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大附中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
发布:2024/11/3 11:0:2
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10分)
-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对网络流行词说“不” ①应该有人注意到我不会使用内卷、躺平、摆烂这样的网络流行词。我对此有非常现实的考虑。作为一名写作者,自然希望文章的生命力尽可能持久。一旦有了这样的贪念,就会拒绝网络流行词带来的便利,宁可用一些更为正式古奥的中文词,它们经过时间的冲刷,意味着已经证明了自己的生命力,那么就会延续下去。
②除此还有玄学层面的考虑,就是自证预言。即人一旦有什么期待,就会对结果进行某种预言,并且无意识地照着它前进,最后用结果反过来证明预言成立。
③学生中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一个人的考试成绩突然有了波动,他就会为此发明一套理论:我只要模拟考成绩都很好,只要大考就一准搞砸。这就是一个预言,它宣布存在着某种特别的规律。结果他就真的模拟考成绩优良,逢大考必败。这时他就会说:看吧,事情就是这样,我早就说过了。
④假设模拟考和大考的题目难度类似,这时决定能否顺利解题的因素就不是技能,而是心态或是信念。当他坚信模拟考肯定得高分时,即使面对一道难题也会有信心,觉得自己一定能够解出,那么脑子也会更活跃,更积极地寻求答案;而坚信大考必然搞砸时,面对同样难度的一道题,他首先想到是“果然来了,果然不会做,果然要砸”,然后就陷入恐慌和绝望中,大脑锁死,结果当真就没有解出题目。面对同样的一件事物,不同的心态产生出对结果的不同预测,而这种预测随后会自我应验,证明心态“真实有效”。
⑤内卷、躺平、摆烂看起来是无害的情绪宣泄,但这些词语本身是有意义的,它们背后是一套对世界的理解。内卷描绘的是无效内耗的世界。躺平描述的是奋斗和反击无效,躺下反而损失最少的世界;摆烂描述的是全然没有希望,放弃努力反而能得到一点快乐的世界。
⑥这同样是一种自证预言。同样的一个世界,心怀摆烂,就总能找出许多现象来证明摆烂成立,最后就当真摆烂,以证这世界的确摆烂。问题是,并不一定需要如此,并不只有这么一种理解。这么去想,去做,去实现,对自己都不公平,因为没有给自己其他的机会。
⑦也许有人会说,不过是些玩笑话,那么较真干什么?言辞有力量,这种力量超乎人的想象。一开始你当然可以说一切都是玩笑话,但随着时间流逝,玩笑话变成了流行,每天听闻或者讲述1000遍的时候,其实人已经彻底接受了。当这个人需要考虑世界究竟是怎样的时候,他脑子里已经没有别的答案,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内卷,躺平,或是摆烂。重复是有效的,而亲历就会成为证明。
⑧网络流行词往往和夸张、嘲讽、反对有关,又或是落入另一个极端,和亢奋、癫狂、赞美有关。无论在哪一个方向上,自证预言的结果都不会很乐观。心怀一种极端的态度在人世里生活,大概很难心安,也很难快乐。
⑨如果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是怎样就是怎样,反倒还好。生活如何呈现,世界如何呈现,都可以接受,而不是忙于下一个定义把它们给约束起来,也等于给了自己更多可能和选择。虽然没有人能保证一定正确,但起码多了许多弹性。
(1)“自证预言”是如何实现的?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个人的心态影响了对事情的预测。
B.预测会影响人们行动时的心态。
C.人们的行动会向预测刻意地前进。
D.结果的应验使自证预言循环往复。
(2)下列不属于网络流行词特点的一项是
A.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B.蕴含对世界的理解。
C.因有力量所以流行。
D.往往容易走向极端。
(3)通读全文,概括作者拒绝网络流行词的原因?组卷:48引用:2难度:0.5
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20分)
-
