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中考道德与法治一模试卷
发布:2024/11/12 7:30:1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
1.“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视频主旨演讲中引用的这句古诗告诉我们( )
组卷:71引用:18难度:0.7 -
2.2022年12月28日来自重庆特殊教育中心的王紫菡,荣获2022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她从小视力就有障碍,仅有些许光感,但这样的挫折,从未阻挡她追逐光明的脚步。学习上不向任何一道难题低头,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在家帮父母做家务,体贴、孝敬父母,并积极参加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训练和演出。王紫菌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自强助力青春成长,要有坚强的意志
②生命是坚强的,守护生命就能变得坚强
③唯有挫折,才能成就生命的精彩
④尽孝在当下,应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组卷:70引用:3难度:0.5 -
3.今年春节爆火的贺岁电影《满江红》,唤醒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鼓舞人们的斗志,传递情感正能量,激励中国人民以实际行动表达爱国、爱党情感。这说明( )
组卷:239引用:26难度:0.5 -
4.近期石家庄交警严查骑乘电动自行车不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河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规定,驾驶、乘坐电动自行车应当按照规定佩戴安全头盔,未按规定佩戴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不佩戴安全头盔属于( )
组卷:51引用:4难度:0.5 -
5.每到放学的时候,城东小学校门口总是能看到警察在执勤。同时,学校里也安装了新的监控设备。这些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组卷:61引用:7难度:0.8 -
6.2022年12月13日,“再见了,行程卡。”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中国通信院发布关于删除通信行程卡相关数据的通告。这告诉我们( )
组卷:64引用:8难度:0.5 -
7.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一次次侵略,使中国的国家利益遭受损害,中华民族陷入深重的苦难之中。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说明( )
①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同的,二者相辅相成
②国家利益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保障
③实现个人利益是保障国家利益的重要前提
④国家利益切实关系着民族生存、国家兴亡组卷:63引用:11难度:0.7 -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建议。根据材料回答5~6题。
在众多意见中,有一条是居民小海提出的。小海参与民主生活的方式是( )组卷:21引用:0难度:0.80 -
9.2022年9月2日十三届企国人大常委会三十六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编撰过程中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28406条意见建议。回答下列8~9题。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提出,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应当加强追赃挽损,完善涉案资金处置制度,及时返还被害人的合法财产。据此得知,制定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
①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为国家机关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法律依据
③表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④反映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组卷:11引用:0难度:0.70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黄河保护法》,国家主席习近平颁发第123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这部法律将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
《黄河保护法》是一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法律,是全面推进国家“江河战略”法治化的标志性立法。《黄河保护法》呈现以下亮点:“督政”《黄河保护法》是对政府责任要求最多的法律之一,共122条,其中有84条规定了政府相关责任及其对政府的监督,解决谁都可以管、谁都不愿管以及部门间监管方法、尺度和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增加了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行政处分规定。
“督企”《黄河保护法》进一步强化企业相关主体责任,加大企业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督政”与“督企”结合,《黄河保护法》紧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不充分这个短板,民生发展这个最大弱项,加大政府责任、加重企业责任。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黄河保护法》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哪些要求?
(3)请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画线部分黄河流域的两大问题,任选其一,思考具体解决措施。
(4)材料中“督政”的相关规定对政府提出了怎样的法治要求?组卷:21引用:1难度:0.5 -
29.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2022年12月9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我们要增进民心相通,丰富人文交流,借鉴彼此优秀文化成果,弘扬东方文明深厚精髓,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积极贡献。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文明交流和友好往来由来已久,源远流长。
链接:中阿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2013年沙特举办“杰纳第利亚遗产文化节”,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展;
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在中国举办,习近平主席与萨勒曼国王共同参观展览;
2018年9月至11月,中国在沙特举办“华夏瑰宝展”,展品广受赞赏;
沙特将汉语教学纳入全国学校课程体系,这一重大举措更是令世人印象深刻;
每年春节期间在埃及、卡塔尔等阿拉伯国家举办“欢乐春节”系列文化活动;
截至2023年,“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已连续举办10年,作为针对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开展的大型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旨在打造对阿文化交流的新品牌,塑造中国文化崭新的整体形象,向阿拉伯民众呈现一个涵盖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艺术“中国梦”……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探究中阿开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的合理性。
(2)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分析中阿开展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的意义。组卷:113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