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 诗词五首》2023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9/8 4:0:8
一、选择题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组卷:126引用:2难度:0.9 -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66引用:2难度:0.8 -
3.下列诗词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组卷:128引用:3难度:0.8 -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63引用:2难度:0.7
六、古诗词赏析
-
11.阅读下面两首陆游的诗,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组卷:190引用:13难度:0.5 -
12.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词中“
(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组卷:16引用:4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