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李堡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心想如果数字的储存可以使壁画信息永远“保真”,那么就应该把所有洞窟的壁画全部转成数字保存,这一定是未来最佳的文物信息保存手段。经过不断琢磨,一个大胆的构想渐渐明晰起来:要为敦煌石窟的每一个洞窟及其壁画和彩塑建立数字档案。
敦煌石窟文物数字化是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处理、数字存储、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数字化技术,使敦煌石窟所辖的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和瓜州榆林窟及其每个洞窟的建筑、壁画和彩塑通过转换、再现、复原,成为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多种新的手段对敦煌石窟艺术进行解读、研究、保存、保护、传播、弘扬和科学管理,以达到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目的,这让我意识到:“用最好的技术保护莫高窟都不为过。”
“数字敦煌”包含两个方面的设想。第一,数字化的敦煌壁画信息库建设。真实保存壁画本真信息,同时也可以真实反映壁画当前的状态,使数字化的敦煌壁画图像日后成为第一手的壁画信息资料,既可以为敦煌艺术的保存和研究提供基础性的信息,也可以为制定壁画保护的措施和研究壁画变化的原因提供最可靠的依据,作为壁画保护的重要档案资料,同时也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料汇集成电子档案。第二,找到一种方式,将洞窟、壁画、彩塑及与敦煌相关的一切文物加工成高级智能数字图像,利用敦煌数字档案开发数字电影,使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游客可以“窟外看窟”,减轻洞窟的开放压力,真正地实现一劳永逸。
(摘编自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我心归处是敦煌》)材料二:
2017年8月1日,这座历时4年、投资3亿多元,以“数字敦煌”为核心的莫高窟数字展示正式开馆。
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莫高窟原来“进洞窟”的游览模式发生了改变。前来参观莫高窟的游客可以先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做足功课”,再进个别洞窟实际体验。这种模式既能满足游客“看艺术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游客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可以减少对莫高窟的破坏,化解旅游参观和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我们用数字技术很好地实现了文物保护的精确性和完整性,将艺术珍品请出洞窟。数字敦煌,会写进历史。”樊锦诗说。
2008年年底,在樊锦诗的推动下,莫高窟保护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综合性保护工程开始实施。除崖体加固、风沙治理等基础性工程外,还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将洞窟、壁画、彩塑及与敦煌相关的一切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现代数字科技使历经千年风霜的莫高窟进入了新时代,洞窟里的佛像壁画通过数字手段搬到了室外,实现了永久保存。
建成的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开创了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有效地缓解了敦煌莫高窟文物保护与旅游开放的矛盾。其中数字资源制作成的两部数字电影——《千年莫高窟》与《梦幻佛宫》,讲述了莫高窟的历史文化和洞窟的历史,采用“数字电影+预约参观洞窟”的形式,既让游客得以尽兴,也使得单日游客总量得到控制。
不仅如此,作为考古专家,樊锦诗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结合洞窟中的供养人题记、碑铭和敦煌文献,先后撰写了《莫高窟北朝洞窟分期》《莫高窟隋代洞窟分期》《莫高窟唐代前期洞窟分期》等论文,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代、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揭示了各个时期洞窟发展演变的规律和时代特征,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
