流经的新都改称新林。
D.谢水的源头水流细小,流到谢城时水流渐大;谢水岸高水深,水流平缓;谢水的得名与樊重的小儿子樊丹被封为谢阳侯有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胡山在比阳北,如东,三十余里,广圆五六十里。
②夹比而军,欲视水之深浅,荆人射之而莫知也。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比水右会马仁陂水水出阴北山泉流竞凑水积成湖盖地百顷谓之马仁陂组卷:3引用:2难度:0.7
三、语言文字运用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秋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流行季。气候多变时,我们应该① ?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或者携带病毒、细菌的隐性感染者的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密切接触或拐弯抹角接触传播。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大家要尽量少去密集的场所,应规范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在雾霾天气时,不要到户外活动。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随地吐唾沫星子,日用品及时清洗,必要时消毒。
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百合、莲子等,要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肉、蛋、牛奶等,提高抗病能力。秋冬季还要注意避免食用冰冷以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保证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冬季气候干燥,② ,防止体内水分缺失。
在生活起居方面,要注意劳逸结合,早睡早起,经常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要注意避免吸入冷空气等刺激性气体。秋冬季天气干燥,可通过使用加湿器、拖地等方法缓解干燥。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③ ,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功能。建议长期喷云吐雾的人群最好能够戒烟。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有三处用词不得体,请指出并作修改。组卷:11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11月8日,南京大学数学系副教授张益唐关于攻克兰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的工作报告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并在线上同步直播。
张益唐说,很多重要的数论问题,都可以转化、归结为“一个长度有限的实数序列{xn}里是否存在负数”这样一个看似很初等的问题。在解析数论中,传统的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寻找另一个长度有限的非负序列{yn},考查两个序列的乘积之和是否为负数。在漫长而艰苦的寻找中,张益唐形容自己在“大海捞针”。他说,用传统的方法找到的序列都不能证明兰道—西格尔猜想。
但是,从他精心挑选的不同和式中,他可以推出矛盾,用反证的办法证明该猜想。对此,他总结说:“大海捞针我没捞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间,我把这个海底的地貌给弄清楚了,最后发现,我不需要那根针,也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说,张益唐另辟蹊径,以一种全新的思路来解决问题。不仅如此,他所发明的这种新思路给解析数论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9引用:3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