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疆克拉玛依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琴艺术是民族艺术瑰宝。如何对古琴音乐进行现代阐释,唤醒丰富的琴曲宝库,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音乐生活?
与现代音乐记谱方式不同,古琴“减字谱”不直接记录音高,只记明弦位、徽位和指法,其节奏有较大伸缩余地。演奏者需要在熟悉琴曲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基础上,通过揣摩曲情进行再创造,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从而完成自己对乐曲的阐释,这就是所说的打谱。也就是说,面对同一份古琴乐谱,不同琴家演奏出来的音乐差异很大——中国琴乐这种“打谱”的音乐思维,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阐释空间,使历史河流中的每个音乐家都可以参与到对同一乐曲的创造性阐释中来,从而形成古琴音乐千百年来一脉相承又与时俱新的特质。
今天,如何做好这种既传统又体现出个人创造力的打谱阐释呢?我认为主要在解题、移情两方面下功夫。
解题指的是每首乐曲前都有一段文学性描述,描述乐曲所营造的境界。解题对音乐家阐释作品有定向作用,不仅对琴家打谱尤其立意至关重要,甚至对打谱风格乃至旋律结构都会产生相当的影响。比如不少琴家演奏古琴曲《潇湘水云》时,根据的是《五知斋琴谱》中山水抒情诗式的解题。抗日战争时期,内心的爱国之情激发了我父亲吴景略。他认为,重建古曲《潇湘水云》不应只是单纯表现山水之趣,而应结合曲作者所处的南宋时代,强调忧国之思。我父亲对此曲进行首次打谱,并在上海组织“今虞琴社”公演,以此抒怀,引起轰动。可见不同的解题辅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情境,会让同一支琴曲呈现不同的面貌。
移情,意为在古琴演奏中擅于理解音乐中标题的隐喻,进而用古琴塑造情感符号和审美意象。以《神奇秘谱》版《潇湘水云》为例,各段小标题都隐喻了创造音乐氛围与情感形象的可能:洞庭烟雨、寒江月冷,使人联想云雾迷蒙、烟雨苍茫景象,可据此创造出一种清冷的音乐氛围;江汉舒晴、天光云影,给人以明朗、希望的联想;浪卷云飞、风起水涌,则又使人情感奔涌,心潮澎湃。这些意象都可以被有机融会在演奏中。
由于受到古琴乐器自身性能的局限,如在音量、音阶及和声等方面的缺失,传统琴乐在现代音乐生活中的比重较低。如何让历史悠久的传统琴乐更好地为现代所“用”?在我看来,要在传统的创造性打谱阐释的基础上,加大对古琴曲库的开发。根据上世纪50年代有关专家的统计,现有160多种琴谱谱集、600多首不同名的琴曲流传至今,如果算上同一琴曲的不同版本,共有3000多首。这3000多首古琴曲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尝试用各种乐器、各种形式演奏,可以更好地和世界各民族的不同音乐接轨。
具体来说,可以在保留古琴的同时加入其他乐器,采取伴奏或协奏形式;或者不使用古琴,仅用现代乐器和表演形式演奏古琴琴曲。从功能上讲,可以达到琴乐表演由个体向群体转化;从形态上讲,可以实现琴乐由单声向多声转化;从方法上讲,可以使琴乐的丰富曲库得以充分开发和使用。
中国古琴记谱法独特的减字谱使琴乐阐释具有开放性,今人恰恰可以此为基础,对传统曲库中的大量琴曲进行重新编曲。打谱阐释和重新编曲二者并举,将实现古代琴曲在表演形式上的现代整合,使古老琴曲宝库融入现代音乐生活,给古琴音乐带来新的生机。
(摘编自吴文光《让古琴音乐向当代“敞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琴音乐一脉相承又与时俱新的特质,是具有开放性和阐释空间的“打谱”音乐思维。
B.重建古曲《潇湘水云》,不仅可以表现山水之趣,还可结合作者所处时代表达忧国之思。
C.古琴音乐更好融入现代音乐生活,需要在创造性打谱阐释的基础上,加大对曲库开发。
D.古琴减字谱不直接记录音高,只记明弦位、徽位和指法,使琴乐阐释具有开放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设问开头,引导读者思考古琴音乐需要更好融入现代音乐生活这一问题。
B.全文从打谱阐释和重新编曲论述,打谱阐释又从解题和移情两方面展开递进论证。
C.本文引用统计数字,为了论证加大对古琴曲库的开发,更好和世界各民族音乐接轨。
D.本文认为让古琴乐曲走向群体转化、多声转化、充分开发和使用,需要探索新的尝试。
(3)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打谱需要每个演奏者在熟悉琴曲一般规律和演奏技法后,通过揣摩曲情进行再阐释。
