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光华中学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

发布:2024/11/26 4:30:2

一、单选题

  •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此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组卷:12引用:6难度:0.8
  • 2.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唯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可以看出,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  )

    组卷:32引用:22难度:0.9
  • 3.1928年,毛泽东指出:“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全国工农平民以至民族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之下。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这一论述意在(  )

    组卷:50引用:10难度:0.5
  • 4.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认为,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这体现(  )

    组卷:16引用:4难度:0.6
  • 5.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指出:只要“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可以达到“三个造成”:一是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二是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三是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这一论述(  )

    组卷:3引用:9难度:0.7
  • 6.如表是新文化运动主张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后思想观点的变化情况。这些变化表明五四运动(  )
    五四运动前 五四运动后
    对民主的看法 采用立宪共和的国家政体形式,认为中国只有实行多党分权共治的政党政治才能实现国家统一 揭露批判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虚假本质,主张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实行劳工专政
    对科学的看法 主要局限于实证自然科学范围,以生物进化为典范和代表 强调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实证社会科学,认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组卷:6引用:5难度:0.6
  • 7.顾炎武主张“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知,他倡导(  )

    组卷:5引用:2难度:0.7
  • 8.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

    组卷:13引用:26难度:0.7
  • 9.唐朝后期,诗人元稹称赞白居易的诗集说:“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或持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这反映了白居易的诗歌(  )

    组卷:2引用:6难度:0.7
  • 10.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一些带有“青年”“少年”“青春”等词的杂志、学会,如陈独秀创立的《青年杂志》以及李大钊创立的少年中国学会。1917年2月,李大钊撰文号召“新中华民族之少年”致力于“促进少年中华之投胎复活”。这表明进步知识分子(  )

    组卷:19引用:11难度:0.6
  • 1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

    组卷:2引用:8难度:0.6
  • 12.康有为把孔子说成改革家,怀疑古文献的真实性,在儒家道德的捍卫者眼里不啻是亵渎和异端。叶德辉斥责康有为利用圣人谋私利,讥笑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即使同情改制的人都难以接受康有为的学说。这可以用来说明(  )

    组卷:1引用:7难度:0.6

一、单选题

  • 35.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

    组卷:23引用:72难度:0.9

二、材料分析题

  •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带有全盘西化的倾向,胡适就说过:“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上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要拯救我们这个民族”唯一的出路就是学习“西洋的近代文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又激起了一片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形成一股传统文化“复归”的浪潮。梁居超大叫“科学破产”,建立在资产阶级物质文明基础上的西方精神文明,在他心目中也一齐崩塌。他决心要以“孔、老、墨三位大圣”和“东方文明”去“调剂”西洋文明。
    材料二 瞿秋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解剖刀,精辟地分析了所谓“东西文化论战”。他指出,现代资产阶级的文明,无论在科学技术或者思想学术方面,都比封建宗法时代的文明进步。中国文化的出路决不是“向后转”,而是“向前进”,“逐步前进,颠覆宗法社会、封建制度、世界的资本主义,以完成世界革命的伟业一如此,方是行向新文化的道路。”李大钊期待着无产阶级新文化的崛起,“我们主张以人道主义改造人类精神,同时以社会主义改造经济组织。不改造经济组织,单求改造人类精神,必致没有效果。不改造人类精神,单求改造经济组织,也怕不能成功。”
    ——材料一、二摘编自李华兴《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考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学者对西方文明及传统文化所持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意义。

    组卷:7引用:5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