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024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10/17 8:0:2

一、选择题

  •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组卷:35引用:5难度:0.8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组卷:130引用:6难度:0.5
  • 3.对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9引用:2难度:0.9
  • 4.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赤也为之,孰能为之
    ②三子者出,曾皙
    ③是以君子庖厨也
    ④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弱固不可以敌
    ⑥然后从而
    ⑦王无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⑧五亩之宅,之以桑
    ⑨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吾老,以及人之老

    组卷:124引用:7难度:0.8
  • 5.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

    组卷:220引用:8难度:0.8
  •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68引用:22难度:0.7

六、语言文字应用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生只能写故乡主题的作家,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成为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那样一辈子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邮票般大小的故乡”生活的作家;二是成为逃离故乡定居灯红酒绿的繁华都市、一辈子在书房里依赖故乡记忆写作的作家。但单单写故乡美好景物与风土人情,是没法让一位作家真正深刻起来的,作家一旦开始用“美图秀秀”式的写作方式来写故乡主题,通常也就到了江郎才尽的时候。海明威说过,辛酸的童年是对一个作家最好的历练。而童年的痛苦记忆,往往与故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莫言很早就提出了“超越故乡”的观点,“对故乡的超越首先是思想的超越,或者说是哲学的超越”。如此,作家才能真正解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一名自由的写作者。
          新生代的年轻写作者,更喜欢写科幻、玄幻、穿越、都市等题材的作品,而对故乡题材敬而远之。坚持写故乡主题的主流作家们,其笔下的故乡也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味道了。这个时候,更期待有“逆子型”的作家,去勇敢触碰故乡的隐秘与疼痛,写出令人震撼的、可以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
    (1)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两种可能”后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电视剧《都挺好》瞄准原生家庭对子女未来生活的影响,引发热议。首播平台:浙江卫视、江苏卫视。
    B.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好一派灿烂春光。
    C.他用鼻孔哼一声,说:“你是吹糖人儿的出身,口气怪大的。”
    D.有人认为:儿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不可能发生心理异常。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痛苦记忆能否得到正视并被超越,会成为一种考验
    B.能否正视并超越这种痛苦记忆,会成为对作家们的一种考验
    C.这种痛苦记忆能否得到正视并被超越,会成为对作家们的一种考验
    D.能否正视并超越这种痛苦记忆,被看作是对作家们的一种考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家才能真正摆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一名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自由的写作者。
    B.作家才能真正解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一名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自由的写作者。
    C.作家才能真正摆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一名自由的写作者。
    D.作家才能真正解脱成为“故乡的逆子”的精神压力,成为不再被故乡戴上纸枷锁的自由的一名写作者。

    组卷:2引用:2难度:0.9
  • 21.下面这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欣喜地告诉您:“新世纪中国”网站创办五周年了。让我们弹冠相庆吧。为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贵网站从即日起到6月7日开展以“‘新世纪中国’与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这五年来与网站共同成长的各位网友撰文投稿,恳请希望得到您的鼎力相助。对您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
    ①将
     
    改为
     

    ②将
     
    改为
     

    ③将
     
    改为
     

    ④将
     
    改为
     

    ⑤将
     
    改为
     

    组卷:14引用:9难度:0.8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