B.面对同一份乐谱,历史中每个音乐家都可以参与到对这一乐曲的创造性阐释中。
C.“潇湘水云”这个题目可以使人产生联想,据此用移情只可创造清冷的音乐氛围。
D.传统琴乐中加入其他乐器伴奏或协奏或仅用现代乐器演奏,可更好与不同音乐接轨。组卷:13引用:1难度:0.3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1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在网络覆盖方面,贫困地区通信“最后一公里”被打通,截至2020年11月,贫困村通光纤比例达98%。电子商务进农村实现对832个贫困县全覆盖,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互联网+”新业新模式,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在网络扶智方面,学校联网加快、在线教育加速推广,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99.7%,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
摘编自《中国网民规模接近10亿》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2月4日) 材料二:
9亿多网民的智慧与活力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网络购物多年来一直是拉动我国消费的重要“引擎”,如今数字经济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互联网与产业的融合早已不限于购物,工业、农业和其他第三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步伐正在提速。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大数据应用分析让疫情防控“硬核”有力,一些基层党政干部当起了“网红带货员”,让不少农产品从滞销变“智销”,在线教育让学生们停课不停学,工业互联网便利的供需生产管理加快了企业复工复产……数字经济展现的生机活力,让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9亿多网民给中国经济带来活力与动力。随着“新基建”快马加鞭、5G商业化全面启动、工业企业纷纷实施大数据智能化改造等,互联网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机遇期。只要抓紧布局数字经济、激发互联网行业活力、补齐产业短板弱项,就能让互联网产业助力经济社会化危为机,为广大网民带来获得感,为产业升级创造新空间。
(摘编自周凯《9亿多网民给中国经济带来活力与动力》新华网2020年4月30日)
材料三: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360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00后受骗人数较多,但是人均损失较低,在面对高佣金兼职、低价商品等诱惑时抵抗力较低,容易遭受网络兼职、网游交易、虚假购物等诈骗。90后举报最多的类型为交友、金融理财、虚假兼职类诈骗;80后更容易陷入网络借贷的陷阱,深受金融理财、交友、赌博博彩等诈骗骚扰;60、70后对于反诈骗的知识了解较少,且相对拥有更多的闲置资金,更容易落入虚假投资等骗局。
安全专家表示,与黑灰产的战斗将是一场漫长、艰苦的拉锯战,未来将会长期处于动态博弈的状态中,用户需要提高警惕,防范AI、大数据等高科技网络诈骗。
(摘编自《2020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有删改)》中国新闻网2021年2月4日) 材料四:
信息化路上,我们不能落下一个人。面对技术的替代更迭,我们并非只能被裹挟前行,对一些人在这一切换过程中的困难和纠结,应当给予更有温度的关照。比如面对通信技术升级,一刀切地关闭旧网络、强制切换也不应是我们的选项,而应努力保障2G、3G手机用户的通信权益。在保障通信服务的前提下,不妨为老年用户等量身打造一些消费套餐,引导这些用户逐步向新一代网络迁移,让他们免于切换的恐慌。
信息化快车道上如何关照到各个群体的需求,归结到一点,就是在任何时候都应懂得,工具只是服务人的手段,人才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具体来说,在推进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时,不应简单以“结果导向”作为衡量尺度,而应多一分“过程意识”来校准坐标。只要我们有了这一意识,就能在细节上多些周全的考虑,从而让每个人在这条快车道上行进得更加从容、顺畅,更有尊严。
