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年山东省潍坊一中学业水平等级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沈括《梦溪笔谈》卷三云:“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0引用:1难度:0.6
  • 2.下列叙述Ⅰ和叙述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Cl2和SO2均能用于漂白 用Cl2和SO2的混合气体漂白有色物质效果更佳
    B Fe具有还原性 可用铁粉作包装食品的除氧剂
    C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D 氢氟酸用于雕刻玻璃 SiO2是两性氧化物

    组卷:31引用:1难度:0.5
  • 3.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组卷:16引用:1难度:0.5
  • 4.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Fe+6HCN+2K2CO3=K4[Fe(CN)6]+H2↑+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6引用:2难度:0.7
  • 5.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组卷:17引用:1难度:0.5
  • 6.磷酸锆结合剂可用氢氧化锆[Zr(OH)4]与正磷酸(H3PO4)反应制得,磷酸锆结合剂中具有胶结性能的化合物为磷酸二氢锆和磷酸一氢锆,也即中和度Nm[Nm=
    n
    Z
    r
    O
    2
    n
    P
    2
    O
    5
    ]在0.5~1之间的物质具有胶结性能。当Nm=0.8时,该结合剂中磷酸二氢锆和磷酸一氢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组卷:17引用:3难度:0.7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 19.5-氯-6-(2,3-二氯苯氧基)-2-甲硫基-1H-苯并咪唑对各种日龄的肝片形吸虫均有明显驱杀效果,其在医药工业中的一种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是
     
    ,1molA完全反应生成B至少需要
     
    molHNO3参加反应。
    (2)C中官能团的名称是
     

    (3)C→D的反应类型为
     

    (4)已知E→F的化学反应还生成一种小分子物质,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
     

    (5)B的同分异构体中,与B所含官能团种类和数目均相同的芳香化合物还有
     
    种。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为原料,设计合成的路线
     

    组卷:90引用:1难度:0.5
  • 20.据统计,有90%以上的工业过程需要使用催化剂,因此,催化剂的研究已成为重要课题。
    Ⅰ.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N2与H2在固体催化剂表面合成NH3的反应历程。图1为反应历程中的势能面图(部分数据省略),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

    (1)氨气的脱附是
     
    (填“吸热”或“放热”)过程,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向某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N2和H2,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相同的时间,得到NH3的体积分数如图2所示。

    ①图中曲线Ⅰ与Ⅱ
     
    (填“能”或“不能”)表示不同的压强条件下反应得出的两条曲线。
    ②a点时正、逆反应速率大小:v
     
    (填“>”、“<”或“=”)v
    ③若容器体积恒为1L,N2和H2的总物质的量为4mol,则T4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3)美国化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可以在常温下合成氨,将其附着在电池的正、负极上实现氮的电化学固定,其装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则开始阶段正极反应式为
     
    ;忽略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当电池中正极区溶液pH=7时,溶液中NH3•H2O的浓度为
     
    (Kb=2×10-5)。
    Ⅱ.用催化剂催化CO2加氢合成乙烯的过程中,还会生成CH4、C3H6、C4H8等副产物,在催化剂中添加Na、K、Cu助剂(助剂也起催化作用)可改变反应的选择性(选择性指的是转化的CO2中生成C2H4的百分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添加不同助剂,经过相同时间后测得CO2转化率和各产物的物质的量分数如表所示。
    助剂 CO2转化率(%) 各产物在所有产物中的占比(%)
    C2H4 C3H6 其他
    Na 42.5 35.9 39.6 24.5
    K 27.2 75.6 22.8 1.6
    Cu 9.8 80.7 12.5 6.8
    (4)欲提高单位时间内乙烯的产量,在Fe3(CO)12/ZSM-5中添加
     
    助剂效果最好。

    组卷:30引用:1难度:0.3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