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2.2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2024年同步练习卷(21)

发布:2024/8/14 6:0:3

一、选择题

  • 1.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有一首描绘契丹人生活的诗写道: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知识有(  )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
    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
    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
    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
    组卷:78引用:10难度:0.5
  • 2.“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
    组卷:81引用:36难度:0.7
  • 3.银川是中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  )
    组卷:24引用:13难度:0.9
  • 4.宋哲宗时,一位出使辽朝的官员回国后向朝廷报告说:“(辽与宋)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组卷:51引用:4难度:0.8

二、材料题

  • 12.民族交融、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三月,各路少数民族地区首领齐聚长安城,请求唐太宗担任“天可汗”,“天可汗”的意思是“各族共同的君主”。
    材料二:1004年秋,辽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当时皇帝也想南逃,但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前线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打退辽军……双方订立协议,规定宋每年送给辽银30万两、绢20万匹……
    材料三:王善军在《南宋社会中的契丹人》中提到,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南宋的契丹人,其社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因与其他民族尤其是汉族的交融,逐渐失去了其民族特征。
    材料四: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这位君主励精图治,开创了盛世局面,历史上将他的统治时期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协议”历史称为什么?结合所学,我们该如何评价材料二中的“协议”?
    (3)材料三中的“契丹人”建立的政权与北宋之间的民族主流关系是怎样的?依据材料指出“契丹人”“逐渐失去了其民族特征”的主要原因。
    (4)材料四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指出元朝时期形成的新民族是什么?
    (5)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唐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组卷:10引用:2难度:0.3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材料三“绍兴和议”主要条款是:南宋称臣于金,并且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宋金两国,东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国的唐、邓二州皆属金国;南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中国史纲要》(1)材料一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一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
    (2)材料一中的“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统称为什么?这一规定开始于双方的哪一约定?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材料三是哪两个政权的和议?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二者有何共同之处?
    (5)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概括这个时期的社会特点。
    组卷:26引用:5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  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4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4.8.2  |  隐私协议      第三方SDK     用户服务条款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