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五十七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发布:2024/10/3 12:0:1
一.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下列关于细胞内各种生物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41引用:3难度:0.6 -
2.RNaseP是一种核酸内切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无活性的RNaseP通过与前体tRNA特异性结合被激活,激活的RNaseP剪切前体tRNA,所得的成熟tRNA进入细胞质基质中发挥作用。以下关于RNaseP分析不正确的是( )
组卷:51引用:7难度:0.7 -
3.生物体中编码tRNA的DNA上某些碱基改变后,可以产生“校正tRNA”,在合成多肽链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某种突变产生了一种携带甘氨酸但是能识别精氨酸密码子的“校正t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78引用:3难度:0.5 -
4.增强子是DNA上一小段可与特定蛋白质(转录因子)结合的序列,可增强多个基因的转录水平(如图)。相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
组卷:81引用:4难度:0.7 -
5.如图所示为DNA复制过程中的一个复制泡,①~⑨代表相应位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103引用:9难度:0.7 -
6.将DNA双链都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在以14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培养,连续分裂3次。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组卷:104引用:3难度:0.6 -
7.某同学制作某二倍体植物(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143引用:6难度:0.6
二、解答题
-
20.果荚开裂并释放种子,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途径。模式植物拟南芥果荚的开裂与传统油料作物具有相似的调控机制。研究者对拟南芥果荚开裂机理进行了系列研究。
(1)植物果荚开裂区域细胞的细胞壁在
(2)研究者通过筛选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库,获得两个果荚不开裂的突变体甲和乙。检测发现突变体甲的M酶活性丧失,推测编码M酶的M基因由于插入T-DNA,突变为m基因。研究者利用不同的引物对,分别进行PCR,检测野生型拟南芥及突变体甲的基因型,结果如图1所示,验证了上述推测。在图2中标出引物1、2的位置及方向。
(3)进一步研究发现突变体乙的E酶活性丧失。另有一突变体丙的果荚开裂程度介于不开裂与完全开裂之间(中等开裂)。突变体乙、丙的果荚开裂程度分别由E/e、A/a基因控制。将上述突变体进行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如表所示。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比例 乙×丙 完全开裂 完全开裂:中等开裂:不开裂=9:3:4 甲×丙 完全开裂 完全开裂:中等开裂:不开裂=2:1:1
(4)突变体丙体内的A蛋白缺失。为确定A蛋白的功能,研究者检测了野生型及突变体丙体内E基因及M基因的转录量,结果如图4所示。
根据图4数据推测A蛋白的功能是
(5)一些油料作物如油菜,若果荚过早开裂,会降低种子收获产量,从而影响经济收入。预测本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组卷:127引用:4难度:0.6 -
21.我国科研人员对蓝光和赤霉素在调节植物发育中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1)光不仅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
(2)在拟南芥中,赤霉素与细胞内的赤霉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R蛋白结合使R蛋白降解,从而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伸长、植株增高。用赤霉素处理野生型和蓝光受体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后,用蓝光照射,分别检测R蛋白的含量,结果如图1。实验结果表明,
(3)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被蓝光激活的蓝光受体对赤霉素信号通路的影响。用药物阻断野生型拟南芥的内源赤霉素合成,然后分三组进行不同处理。一段时间后,将各组拟南芥的细胞裂解,在裂解液中加入表面结合了蓝光受体抗体的微型磁珠。与裂解液充分孵育后收集磁珠,分离磁珠上的各种蛋白,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其中的蓝光受体和赤霉素受体,处理及结果如图2。
①据图分析,蓝光受体在
②请判断蓝光受体与赤霉素受体的结合是否依赖赤霉素,并阐述判断依据
(4)利用药物阻断拟南芥内源赤霉素合成,利用“磁珠”技术进一步证明了蓝光受体与赤霉素受体结合后,后者便无法与R蛋白结合。相关实验如下表,请完善实验方案。组别 植株处理 植株抗体 抗原-抗体检测 预期结果 对照组 ① 赤霉素受体的抗体 赤霉素受体的抗体,R蛋白的抗体 ③ 实验组 ② ④
b.蓝光
c.黑暗+赤霉素
d.蓝光+赤霉素
e.有赤霉素受体条带,无R蛋白条带
f.无赤霉素受体条带,有R蛋白条带
g.有赤霉素受体条带,有R蛋白条带
h.无赤霉素受体条带,无R蛋白条带
(5)综合上述信息,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模仿野生型植株在黑暗条件下的情况,完善图3中不同植株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状态及相关信号调节通路组卷:49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