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9年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小升初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与运用(30分)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是(  )

    组卷:6引用:1难度:0.7
  • 2.“玙(yú)”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词语相关的是(  )

    组卷:75引用:1难度:0.8
  • 3.“优雅”中的“雅”的意思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9
  • 4.“座无虚席”中的“虚”的意思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7
  • 5.下列词语中与“标新立异”意思相近的是(  )

    组卷:10引用:1难度:0.7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 16.信息类阅读。
    有趣的“三”
    谭英
          数字中最神秘、最受青睐的大概要算“三”了。在我国,从《说文解字》到《淮南子•天文训》,历来注家对此都有解释。其中,较为权威的解释是:“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是两性合和的成果,是万物生殖繁衍的体现。
          如中国古代建筑,玉城的营建制度是九里见方,城的每一面各开三个城门;城内南北道路、东西道路各九条,路宽72尺.这些数字都是三或三的倍数。为何要这样修建呢?一是帝王都自称“受命于天”,表示其统治人民的权力是上苍赋予的,于是干什么都打着“行天之道”的旗号;二是因为“三生万物”,王朝要兴盛发达,就得行“三”之法。
           再如历史上的“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共计一百二个官。这说明王朝设官也是以“三”为法的,其用意仍然是为了表明王者法天,即所谓“顺天成道”。
          在社会和民俗方面,“三”这个数字也是无所不在的。“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体现了事物的开始、过程和结果。“三阳开泰”中的“三”在民俗中有“吉祥”之意。“三教九流”中的“三”和“九”概括了社会各行业的方方面面。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通过对中国古代礼节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情,古代的礼节也多与“三”这个数字有关。古时候,中国人待客,往往要客人熏三次香,洗三次澡,叫做“三衅三浴”,表示极高的尊重。古有“退避三舍”之说,也是起源于种礼节。晋重耳为报楚王之恩,在两国交兵时,后退三次,以表示感谢和敬畏之心。
          古代,臣民们拜见帝王都得行三叩九拜之礼,同时还得三呼万岁。如遇家中长辈死丧,晚辈人还有守孝三年之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高卧隆中,刘备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请他出山,帮自己打天下,演出了一步思贤若渴“三顾茅庐”的剧目,诸葛亮在三请之下如再不出山,恐怕就有失礼之嫌了。
          古代的许多礼节对于现代人来讲是很烦琐的,没有必要去讲究了,但是有的礼节我们还仍然保留着,如去吊唁时,面对死者,哀悼者要三鞠躬;去别人家里做客,需得敲门而进,而敲门三下,则是比较礼貌的行为;现在还有一种礼貌与“三”的联系比较密切,就是我们常见到汽车的厢板上往往写着”礼让三先”。
    ㅤㅤ“三”这个数字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时空和算数。凡极言时间之长、空间之大、数量之多,古时多用三或三的倍数来表示。如“三思而行”“九天”“十八层地狱”“三人行必有吾师”“三百六十行”等等。
    ㅤㅤ可见“三”这个数字,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被广泛运用到各个方面。
    (1)短文的说明对象是
     

    A.三生万物
    B.古代建筑
    C.有趣的“三”
    D.社会民俗
    (2)第一自然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
    B作比较
    C.打比方
    D.分类别
    (3)文章的结构形式是
     

    A.并列
    B.总分总
    C.总分
    D.分总
    (4)这篇文章从“古代建筑、王朝设官、社会民俗、时空算数、
     
    ”这五个方面具体介绍“三”的文化内涵及其运用。
    (5)文章第五、六、七自然段的介绍已晋重耳以及《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为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文章第二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你觉得写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组卷:21引用:1难度:0.1

四、表达与交流(30分)

  • 17.读了《花边饺里的母爱》这篇文章,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

    组卷:5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