(摘自《接受走在信息化路上》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困村通光纤比例大幅增加,增强了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持续激发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B.只有抓紧布局数字经济、激发互联网行业活力、补齐产业短板弱项,才能让互联网产业升级创造新空间,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机遇。
C.手机诈骗受害者人均损失占比最高的是60后,主要是因为60后对于反诈骗的知识了解较少,且相对拥有更多的闲置资金,更容易落入虚假投资等骗局。
D.对于一些人在技术更迭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纠结,应当给予更有温度的关照,引导他们逐步走向新一代技术迁移。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经济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让数字经济展现出诸多的生机活力,这让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B.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让诈骗者将诸多新技术应用于诈骗实施,这使得反诈骗的战斗将呈现出漫长而艰苦的特点。
C.在信息化过程中,要关照到各个群体的需求,就要树立“过程意识”来校准坐标,而不能仅用“结果导向”来衡量。
D.信息化路上,我们不能落下一个人。面对5G商业化全面启动,每一个人都只能被裹挟前行,踏上信息化快车道。
(3)结合材料概括,网络的普及带给我们哪些利与弊?组卷:4引用:2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初雪路翎 司机刘强和他的助手王德贵所在的汽车连,奉命从前线附近往后方运送一批朝鲜老百姓。这些朝鲜人在敌人的炮火射程内顽强地生活了好久了,他们是因为紧急的军事情况而疏散的。刘强和王德贵的车子排在最后一辆开出,因为他们这一车全是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带着一群孩子和很多的零碎东西。在十一月末的严寒的黄昏里,天色很快地黑下来了,前沿的炮声激烈起来了,山谷里震荡着一阵阵巨大的、单调的回声。妇女们的这些零碎的日用的东西,引起刘强许多感触。
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者来到他的家乡上海的时候,他的母亲和姐姐带着篮子、罐子、大包小包爬上一辆拥挤的汽车,那时候他才十七岁,他讨厌这些破旧的东西,觉得它们没有价值,但是妇女们绝不肯丢掉它们。那时候他还不懂得在那些残酷的年代里人民生活的艰难。朝鲜妇女们的这些旧包裹,这些帘子、草席,这些盆子罐子,在他心里唤起了温暖的感情。放到车子上去的任何一件小东西,都叫他觉得这是对敌人的一个胜利。车上装得差不多了,他却继续在那里一件一件地往上搬着。看着这种情形,年轻的助手王德贵有些焦急了。
“不行啦,再耽搁咱们要赶不过去啦。”
“行!”刘强决然地大声说,接着他用愉快的鼓动的口气说,“来吧,小王,想个办法替这位阿妈尼把背夹绑在车子后边……这样那两床炕席也放的下啦。”
“这破炕席有什么用呀!”
“老百姓过日子什么都有用的,——哪怕是破炕席,能丢在这里叫敌人一炮打掉么?”
他的愉快而活泼的声音忽然变得严厉了,并且那闪耀的眼光向着王德贵瞪了一眼。从来不发脾气的刘强,个性其实是非常刚强的。王德贵本来想说:“叫炮打掉的东西多呢!”可是说不出口了。
终于把所有的比较大的东西都安置好了。助手王德贵已经跑去发动了马达,他担心着,迟了公路上车多,赶不过封锁线。听见马达声,刘强就很沉重地向着司机台走去了,但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因为听见了车上面传出来一个婴儿的啼哭声。
那孩子就在母亲的胸前愤怒地哭着。刘强叫那母亲把孩子给他,他说,可以把这婴儿带到司机台里面去。做母亲的迟疑了一下,但这时刘强已经伸手把孩子抱过来了。
“辛苦啦,谢谢的……”那母亲激动地说。“不谢!小王!”刘强喊着,为了免除那母亲的不安,他特别用一种愉快幽默的腔调大声喊道:“来,小伙子,咱们找到一个活儿干啦!”
“这活主要是你的!”刘强不由分说地把孩子塞在王德贵的手里了。
“这怎么好弄呢,我不会抱孩子呀!”那十八岁的青年助手说。
“咄!”他说,“做这么回妈妈不委屈你,将来你还不是得有儿子!”
