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2021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组卷:464引用:2难度:0.7
  • 2.下列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172引用:5难度:0.7
  • 3.下列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组卷:294引用:2难度:0.7
  • 4.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组卷:87引用:1难度:0.7
  • 5.阅读《渡荆门送别》,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组卷:322引用:7难度:0.7
  • 6.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组卷:63引用:6难度:0.7

二、对比阅读

  • 7.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甲】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
    北冥有鱼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甲】诗的作者是
     
    ;庄子是
     
    家学派代表人物。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下列对两篇作品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描写诗人送别故乡亲友的情景;【乙】文描绘鲲鹏展翅的壮丽图景。
    B.【甲】诗和【乙】文都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辽阔高远的景象。
    C.【甲】诗写出了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及对未来的憧憬,诗歌风格雄奇瑰丽。
    D.【乙】文作者通过大鹏与野马、尘埃的对比,突出大鹏可以无所依凭而徙于南冥。
    (4)【甲】诗和【乙】文都出现了“水”这个意象。【甲】诗尾联描绘了水
     
    的特点,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乙】文借鲲鹏击水,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

    组卷:72引用:3难度:0.5

三、诗歌鉴赏

  • 8.古诗理解赏析。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B、颔联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也蕴藏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C、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意。
    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意气和浪漫的情怀。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组卷:173引用:3难度:0.9
  •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人乘舟东下,随着船只的移动,写景视角也进行了转换。颔联以
     
    视角描写景物,颈联以
     
     视角描写景物。
    (2)诗人行旅途中所见景物的变化,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变化?请结合诗句分析。

    组卷:32引用:2难度:0.7
  •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中一个“
     
    ”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象大胆、奇特,被人誉为“神来之笔”,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这美妙的画面。

    组卷:24引用:2难度:0.7
  •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炼字精妙,比如颔联中的“
     
    ”字表现出群山和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了空间感和流动感;又如颈联中的“
     
    ”字化静为动,将朗月投影在江水中的夜景写得浪漫而富有动感。
    (2)此诗是诗人第一次出蜀时所作,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生动地表达出自己对于故乡的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3)本诗中“江入大荒流”一句描写了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景象。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河”的诗句,请写出除本诗外,你读过的一句:
     
    (诗句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组卷:113引用:4难度:0.8
  • 12.诗歌赏析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大荒”指的是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诗人从楚地而来。
    B.颔联写景,其中“随”“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作者渡过荆门后看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巧妙地融进了作者此时此刻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的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组卷:75引用:2难度:0.5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塞下曲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这两首诗都雄齐壮美,但思想感情略有不同,两首诗都有
     
    的感情,不同的是后一首诗主要表现诗人
     
    的感情。
    (2)“晓战随金鼓,肖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换为“枕”好不好?说说理由。

    组卷:12引用:1难度:0.6

三、诗歌鉴赏

  • 3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歌尾联运用了
     
    手法,表达了作者
     
    思想感情。
    (2)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赏析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参照示例,为《饯别王十一南游》的颔联做批注。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批注:(示例)苍茫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辽阔无际的原野,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随”字表现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注释:①飞鸟:比喻远行的人。②没(mò):消失。
    批注:
     

    组卷:5引用:1难度:0.6
  • 3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对“山随平野尽”中的“随”字简要分析。
    (2)请品味尾联的妙处。

    组卷:8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