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5/1/1 13:30:2

一、积累与运用。

  •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什么是有营养的阅读?很简单。就是通过阅读给生命增加营养。比如,(jí)取知识、(A)视野、(B)正气、(C)情操、(D)思想,等等。实现有营养的阅读不外乎两点,一是在阅读内容上,多选择经典有价值的,而不能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满足于大量碎片化、娱乐化,甚至低级趣味的内容。二是在阅读方式上,静得下心,沉得住气,下得了苦功,而不能浮光影,不求甚解,满足于一知半解。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书,好好读一本书,比简单追求阅读量更有意义。【甲】坚持有营养的阅读,经年累月产生的知识复利,【乙】“遇见更好的自己”
    (1)根据文段内容补全下面的字音字形。
    ①(jí)取知识
     

    ②浮光
     

    (2)根据文章内容,ABCD处的词语填写,恰当的一项是
     

    A.拓宽 涵养 陶冶 丰富
    B.扩大 滋养 陶冶 拓宽
    C.拓宽 滋养 培养 扩大
    D.扩大 涵养 培养 丰富
    (3)为文中【甲】【乙】两处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 就能
    B.只有 才能
    C.如果
    D.即使 也能
    (4)对文中画“           ”的句子,下列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A.句中的双引号引用了歌德的观点,体现出读一本好书的重要性,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B.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好书比作高尚的人,体现出好书对人的重要影响。
    C.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认为读好书是和高尚的人谈话,受益匪浅。
    D.划线句中的冒号可以改成逗号,不影响表达效果。

    组卷:8引用:1难度:0.7
  • 2.古诗文默写。
    (1)中庭生旅谷,
     
    。(《十五从军征》)
    (2)《论语•述而》中“
     
     
    ”两句体现了孔子眼中荣华富贵不以道义得之则没有价值的观点。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绘出一片奇美的塞外风光,被誉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
     
     

    (4)回望历史,很多早期坚持真理、追求民主的进步人士是时代的先驱者,却在旧时代知音难觅,举步维艰,秋瑾在《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的“
     
     
    ”就是他们最好的心灵写照。

    组卷:8引用:1难度:0.7

二、阅读。

  • 3.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各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二石兽水中 能谤讥市朝
    B.石性坚重 不知有汉
    C.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水军
    D.其言 土石何
    (2)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A.你们这代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B.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离开的呢?
    C.你们这代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是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
    D.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前往呢?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情于理。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写讲学家的主观臆断,作者用众人的反应来烘托“众服为确论”,众人对谬误的顶礼膜拜,正是主观臆断给世人留下的无穷危害。

    组卷:8引用:1难度:0.5

四、作文。(任选其一)

  • 10.题目:我的_____
    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5)不少于600字。

    组卷:1引用:1难度:0.7
  • 11.阅读下面材料,自拟题目,根据要求习作一篇作文。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请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不少于600字。

    组卷:3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