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四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读•书(共12分)

  • 1.古文传承文学经典,书法承载民族文化,二者结合更有无穷的魅力。请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中蕴含的成语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组卷:1引用:1难度:0.8
  • 2.美文诵读浸润大家的心灵。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美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风花雪月从来就不只是浪漫。杜甫在落花时节,重逢故人,“
     
    ,落花时节又逢君”是个人身世之悲,也是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菊花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遥怜故园菊,
     
    ”表达的是岑参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诗中有深情:李白笔下有“我寄愁心与明月,
     
    ”;马致远笔下有“夕阳西下,
     
    ”。诗中有美景:登山观海,曹操描摹“秋风萧瑟,
     
    ”的磅礴气势;羁旅之行,王湾饱览“潮平两岸阔,
     
    ”的江河奇观。诗中有初心:做人应当坚守志向,切不可轻易改变,正所谓“
     
     
    ”;做人应当坚守正义,切不可用不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正如孔子所说“
     
     
    ”。(后四空用《论语》十二章的句子填空)

    组卷:0引用:1难度:0.5

二、读•思(共38分)

  • 3.七年级是学习生活新的起点,为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思考与行动齐飞”的目标,班级开展了“勤思善学,砥砺笃行”的主题活动。
    【勤思善学——分享心得】
          ①我爱读书,比小孩子爱吃糖果更甚。②每天的空闲时间,哪怕只有五分钟、十分钟,我也要找一本书来读上几段;每天临睡之前,不论这一天多么疲倦、多么累,我总要读上一小时的书。③这种读书的嗜好,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④书本要我学做一个正直诚实的孩子,不要撒谎,不要弄虚作假,要脚踏实地。⑤不要人云亦云,要独立思考。⑥书本开阔了我的眼界,陶冶了我的精神,更教会我做人。
    (节选自叶辛《书将伴我走向未来》,有改动)小路在班级主题活动中与大家分享了叶辛的《书将伴我走向未来》节选片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我”对书籍的热爱。
    B.第②句话中运用了大量的数词,其中“几(段)”表示概数。
    C.第③句话中“嗜好”的意思是“特殊的爱好(多指不良的)”,在此处却是一个褒义词。
    D.第⑤句话中“人云亦云”与“独立思考”互为反义词。

    组卷:1引用:1难度:0.7
  • 4.【学有所悟——品读经典】
    原文节选: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啊!“生于太荒”呵!……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读名著,有领悟。小华同学分享了名著中的故事和他的阅读心得及批注。请你将下面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心得:选文节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一文,它启示我们:读书要
     

    画线句批注: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诵读的声音比作深秋鸣叫的蟋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
     

