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平潭一中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7 19:0:1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ㅤㅤ品读古诗文,感悟古人深厚情怀。刘禹锡遭贬20余年,却仍发出“①
ㅤㅤ品读古诗文,我们一路领略绝美风光。在《醉翁亭记》中我们欣赏“野芳发而幽香,⑦组卷:10引用:2难度:0.5 -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总是不禁想起那些年轻的面容,他们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用奋斗成就了“最可爱的中国”。
一百多年前,中国青年的觉醒,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民族危难之际,五四运动 _____,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拯救民族危亡、①hàn卫民族尊严、_____民族力量,掀起了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在革命征程上,青年的英勇战斗事迹 _____。他们为人民的江山打下了最滚②tànɡ、最壮美的底色。在新中国的大地上,青春的汗水,汇入巩固人民政权,打造③zhǎn新江山的时代大潮。
改革开放中,广大青年发出“我与祖国共奋进”的青春强音,一张张亮丽的青年名片印刻在时代画卷上。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不断扩大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发生 凝聚 多如牛毛 B.爆发 凝结 多如牛毛 C.爆发 凝聚 举不胜举 D.发生 凝结 举不胜举
A.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B.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发扬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不断扩大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C.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发扬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扩大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D.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组卷:21引用:4难度:0.7 -
3.班级要举行“水浒英雄交流会”,请你从下列水浒英雄中选取一位,按要求写一段人物推介,参与交流。
A.林冲
B.鲁智深
C.武松
D.李逵
要求:
(1)要写出他的一个故事情节;
(2)要有他典型的性格特征概括;
(3)要体现这个人物对你的积极影响或感悟。组卷:9引用:2难度:0.5
二、阅读。(65分)
-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华农耕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农耕时代创造、形成和传承下来的文化成果和精神财富。珍藏农耕记忆,弘扬传统文化,渐成社会共识和积极行动。河南省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例。该馆于2021年12月正式开馆,。馆舍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藏品3000多件(套)。“接地气、通民情、贯古今、重文化”是该馆的突出特色。开馆以来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出预期,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十分突出。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材料三】
农耕文化中不可缺少农耕教育传承,中国教育不能抛弃农耕教育,而且必须把农耕教育放在重要的基础教育位置。专家表示,要把农耕教育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奠定课程地位,把包括农耕学习在内的劳动教育学业成绩纳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落实农耕教育的场地也不容忽视。这需要各类学校根据各自情况去联系、建设、共建农耕教育场地。此外,具有农耕经验的劳动者缺乏教育教学经验,而一线教师又缺乏农耕实践。培养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才能不断提高农耕教育的质量。最后,还需要建设一支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队伍。通过吸收专家学者、学生、教师、劳动致富能人等方面的人才来组建队伍,获得理论上有高度、实践上接地气的农耕教育研究成果。
(1)下列选项中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扬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渐成社会共识和积极行动。
B.河南省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已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C.开展农耕教育,能让孩子有常识、爱劳动、知勤俭。
D.具有农耕经验的劳动者可担任农耕教育的专业教师。
(2)晓叶同学根据【材料二】分析农耕教育的必要性。请帮助她简要梳理。
中国青年报调查数据显示:
(3)如何落实农耕教育?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组卷:67引用:9难度:0.5
三、写作。(60分)
-
9.张岱夜晚看雪,与金陵人邂逅于湖心亭,舟子感慨“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林语堂在《记纽约钓鱼》里说:“人生必有痴,而后有成,痴各不同,或痴于财,或痴于禄、或痴于情,或痴于渔。各行其是,皆无不可。”请以“痴”为题,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4)不要泄露个人信息。组卷: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