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课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022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阅读下面选项,完成下面小题。
-
1.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43引用:4难度:0.8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21引用:4难度:0.9 -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组卷:62引用:6难度:0.9 -
4.下列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66引用:4难度:0.9 -
5.下列句中加横线“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人之有是四端也组卷:68引用:21难度:0.9
四、文言文阅读(共(三)个大题,13个小题)
-
16.阅读课文《大学之道》,完成题目。
(1)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A.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B.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C.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D.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的“大学”,是相对“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言,讲的是治国安邦的大道理、大学问。
B.“大学之道”的“道”就是圣贤之道,指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主张等。
C.“亲民”指的是亲近爱抚民众。
D.“天子”这里指皇帝,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B.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C.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只要人人都以修养品性为根本,那么就一定能有好的治理。
D.“格物”“致知”等于今天所说的追求知识和真理,也是修身必须具备的基本文化素养。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组卷:5引用:1难度:0.7 -
17.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对“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对人说都要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B.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的原因
C.所用来证明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的事。
D.所以说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2)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其论证的依据是:
(3)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即“性本善”,但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你认为是否矛盾?为什么?组卷:11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