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化学二模试卷
发布:2024/12/6 3:30:2
一、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下列安全标识不适合在加油站张贴的是( )
组卷:36引用:3难度:0.6 -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组卷:28引用:2难度:0.6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61引用:2难度:0.8 -
4.某品牌牙膏的成分含水、丙三醇、二氧化硅、苯甲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氟化钠等。已知:牙釉质中含有羟基磷酸钙[Ca5(PO4)3OH],是牙齿的保护层。在牙齿表面存在平衡:Ca5(PO4)3OH(s)⇌5Ca2+(aq)+3PO43-(aq)+OH-(aq);Ksp[Ca5(PO)3OH]>Ksp[Ca5(PO)3F]。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87引用:2难度:0.5 -
5.用下列仪器或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组卷:32引用:1难度:0.5 -
6.下列方程式与所给事实不相符的是( )
组卷:107引用:3难度:0.5
二、本部分共5题,共58分。
-
18.具有十八面体结构的Ag3PO4晶体是一种高效光催化剂,可用于实现“碳中和”,也可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
Ⅰ.配位-沉淀法制备Ag3PO4高效光催化剂
已知:ⅰ.Ag3PO4难溶于水,可溶于硝酸;
ⅱ.Ag3PO4沉淀的生成速率会影响其结构和形貌,从而影响其光催化性能;
ⅲ.银氨溶液中存在:Ag(NH3)2+⇌Ag++2NH3
(1)配制银氨溶液时的反应现象是
(2)加入Na2HPO4溶液时,发生以下反应,请将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3)AgNO3和Na3PO4在溶液中反应也可制得Ag3PO4固体,但制得的Ag3PO4固体光催化性能极差。从速率角度解释其原因:
Ⅱ.Ag3PO4光催化剂的使用和再生
已知:Ag3PO4晶体在光照条件下发挥催化作用时,首先引发反应。a.Ag3PO4[Ag3PO4]⊕+e-可见光
(4)Ag3PO4光催化CO2制备甲醇可实现“碳中和”,a的后续反应:2H2O+4[Ag3PO4]⊕O3+4H++4Ag3PO4,CO2+6e-+6H+=CH3OH+H2O,则由CO2制备甲醇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见光
(5)Ag3PO4光催化降解RhB(代表有机污染物),RhB被氧化成CO2和H2O。a的后续反应O2+e-=,H2O+[Ag3PO4]⊕=H++⋅OH+Ag3PO4O-2
注:Ag3PO4在该催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光腐蚀,生成单质银,影响其光催化性能。
用Ag3PO4依次降解三份相同的废水,测得3次降解过程中RhB的残留率(c/co:即时浓度与起始浓度之比)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H和是降解RhB的重要氧化剂O-2
b.第1次使用后Ag3PO4的光催化性能降低
c.该实验条件下,Ag3PO4使用两次即基本失效
②第1次光降解时,0~25min内的反应速率为组卷:124引用:3难度:0.4 -
19.实验小组探究不同浓度CuCl2溶液的电解反应。分别用石墨电极电解0.1mol/LCuCl2溶液和5mol/LCuCl2溶液,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装置 实验编号及试剂 实验现象 ①0.1mol/LCuCl2溶液(蓝色) 阳极: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阴极:电极上有红色固体析出②5mol/LCuCl2溶液(绿色) 阳极: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阴极:电极上有少量红色固体和白色固体析出,同时电极附近液体变为黑色
Ⅰ.探究②中产生白色固体的原因。
查阅资料:
ⅰ.阴极附近的白色固体为CuCl,Ksp(CuCl)=1.2×10-6;
ⅱ.Cu+在水溶液中单独存在时不稳定,容易发生反应:2Cu+(aq)⇌Cu(s)+Cu2+(aq)。
结合资料分析CuCl产生的路径有如下两种可能:
(2)路径1:阴极发生电极反应分两步:
ⅰ.
ⅱ.Cu++e-=Cu,同时伴随反应Cu++Cl-=CuCl↓,生成白色沉淀。
(3)路径2:阴极发生电极反应Cu++e-=Cu,而后发生反应a:
Ⅱ.探究②中阴极区液体中黑色物质的成分。
进一步查阅资料,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生成氢氧化铜,进而转化为极细小的氧化铜;
猜想2.生成铜的速率快,形成黑色纳米铜;
猜想3.发生反应Cu2++Cu++4Cl-+H2O⇌[Cu(Ⅱ)Cu(Ⅰ)Cl4(H2O)]-(棕黑色)。
(4)若猜想1成立,则阴极一定还存在的电极反应是
取2mL黑色液体于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试剂,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实验编号 ③ ④ ⑤ 加入试剂 4mL浓HNO3 4mL浓HCl 4mLH2O 实验现象 溶液变澄清,呈绿色,试管口有浅红棕色气体生成 黑色液体颜色变深 溶液变澄清,呈绿色,同时出现少量白色沉淀
(6)由上述实验可得到的关于黑色物质成分的结论是组卷:122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