2.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流过血汗的土地是一片宝藏 ①小时候很多书店会在显眼处放一排叫名人传记的书。各种有文化的人,各领域的顶尖人士,在功成名就之时亲笔写下或由他人写下高光时刻,读者趋之若鹜。尤其是他们关于家族、故乡的非虚构作品,像一个坐标系,让传主找到自己的由来和依靠,找到真正的自己。我记得小学的时候老师让读《名人传》,高中很多人读齐邦媛的《巨流河》,大学很多人读黄永玉的《无愁河》。明明每个人都有一条河,为什么最终进入人们视野的只有名人的河呢?我妈妈的河,我奶奶的河在哪里呢?如果没人记录,那么这些河流过之后,便干涸了。
②流过血汗的土地是一片宝藏,有心的写作者将父辈们口口相传的故事记下,成为史诗,成为家族志,成为伟大的文学。比如莫言的高粱地,马尔克斯从奶奶那儿听来的奇幻拉美。我最近读到一本叫《秋园》的小书,作者杨本芬是一位普通的女工人,她在70岁之后才提笔,一边照顾老年痴呆的老伴,一边在厨房抽空写作,写的是她母亲的人生故事。她在序言里说,刚开始有些胆怯,一旦投入,“像是用笔赶路,重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写完一称,手稿足足有8斤重。这本书的后记是杨本芬的女儿所写。她们三代人皆非名人大家,所写却如此真挚感人。有人称之为“很薄的册子,很重的人生”。
③我妈的写作始于苦闷的隔离期,家中阳台意外飞来一对朱颈斑鸠。从筑巢、下蛋、孵蛋,到破壳、喂食、起飞,观察和记录逐渐成了她的一种新习惯。在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记下很多数据后,我妈觉得有必要把这件事回顾一遍,于是开始了写作。
④我妈常自嘲初中文化,水平有限,话虽如此,她对待这件事却无比认真。每天坐在餐桌前写草稿,打字,上网查资料,从早到晚,为之放下所有娱乐活动。她定时发给仅有的三位读者,我和我舅和我外公,让大家说说感受,再一遍遍修改,给文段配图。这种自发自然的写作,也许是世上最纯粹的快乐了。
⑤现在朱颈斑鸠一家四口时常飞来阳台吃小米,我妈也开始写家里的花花草草,写自己对社会上各种事情的看法。比如她说:我们人类确实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是植物、鸟类不一样,它们并没有惧怕新冠肺炎,反而因人们躲在家,更少受到人类的干涉,更加肆无忌惮,疯狂地生长。很多思考,很多表达,我都很喜欢,也鼓励她写更多。
⑥这也让我再次想到这个问题,世上每个人都有河,都可以写,也都能被看见。我们得认可每个人都有写作的意愿和能力,写作是和说话一样的权利。最近出现了一类“打工诗歌”,但这类诗人总是因为被冠以“打工”二字而显得尴尬。喜欢他们的人也许会因为打工标签或书写劳动主题而对他们另眼相待;不喜欢他们的人又觉得他们的受欢迎是标签先行,名不副实。如果要以社会身份来归类写作者,也许还应有学生诗歌、消费者诗歌,事实上并没有,这背后隐含着一个问题:人们对劳动者不会从事艺术创作的默认。
⑦打工者可以写诗歌吗?打工者写的诗歌算诗歌吗?打工者如果不再写和劳动有关的诗歌,可以摘掉打工诗人的名片吗?每个人自发写作时都有一个社会身份,将社会身份强加在写作者的独立主体之上是缺乏尊重的。而艺术在绝对比例上被精英话语主控。因此底层话语一方面被习惯性忽视,一方面又容易因为稀有而被粗暴地围观和放大。在复杂而庞大的社会肌理中,我常常不敢轻易说出底层这两个字,我说不出哪里算底,最底是什么样。看见一层肌理的完整方式,除了一个外在的冷静眼光,也更需要由其中的人自己来凝视、来发声。
⑧我不知道传说中那个人人写诗的1980年代是什么样的。很多前辈一提起,总是一种梦回的姿态。或许只有人们不把写作当成是生活的奢侈品而愿意去触碰的时候,才有无数条河流汩汩流淌。当然,退一步讲,这个时代并不是非文学不可的,作为文化形式的电影、电视、漫画、游戏都闪着光。但我还是祈祷,文学不会因此而被束之高阁。
(文/王占黑 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1)第①段中说“我妈妈的河,我奶奶的河在哪里呢?”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阅读③~⑤段,简要概括母亲在写作过程中呈现的状态特点。
(3)第⑥段中说“这类诗人总是因为被冠以‘打工’二字而显得尴尬”,造成这种“尴尬”境况的原因是什么?
