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平潭一中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0/27 19:0:1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ㅤㅤ品读古诗文,感悟古人深厚情怀。刘禹锡遭贬20余年,却仍发出“①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慨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李白怀才不遇,仍相信“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苏轼知“此事古难全”,仍表达“③
     
    ,④
     
    ”的美好愿望(《水调歌头》);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发出“⑤
     
    ,⑥
     
    ”忧乐天下的豪言壮语。
    ㅤㅤ品读古诗文,我们一路领略绝美风光。在《醉翁亭记》中我们欣赏“野芳发而幽香,⑦
     
    ,⑧
     
    ,水落而石出”的山间四季之景。在《湖心亭看雪》中我们领略“⑨
     
    ,⑩
     
    上下一白”天人合一的冬的魅力。

    组卷:10引用:2难度:0.5
  •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总是不禁想起那些年轻的面容,他们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用奋斗成就了“最可爱的中国”。
    一百多年前,中国青年的觉醒,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民族危难之际,五四运动 _____,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拯救民族危亡、①hàn卫民族尊严、_____民族力量,掀起了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在革命征程上,青年的英勇战斗事迹 _____。他们为人民的江山打下了最滚②tànɡ、最壮美的底色。在新中国的大地上,青春的汗水,汇入巩固人民政权,打造③zhǎn新江山的时代大潮。
          改革开放中,广大青年发出“我与祖国共奋进”的青春强音,一张张亮丽的青年名片印刻在时代画卷上。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不断扩大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发生 凝聚 多如牛毛
    B.爆发 凝结 多如牛毛
    C.爆发 凝聚 举不胜举
    D.发生 凝结 举不胜举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B.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发扬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不断扩大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C.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发扬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扩大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D.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组卷:21引用:4难度:0.7
  • 3.班级要举行“水浒英雄交流会”,请你从下列水浒英雄中选取一位,按要求写一段人物推介,参与交流。
    A.林冲
    B.鲁智深
    C.武松
    D.李逵
    要求:
    (1)要写出他的一个故事情节;
    (2)要有他典型的性格特征概括;
    (3)要体现这个人物对你的积极影响或感悟。

    组卷:9引用:2难度:0.5

二、阅读。(65分)

  •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华农耕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漫长农耕时代创造、形成和传承下来的文化成果和精神财富。珍藏农耕记忆,弘扬传统文化,渐成社会共识和积极行动。河南省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例。该馆于2021年12月正式开馆,。馆舍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藏品3000多件(套)。“接地气、通民情、贯古今、重文化”是该馆的突出特色。开馆以来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出预期,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十分突出。
    【材料二】

    (数据来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材料三】
          农耕文化中不可缺少农耕教育传承,中国教育不能抛弃农耕教育,而且必须把农耕教育放在重要的基础教育位置。专家表示,要把农耕教育作为劳动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奠定课程地位,把包括农耕学习在内的劳动教育学业成绩纳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落实农耕教育的场地也不容忽视。这需要各类学校根据各自情况去联系、建设、共建农耕教育场地。此外,具有农耕经验的劳动者缺乏教育教学经验,而一线教师又缺乏农耕实践。培养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才能不断提高农耕教育的质量。最后,还需要建设一支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队伍。通过吸收专家学者、学生、教师、劳动致富能人等方面的人才来组建队伍,获得理论上有高度、实践上接地气的农耕教育研究成果。
    (1)下列选项中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扬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渐成社会共识和积极行动。
    B.河南省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已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C.开展农耕教育,能让孩子有常识、爱劳动、知勤俭。
    D.具有农耕经验的劳动者可担任农耕教育的专业教师。
    (2)晓叶同学根据【材料二】分析农耕教育的必要性。请帮助她简要梳理。
    中国青年报调查数据显示:
     
    可见,开展农耕教育是必要的。
    (3)如何落实农耕教育?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组卷:67引用:9难度:0.5

三、写作。(60分)

  • 9.张岱夜晚看雪,与金陵人邂逅于湖心亭,舟子感慨“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林语堂在《记纽约钓鱼》里说:“人生必有痴,而后有成,痴各不同,或痴于财,或痴于禄、或痴于情,或痴于渔。各行其是,皆无不可。”请以“痴”为题,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3)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4)不要泄露个人信息。

    组卷:2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