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试卷(二)

发布:2024/11/28 4:0:2

一、选择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请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 1.每个身影同阳光奔跑,我们挥洒汗水,回眸微笑,一起努力,争做春天的骄傲;我们都是追梦人,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你追我赶,风起云涌春潮……一首《我们都是追梦人》唱响校园,这激励着青少年(  )

    组卷:24引用:4难度:0.5
  • 2.2021年8月2日,中国女排以3:0战胜阿根廷女排,5场小组赛取得2胜3负无缘八强,结束东京奥运会征程。尽管中国女排遭遇挫折,提前出局,但是在最后两场比赛中,全队拼出了精气神。这启示我们(  )

    组卷:3引用:3难度:0.5
  • 3.“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为以止于至善为目标或原则,不断革新和完善。“止于至善”也是我国著名高等学府东南大学的校训。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组卷:24引用:3难度:0.5
  • 4.2021年7月20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郑州街道积水严重,市民的生命安全、正常生活受到威胁,人民子弟兵火速驰援,奔赴救援前线,深入救灾现场,守护市民生命安全。他们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②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③守护生命,用心对待他人,冷漠自己
    ④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

    组卷:6引用:3难度:0.5
  • 5.近年来,“奇葩校规”屡见报端。如福建一所中学的校规在网上引发热议,具体内容如:“禁止男女生交往过密,包括不许并行、共餐、互赠礼品、直接交流”。又如河南漯河一所高中的校规对男女同学交往作出界定,“任何男女生交往务必遵循在明亮地方、5人以上同学在场”……下列对男女生交往认识不正确的是(  )

    组卷:30引用:4难度:0.5
  • 6.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下列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组卷:17引用:9难度:0.7
  • 7.李明说:“妈妈说诚以养德、信以立身,我把车弄坏了等不到车主,我还是给车主留个字吧。”李明这样做(  )
    ①有助于弘扬诚信文化,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
    ②能提高个人信用水平,杜绝个人不诚信现象
    ③是因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人无信不立
    ④说明了只要坚持诚信做人,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组卷:3引用:3难度:0.5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2月19日,仇某某使用社交账号贬低、嘲讽卫国戍边的英雄烈士。2月20日,仇某某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2月25日,公安机关以涉嫌寻衅滋事罪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仇某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将侮辱、诽谤英雄烈士的行为明确规定为犯罪,规定“侮辱、诽谤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等待仇某某的必然是法律的严惩。
    材料二: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纲要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为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1)请结合材料一,从法律的角度对仇某某的行为进行评析。
    (2)材料二体现我国实施的一项基本方略是什么?
    (3)请谈谈你对厉行法治的认识。

    组卷:5引用:3难度:0.3
  • 23.材料一: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在辽、金时期曾是“千里松林”,后因过度采伐,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使得北边沙漠的沙尘涌入北京。从1962年开始,三代务林人连续55年的奋斗,将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0%,成为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2017年12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材料二:在当年“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恶劣环境下,塞罕坝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但是他们始终保持乐观主义情怀,依靠科学精神解决高寒地区造林育林的技术难题,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高度概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谈谈塞罕坝的“变”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塞罕坝奇迹为我国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重要启迪?(三个方面即可)
    (3)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组卷:15引用:4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