(4)结合全文说一说如何才能让“无数条河流汩汩流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组卷:30引用:2难度:0.3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15分)
-
6.①“今天你‘累丑’了吗?”近来,“累丑”一词走红网络。何为“累丑”?网友称,“累丑”就是短时间内五官没有变化,体重没有变化,皮肤没有变化,但经过连续熬夜、加班、高强度劳动、没有良好的休息后,整个人 出一种枯草一样被吸干的丑感。
②有人质疑,“累丑”不就是“憔悴”吗,并因此痛批网友的词汇如此 ,简直是语言文化的退步;也有人为“累丑”声援,称其“太形象了!是超越语言、充满故事质感的表达”,更有高校文学博士据此展开学理分析。
③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的 和 是语言的正常新陈代谢。值得警惕的是[A]当过度游戏化[B]极端化的网络语言泛滥[C]青少年群体很容易被“流行”裹挟[D]丧失对真正美的语言文字的体认和感知。
④“累丑”的魅力在于其充满故事质感。憔悴未必丑,只表示一种面容状态,可以与疾病、饥饿等诸多原因相关。而“累丑”,讲出了憔悴的原因和憔悴的后果,暗含了人们面对生活的重担时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与病痛饥饿无关。不止是“累丑”,细数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词,之所以能够引起共情,正是因为它们的语义内涵更准确地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现代人的各种复杂心态的原因。
(1)文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熬夜(áo)
B.憔(qiáo)悴
C.泛滥(làn)
D.裹挟(jiá)
(2)依次填入文中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呈现 匮乏 诞生 淘汰 B.体现 贫乏 诞生 淘汰 C.体现 匮乏 产生 消亡 D.呈现 贫乏 产生 消亡
值得警惕的是[A]当过度游戏化[B]极端化的网络语言泛滥[C]青少年群体很容易被“流行”裹挟[D]丧失对真正美的语言文字的体认和感知。
A.,
B.,
C.,
D.,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细数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词,之所以能够引起共情,正是因为它们的语义内涵更准确地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现代人的各种复杂心态的原因。
A.细数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词,能够引起共情,正是因为它们的语义内涵更准确地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现代人的各种复杂心态的原因。
B.细数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词,之所以能够引起共情,是因为它们的语义内涵更准确地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现代人的各种复杂心态的原因。
C.细数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词,之所以能够引起共情,正是因为它们的语义内涵更准确地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现代人的各种复杂心态。
D.细数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词,之所以能够引起共情,因为它们的语义内涵更准确地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反映了现代人的各种复杂心态的原因。
(5)将“新词走红的同时,一场关于‘累丑’的讨论随之升温”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A.第2段开头
B.第2段结尾
C.第3段开头
D.第3段结尾组卷:23引用:1难度:0.5
七、作文。(50分)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西游记》里所呈现的孙悟空的成长史,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孙悟空“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绝对的“自由”。但随着这种“自由”发展到极致,他闹得天庭动荡不安,最终被压在五指山下。戴上金箍,受到适当约束,他才能一心一意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最终成佛。
现实生活中,不能只追求绝对自由,接受适当约束,才能有利于发展。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组卷:12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