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四版七年级上册《第23课 生物入侵者》2018年同步练习卷(1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知识积累
-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硝烟 扼制 检疫 藩篱 归咎 酝酿 蜥蜴 厄运 组卷:1引用:1难度:0.9 -
2.填空。
在 五彩 无动 为所 与日 组卷:4引用:1难度:0.0 -
3.解释下面的词语。
(1)归咎: (2)藩篱: (3)束手无策: (4)啸聚山林: (5)物竞天择: 组卷:2引用:1难度:0.9
二、知识运用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问题。
警惕生物入侵
林森 自然界的生物互相依存,和谐共处,一道编织出一个绝妙的生态环境网络。
引种外来植物,丰富本地物种,本是件大好事,然而,如果盲目引进外来植物,造成“生物入侵”,就会破坏生态平衡,甚至带来生态灾难。
美国引种葛藤便是其中一例。
葛藤是一种伏地蔓生或攀援它物的豆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其祖籍在中国。它不但是贫瘠地区的绿化先锋,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而且因其茎叶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又是改良土壤、保水固土的优良植物。因其茎叶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是畜、禽的良好饲料,以及造纸原料。葛根、葛种还有医疗价值。日本早年从中国引种,遍布列岛各地,既绿化环境又有多方面效益。1930年美国再从日本引进后,使许多被破坏的农地和山坡,成为草木繁茂的肥沃土地,因而葛藤被誉为“大地的医生”。到了50年代中期,全美繁衍葛藤7000万株以上,谁人不夸葛藤好!
然而,乐极生悲。在人们的赞扬声中,葛藤像疯狂的野兽一样狂奔不息,将当地的许多植物“挤”死、“吃”光。70年代,葛藤占领了密西西比、佐治亚、亚拉巴马等283万公顷的土地,演变成了意想不到的公害。面对这个“绿怪”,亚拉巴马州宣布葛藤为“非法移民”,告示全州予以斩草除根。其结果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成了生态灾难。
除葛藤“沦”为“非法移民”外,仙人掌“肆虐”澳洲大陆,凤眼莲“称霸”全球水域,挪威枫“称雄”北美洲,千屈莱使大片土地变成了一色的紫色…
在我国最有力的例子是从花园中“逃”出来的水生观赏植物水葫芦。水葫芦原产南美洲,有着紫色亮丽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块蓝色的扇形斑块,中央点缀着一个桃形鲜艳黄斑,实在惹人怜爱。不过最吸引人的是环状的绿叶,叶茎基部膨大,使植物漂浮在水面上。可是,正是这种看似纤弱、婀娜的水草,曾“一统”美丽的云南滇池,不得不花巨资予以铲除。水葫芦长长的根扎入水中泥土下,可以通过根块迅速而大量繁殖,一旦侵入到湖泊、河流、水道、水塘等淡水水域,只要条件适合,即以势不可挡之势覆盖整个水面。它挡住了阳光,吸尽了水中营养,使水中其它植物死亡,破坏水下动物的食物链,导致水生动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完全失去平衡。同时,任何大小船只也别想在水葫芦的领地里来去自由。在国外和国内,水葫芦都被认定为目前最令人头痛的水草,也是为控制其数量花钱最多的植物之一。
正是由于这些情况,科学家们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种树、种花成为新时尚的今天,我们在引进外地或国外物种的时候,务须慎重,谨防“生物入侵”造成的严重后果。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的,系统中的物种经过上百年、上千年的竞争、排斥、适应和互利互助,才形成了现在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使它成为“入侵者”而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上述植物就是后一种情况而成了“绿怪”。所以,不顾国情、不讲科学地盲目引种外来植物,必然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我们的正确做法应是:在绿化、美化家园改善生态平衡时,以科学搭配组合好当地物种(乡土树种或花草)为主,因为当地物种最适合、最安全,也是最省事的选择。如果要引种植物或外来树种,除了重视用来驯化植物的理论作指导,严格种源选择,做到适地适数(包括花草和其它植物)外,要特别警惕“生物入侵”,注意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体系。
(1)你是怎样理解“生物入侵”这一概念的?
(2)作者举了哪几个外国生物入侵的例子?
(3)“然而,乐极生悲”一句的结构作用是什么?
(4)“挤”死“吃”光,“挤”和“吃”与下文哪些词语可以互为注释?
(5)你认为该如何警惕生物入侵?组卷:3引用:1难度:0.8 -
9.学习了课文,你对“生物入侵”的危害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借助资料写一篇有关生物入侵危害或生物入侵新发现的短文,与同学一起交流。300字左右。
【相关链接】
哲人睿语
知识是解除恐惧的良药。
——美)爱默生
智慧乃命运之征服者。
——英)莎士比亚【推荐阅读】
《动物和人的疾病史》
《生物污染的全球化》/胡定金/《光明日报》2000.6组卷:0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