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粤教新版必修1《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2018年单元测试卷(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论语》可以作为一本文学书看,里面有故事,有对话,有文章,用种种形式表达思想。在以简、帛作书的时代里,书面语言不能不简短;这书又是传闻记录,往往残缺不全;又是传授门人弟子的内部读物,许多口头讲授的话都省略了;因此,书中意义常不明白。自从汉代以来,孔门弟子所传手册《鲁论》《齐论》等编订成一书,最后又经政府颁布,成为识了字就要读的经书之一。一直到21世纪初废除八股科举,不用这书作考试题目来源以后的三四十年,《论语》仍旧是读书人最熟悉的。这样一部圣人之书是高高在上的经典,和不识字的多数老百姓的民俗心态应该是离得远了吧?事实并不是这样。不但书中有两千多年前的民俗,而且它成为家喻户晓的书,一直进入笑话、谜语,“雅俗共赏”了。教孩子读《论语》是从前私塾的普遍任务。因为书中充满了“子曰”,教书先生便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书中坚持的“三年之丧”守孝,成为历时两千多年的丧葬礼俗。书中有些话如“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欲罢不能”、“割鸡焉用牛刀”等等,被引用于庄重的或不庄重的上下文里,所以许多不识字的也知道孔圣人的话而且心态相通。
    《论语》中称呼人,除用官名和谥号以外,单称“子”的都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子”加姓的除孔子外,有曾子,即曾参;有子,也称有若,两处提冉子,别处仍称冉有。此外,门人都称其“字”(号),如子路、子贡、子夏、子张及颜渊等。对有些人直呼其名而不加称呼,那是不受重视甚至受轻视的。这些不同称呼区别亲疏、尊卑、贵贱,正符合中国从上到下历来的习惯:不同称号表示不同关系、对方的不同地位,错不得。
    孔子、有子、曾子依据人的社会地位,把妇女和小人排除在外,构成一个关系网,排成一个符号系统。对每一个符号的要求算是那个符号的意义。符合要求就可以戴符号,否则不算,这就是“正名”。这系统中的层次是由低而高,由小而大,由家而国而天下。每层各单位都有尊卑上下,在上者高于其他任何个人。天子等于天下,君等于国,父等于家。同姓的家合成族。家族是一体,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全族是一个人,一个人是全族,这不是孔子发明的。秦对商鞅,楚国对伍子胥的父亲,都是灭族。以后还扩充到灭三族、灭九族,以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灭方孝孺的十族。最少的是灭满门,全家抄斩。上有罪,责在下。父有罪,打儿子。这是中国历代的民俗,不是谁创造的。理论解说是孔门的:全体大于局部,大小系统中的尊、主等于全体。上下必须分清。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秩序。这个上下尊卑的系统结构为的是防止犯上作乱。下服从上就是不乱,不乱就是治,是太平。这个结构的符号系统就是“道”。“天下变道亦不变”,指示了以后两千多年的民俗心态。
    (摘编自金克木《轨内•轨外》)(1)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论语》原是孔门弟子的内部读物,起初并未定名。
    B.《论语》作为传闻记录,意义常不太明白,因为受到简和帛的限制及口头语的省略。
    C.汉代后《鲁论》《齐论》编订成书,经政府颁布,成为经书之一。
    D.有了科举考试后,《论语》充当考试题目的来源,只有读书人最熟悉它、认可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等依据社会地位,把人们排成符号系统,对每个符号都有相应的要求;“正名”就要求每个符号都符合要求。
    B.《论语》没远离普通老百姓,许多不识字的百姓也知道孔圣人的话。有些内容被编入笑话、谜语,有些内容被引用于庄重或不庄重的文字中。
    C.《论语》提倡的“守孝”成为礼俗。上有罪,责在下。父有罪,打儿子。这是中国历代的民俗,这理论解释出自孔门。
    D.教孩子读《论语》是私塾的普遍任务,教书先生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论语》有雅俗共赏的一面。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论语》中对人的不同称呼是有着区别亲疏、尊卑、贵贱作用的,它符合中国民众历来的习惯心理。
    B.在孔子等人结构的关系网中,家族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如果一人犯罪,可以灭三族、灭九族乃至灭十族。
    C.《论语》中单称“子”的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子”加姓的还有曾子、有子等,由此可知,被称“子”的人没有被轻视。
    D.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系统结构,下不犯上,就是治,就是天下太平,就可以称之为“道”。

    组卷:0引用:3难度:0.7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①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
          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
          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
    (1)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B.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C.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D.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
    (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必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与“擢”意思相同的还有“前太守臣逵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举”等词。
    B.从“欧阳修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曾巩和宋代的三苏、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可以进授爵位。科举共分四级:乡试、院试、会试和殿试,每级考中都可金榜题名。
    D.“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
    B.李清臣的认识虽有局限性,却也体现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他小时候就认为当时佛寺火灾可能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虑事周全,见识深远。金明寨失陷,主将阵亡,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为杜绝不良影响,以理劝说,成功地使全军战士免于丧命。
    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
    ②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

    组卷:5引用:12难度:0.5

一、(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问答
    李 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①窅(yǎo)然:深远的样子。
    (1)“桃花流水窅然去”是写景,而“别有天地非人间”则集中体现了全诗的主题思想。请你对这两句的作用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评述。
    (2)本诗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杰作,你是否同意此说?为什么?

    组卷:1引用:1难度:0.7

七、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6分)

  • 10.下图是某市“绿箱子废旧手机回收平台”流程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此图向广大市民介绍废弃手机回收的整个流程,并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参加这一环保公益活动。要求:不超过90个字。

    组卷:3引用:4难度:0.7

五、写作(60分)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比尔•盖茨在写给高中生和大学毕业生的书里列了几项他们在学校里没有学到的事情,其中有这样几条:
    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
    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严厉,等你有了老板再这样想,老板可是没有任期限制的;
    烙牛肉饼并不有损你的尊严,你的祖父母对烙牛肉饼有不同的定义,他们称它为机遇;
    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所以不要尖声抱怨,要从中吸取教训;
    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听你大谈你是如何酷呆了;
    你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仍在做出类似区分;
    生活不分学期。你并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没有几位雇主乐于帮你发现自我,自己找时间做吧。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组卷:0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