    组卷:1引用:1难度:0.5

三、读•写(70分)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古代教育的教育目的】
          古代的教育,其目的是树人。从诵读经典到诗词文赋、琴棋书画,都是人格教育。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可见,古代教育并不是以学知识为目的的。而是要把人培养成一个好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对族群有用的人,一个人生幸福的人。古代文人儒士是一方民众的主心骨,一方水土的保护神。读书的人比不读书的人更有品格、更有气节。蒙古、满清南下,横扫东北,直入中原,到了江南,却很难推进,就是因为江南文人多。自魏晋以来,文化重心南移,明清状元多出自江南。因而这个地方儒士多,有气节。所以民风剽悍,城高水深,技术先进都抵不过人品教育。
    【材料二:古代教育的教学方式】
          古代教育是一对一教学。从孔子到民国,中国所有的私塾、官学,都是一对一授课。哪怕是双胞胎兄弟二人,头一天一起入学,第二天,两个人就不一样了。一个人性急,就读《中庸》。一个人性慢,就读《孟子》。学习的内容不同、教法不同、进度不同、考试的标准也不同。一对一,你就要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从家庭到性格,为他设计独特的学习方案。古代没有课程表,因为一个孩子一个进度,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我们一直都说孔子的教育是因材施教,正因为是一对一教学,因材施教才得以实现。
          如何实现一对一教学呢?首先,一个老师要能承担语文、数学、自然、品德、音乐、美术等多门课程。其次,古代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老师授课时间不长,每个人一次授书也就是几分钟到十几分钟。而且,为了保证授课的私密性,老师都是在教室后面的。第三,古代学校的班级设置,是纵向混合编班。就是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一起学,比如蒙馆学馆从3岁到18岁都在一个班上。在私塾学习有个规矩,有问题先问师兄,师兄不会的再问老师,这样就极大地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大孩子带小孩子,高年级带低年级,有长幼之序,有师门之谊,又可以培养待人接物之礼、进退洒扫之道。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尊重与爱护,并为这尊重与爱护而努力学习。
    【材料三:古代教育的考试方式】
          古代教育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上书,老师点书,复讲,读书,讲书。某种意义上讲,复讲是古代的考试方式,不是发卷子,是再讲一遍,学生给老师讲。古代的教学是过关式的,第一课过不了,不会开第二课,过关的形式,就是复讲。老师讲10分钟,然后学生复讲的时候,不仅要把纲目讲出来,还要把语气、动作都要讲出来。这样的要求,比起今天的考一百分,要高得多。因为有难度,学生的听课态度自然会好。学习金字塔理论不也说“讲给别人听”可记住90%的学习内容吗?我国古代的孩子,从三岁起就这样训练了,一直到成人。
    【材料四:古代教育的读书方法】
          古代先生教书的方法是吟诵。古代私塾,入学即吟诵,吟诵是作曲,是创造,是用中国歌唱法读书。因为我们的语言是声调语言,还是旋律型声调语言,天然地与音乐相通。语音的长短高低轻重缓急,可以直接化为音乐的旋律节奏。当学生给先生背书的时候,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改编先生的调子。因此,背诵对古人而言一点都不难。古代文人能背过多少字?一般在几十万字到几百万字之间。科举考试必考内容十三经有641326字。十三经的每句话都可以作为科考八股文的题目,一篇八股文五百字到一千字,一个考生的复习资料数量大概应为十三经的千倍,约几亿字。虽不必都背会,但至少在百万字以上。还要背诵或熟读楚辞、乐府、汉魏六朝赋、古诗、唐诗、宋词、元曲、诸子百家、文选、古文观止等一系列诗文,字数有几十万。《史记》《资治通鉴》也要读,好的也要背诵。此外,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卜数术、拳理兵书,都要涉猎。所以说,古文人能背过几十万字到几百万字,只是保守估计。
          班级召开“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主题班会,你们组收集了以上材料。
    (1)以上材料根据徐健顺教授五万多字的《我所理解的中国古代教育》一文删改而成,链接材料节选自《我所理解的中国古代教育》前言部分。通读这些内容,你能感受到研究传统文化带给徐教授人格方面的影响吗?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发现。
    【链接材料】
          余不敢论今日教育何去何从,唯谈古代教育;亦不敢论古代教育,而云我所理解的古代教育。此意非定如此,而仅为余拜访近千耆老、翻检上万文献所得个人构拟者。故盼诸君指点不足、纠正偏颇,或补充见识、发表新论,共同接近传统真相,则幸甚至哉!
    (2)请根据材料内容分析,链接材料中的国学培训机构有哪些方面与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不相符。
    【链接材料】
          随着国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很多民间培训性质的“国学馆”“读经班”兴起。这些机构大多让孩子们用大声朗读,重复记忆的方法学习儒家经典,并宣称能达到掌握国学精髓的目的(下图是一张国学班学生上课的照片)。

    (3)成果汇报环节,你将代表小组向同学们介绍中国古代教育精华,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请综合上述四则材料,写一段发言稿。
    写作提示:①围绕主题筛选有用信息;②语言生动,有感染力;③100字左右。

    组卷:5引用:1难度:0.5
  • 12.作文。
          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大会上,偏远山村的毛相林,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历时7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天路”;“最美乡村教师”张桂梅,身患多种疾病仍坚持帮扶贫困山区女孩读书;盲人中医师朱丽华,坚持做慈善,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2021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是的,那个了不起的人就在我们生活里。
    请以“你,真了不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书写规范,卷面整洁;(3)不得抄袭,不得泄露考生个人信息,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组卷:1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