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 诗词五首》2023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9/8 4:0:8

一、选择题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组卷:126引用:2难度:0.9
  •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66引用:2难度:0.8
  • 3.下列诗词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组卷:128引用:3难度:0.8
  •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63引用:2难度:0.7

六、古诗词赏析

  • 11.阅读下面两首陆游的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组卷:190引用:13难度:0.5
  • 12.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词中“
     
     
    ”描写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组卷:16引用:4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