(摘编自王志琴《“敦煌女儿”樊锦诗》,《中国新时代》2020年第1期)材料三: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以常书鸿为代表的一批志士仁人、青年学子,身赴大漠戈壁,艰苦奋斗,初创基业。新中国诞生后,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莫高窟事业迈入了国际合作、科学保护、弘扬传播的崭新阶段,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敦煌研究院多年来始终遵循“不改变原状”的文物保护要义,采取多种保护技术措施,实施莫高窟崖体和洞窟加固,抢救了许多洞窟精美的壁画和彩塑;针对莫高窟壁画和彩塑逐渐退化,采用数字化技术,逐步实施莫高窟全部文物的数字化储存;为提高莫高窟保护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开启了预防性保护,建立了莫高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等,防患于未然。这些措施都体现了文物本体及其环境“不改变原状”的保护精髓,真正让莫高窟得到了真实、完整的有效保护,让莫高窟“延年益寿”。
敦煌研究院还通过数字敦煌使莫高窟文化艺术走出洞窟、走出敦煌,走近大众,多次在国内外举办敦煌艺术展览、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通过数字网站中英文版上线,全球可以在线共享“数字敦煌资源库”30个洞窟高清数字图像和虚拟漫游节目,运用新媒体平台讲好“敦煌故事”,让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积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摘编自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求是》2020年第生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数字化手段,能使敦煌莫高窟建筑、壁画和彩塑在沙漠中永恒存在,并且可共享、可再生。
B.电影《千年莫高窟》与《梦幻佛宫》是敦煌数字化最主要的成果,有效减轻游客对莫高窟的破坏。
C.敦煌数字化保存从设想变成现实,得益于樊锦诗的远见卓识与不懈努力,她在敦煌保护史上居功至伟。
D.20世纪80年代,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化手段,让莫高窟研究步入国际合作、科学保护的新阶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口述的方式介绍敦煌文物数字化与数字敦煌建设,有利于表现樊锦诗卓越的科学精神与专业素养。
B.材料二引用樊锦诗“数字敦煌,会写进历史”的话,目的是评价敦煌文物数字化的意义,将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C.材料三反复说“不改变原状”,既表明莫高窟已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也强调了这是文物保护的精髓与要义。
D.三则材料可互为补充,着重介绍了敦煌研究与数字化保护,赞扬了敦煌人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敦煌精神”。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是文物数字化保护的一项是
A.青藏高原古代寺庙珍贵壁画通过原真采集,形成数据库永久保存。
B.通过全真三维模型让泉州出水的宋船在数字世界中“扬帆出海”。
C.运用数码照相机拍摄赵州桥高清照片,按1:1的比例在江南重建。
D.以“魏风堂堂:云冈石窟的百年记忆和再现”为题的虚拟展览正式上线。
(4)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樊锦诗对敦煌保护的贡献。
(5)以上三则材料中,写作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组卷:10引用:1难度:0.2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抉择
张爱国 客栈的门被轻轻敲了一下。我爷爷大惊,紧捂口鼻,一只眼贴上门缝。外面,除了风雪声,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见。
“张老板,在吗?我从城外来。”声音很低也很平静。听到“城外”,我爷爷不知道怎么就拉开了门。来人不高,不胖,很精干,握住我爷爷微微颤抖的手,低声道:“谢谢同志。哦,我可以称呼您同志吗?”
我爷爷略显迟疑:“长官……”
“别,我姓范,叫我老范。我还叫你张老板。”老范说话很干脆,“张老板,客栈里没有住客吧?请给我一间房,能容我一人就中。这是房费。”老范将两块大洋塞进我爷爷手里。
“不,不……”
“有住客?”老范立马有了警惕。
“城都被你们围了一个多月了,外乡人哪里还住得起店?”我爷爷将两块大洋往老范手里回塞,“这个不要,你们也是为了……”
“所以你更得收下。”老范将大洋摁到我爷爷掌心“四十八天了,别说外乡人,你们也不好过哦。没办法啊,这么一座千年古城,炮火一开,我们都是历史和民族的罪人。”
“我懂。青沙城的人都懂。”我爷爷将老范领上二楼最东头的房间,两人的脚步都轻得没有一点儿声音。关上门,我爷爷要给老范送瓶开水泡泡脚,被老范制止:“不用,习惯了。”老范拍拍我爷爷后背:“张老板,你能让我进来,就能为我保密,是吧?”
我爷爷木讷地点了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回楼下,隐隐觉得刚才不该让这个人进来,他此时能从城外进入城内,说明绝非一般人物。他的到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呢?我爷爷不由地害怕。
“铃”,铃声非常低,却惊得我爷爷一大跳,房里哪来的铃声?