王德贵很不满意——这老司机今天太婆婆妈妈了,妨碍完成任务怎么办呢——然而他仍然羞怯地笑了。他捧着孩子的那姿势实在笨拙,就像捧着一盆热水似的,车上的妇女们也都笑起来了。王德贵很不满意这些笑声,浑身热辣辣的。
敌机临空了,照明弹一直从前面挂过来了。刘强的脸上马上有了凛然的、严肃的神气,司机台的门砰的一声关上了。迎着寒风,这台嘎斯车投入了公路上的激烈斗争。
大雪纷飞……天渐渐地亮起来了。周围的景色,覆盖着雪的土坡、田地,可以模模糊糊地看见了。离目的地只剩下了十里路。车上的妇女们都醒着。她们披着被单和旧衣,默默地承受着这场大雪。这里就要到她们新的家了。忽然地那个用花格子头巾包着头的、浓眉毛的姑娘唱起歌来。几个年轻的妇女跟着唱起来,最后全车的妇女,都唱起来了。
这一车冻僵了的、疲困的妇女,整夜都一声不响,顽强地抗击了袭来的敌机和严寒,现在唱起来了。她们就要到达新的家,她们欢迎这场雪,听着司机台里那个孩子的哭声,唱起来了。于是一下子这台车从困顿和沉默里醒来,最后这几里路,是载着歌声飞驰着的。
人们开始下车,被歌声和大雪所激动。司机和他的助手走了出来,在迷茫的大雪中笑着;司机的手里,捧着那个又睡熟了的孩子。
大家沉默了,站在纷飞的大雪中。王德贵抱过了孩子并且把他高举了起来。大家看着王德贵手里的孩子,又看到刘强的染着血的大衣和苍白、微笑的脸。那个做母亲的奔上来接过她的孩子,眼泪流出来了。她抓住了王德贵的手,把她的头在他的肩上靠了一靠,又跑向刘强,把头靠在他的没有负伤的结实的右肩上。
忽然地王德贵走向那个母亲,问着:“阿妈尼,这孩子他的姓名?”
母亲来不及回答,有七八个声音叫起来了,这孩子叫金贵永!
“金贵永,记着了!”王德贵红着脸说。
“金贵永,再见吧!”刘强说,显出了王德贵先前见过的那种严肃的、沉思的、父亲般的神情,俯下头去,在那母亲的臂弯里吻着孩子的脸。
迎着这飘落在她们的土地上的今年的最初的雪,妇女们静静地站着。大雪无声地、密密地降落着,这台车后面的那两条很长的黑色的车迹很快地就被大雪盖住了。
一九五三年十月十六日,北京(节选)(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插叙了刘强对日军侵略的记忆,既巧妙交代了刘强今天“婆婆妈妈”的原因,又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B.小说描写了很多人物形象,不论是刘强、王德贵,或者是车中的朝鲜妇女,都在作者的笔下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C.小说的语言经过精心锤炼,华丽典雅、饱含热情,把一场宏大战争中的一个微小的场景描绘得生动逼真。
D.小说以雪景结尾,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烘托出静谧平和的气氛,传递出胜利到达目的地后的喜悦。
(2)文中多处写到不能言语只会哭泣的朝鲜婴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有评论家说,《初雪》“兼顾历史真实与内心审美的最大化”。请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组卷:7引用:1难度:0.4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问一号”传回的火星图像,①_____?为什么黑白照片比彩色照片更清晰?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做了解释。黑白还是彩色照片与拍摄模式有关,高分辨率相机的照片,是探测器在大椭圆轨道上运行时,采用线阵推扫的方法拍摄而成的,②_____。
其中全色图像是全部可见光波段0.38~0.76μm的混合图像,显示为灰度(黑白),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数据量最大,科学价值最高。彩色图像清晰度是全色图像的四分之一。全色和彩色模式的图像融合处理后,③_____。中分辨率相机只有静态拍摄模式一种,就是用“凝视”的拍摄模式,让相机一直对着某个区域“凝视”,整体分辨率会相对低一些。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从上述“天问一号”语段中,提炼出两个“因为……所以……”的句式,阐述“天问一号”黑白照片比彩色照片更清晰,总体不超过30个字。组卷:0引用:1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917年蔡元培主持北大校务后,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认为这是现代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材料二:1922年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他强调疗救国民“精神”的重要。
材料三: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身体没有疾病,心态积极向上、社会交往良好。在灾难面前,人们精神的作用则显得非常强大。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当代青年学生的身份完成。
①读完《<呐喊>自序》感想颇多,给1922年的鲁迅先生写了一封信;
②参加“我和2035年有个约定”青年作品主题征文活动的文稿;
③参加全市“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主题论坛上的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4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