“铃,铃”,我爷爷立即知道了铃声的来源,全身的汗毛立马竖立。四五年没用了,那个很难引人注意的铃铛已落满灰尘,那根从楼上穿壁而来的丝线也落满灰尘,正被轻轻牵动着。“他来了?什么时候来的?”我爷爷紧搭猛烈跳动的胸口,蹑手摄脚走上三楼最西头那间房前,轻轻触碰门头隐蔽的小钉子。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了。
房内温暖如春。魏鸣之倚在大床上,手里捧着烟枪,烟枪换了,周身镶嵌着红蓝宝石。“子林兄,外面如何?客栈里如何?有无异样?”魏鸣之吐一口烟圈。
“没,没……”我爷爷知道魏鸣之的厉害,愈发紧张。
“咔!”魏鸣之一只手继续捏着烟枪,另一只手变魔术般举着一把手枪,子弹也被推上了膛,枪口对准我爷爷的眉心:“张老板,别和我耍心眼儿。”
我爷爷反而平静了——与魏鸣之打交道这么多年,受到他不小的影响,越是紧急时刻越表现得平静。“鸣之兄,哦,长官,我可以请你离开这儿吗?这是我的客栈,你入住经过我同意了吗?按你们的法律,我有权这么做。”
魏鸣之手腕一闪,手枪不见了,坐起,向我爷爷微微一抱拳:“子林兄勿当真,兄弟不过开个玩笑。子林兄,并非兄弟信不过你,实在是兄弟重任在身,不可有丝毫差错。不瞒子林兄,不出三日,兄弟我,我们,就大功告成,城外那些……”
“明白,鸣之兄一到,我就知道事关重大。我也明白,鸣之兄一出手,局势就会逆转。”我爷爷淡淡地说。
“张子林,不是你,我早已死于日本人之手,故而你也是抗日英雄。然,此时同样国难当头,你若胆敢有丝毫背叛,我魏鸣之的子弹是不认人的!”魏鸣之说着从保险柜里拿出一根金条,“子林兄,兄弟也只能如此相报了。子林兄放心,青沙城解围,全国秩序恢复后,兄弟和南京都不会忘记你。”
回到楼下,爷爷愁死了,事情已经很清楚,老范和魏鸣之,一个城外,一个城内,正在领导一场针锋相对的重大行动。“魏鸣之当年孤身潜入被目本人占领的青沙城,与敌人展开殊死较量,身受重伤,是我冒着危险救他。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我爷爷终于咬了咬牙,走向二楼最东边的房间,默默念道,“鸣之兄,我并非背叛。我当年救你,是救英雄;现在,我是……”
补记:《青沙志》载,是夜,魏鸣之被捕。次日,解放军挫败青沙城守军一次重大阴谋。旋即,青沙城宣告解放。
(摘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7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老范坚持将两块大洋摁到“我爷爷”的手掌心,与后文希望“我爷爷”为他保密用意相同。
B.老范、魏鸣之在风雪之夜先后到来,这使“我爷爷”始终处于紧张害怕之中,慌乱无措。
C.小说在对话中多处使用省略号,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意,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D.魏鸣之对“我爷爷”的称呼多变,能看出他对“我爷爷”既有试探、威胁又有安抚、利诱。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的环境描写用语简练,在写自然环境的同时,又营造出紧张的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B.小说情节在冲突中展开,城外与城内的矛盾冲突引发了“我爷爷”的内心冲突,富有张力,引人入胜。
C.小说将解放青沙城这重大事件聚焦于客栈,这与老舍的《茶馆》以茶馆为舞台展现社会沧桑巨变异曲同工。
D.小说正文结尾留有空白,又用补记的形式明确交代了故事的结局,与前文相互印证,突出了主题。
(3)小说的标题“抉择”有多重意蕴,请简要分析。
(4)请分析“我爷爷”的人物形象。组卷:25引用:9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6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神舟载人飞船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三舱连接结构。在轨时为三舱飞行,返回时,①
飞船再入地球大气层时,由于速度太快,与大气产生剧烈摩擦,变成了闪光的火球,周围产生等离子气体层,导致电磁波被屏蔽,②
最后是着陆阶段,③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组卷:9引用:2难度:0.7
四、作文(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张爱玲在《不得不走的弯路》中写道: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母亲拦着我说:“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②有时,人生的顺利会产生一种惰性,而人生的曲折会书写一段传奇。傻傻地热爱,傻傻地坚持,傻傻地提问。这就是人在低谷之中,重获生命意义的三个法宝。
③心理学家看来,真正的幸福人生,不是做惊天动地的事,而是懂得发现生命中的小美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学校文学社将以“青春应该有的样子”为大标题,向全校同学发起演讲征稿活动,请综合上述材料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情感真挚的发言稿,谈谈你作为新时代青年对过往及未来的体会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3引用:6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