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园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有a、b两份等质量的双氧水溶液,在a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下图是二者产生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组卷:181引用:13难度:0.9
  • 2.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为(  )

    组卷:14引用:6难度:0.9
  • 3.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分子的性质
    A 一块蔗糖溶于一杯水中形成糖水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B 固体碘、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而碘化钾不能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快速推压针筒,密闭在针筒中的乙醚气体液化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组卷:78引用:18难度:0.9
  • 4.有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支试管内加热。下列有关放出氧气的质量(g)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图中a是纯氯酸钾的曲线,b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中正确的是(  )

    组卷:207引用:26难度:0.7
  • 5.蜡烛(足量)在如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组卷:14引用:1难度:0.7
  • 6.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

    组卷:453引用:62难度:0.7
  •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9
  • 8.善于梳理、归纳零散的内容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下列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化学与发现 B.化学与生活
    ①拉瓦锡发现空气的组成
    ②道尔顿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①用氮气作保护气
    ②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
    C.化学与资源 D.化学与安全
    ①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②人类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淡水资源匮乏
    ①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火
    ②进入菜窖前应做灯火试验

    组卷:9引用:2难度:0.7
  • 9.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6
  • 10.镁条是银白色的固体,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判断镁条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组卷:85引用:5难度:0.7
  • 11.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条件下,氨气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
    3Cu+3H2O+N2,如图所示,挤压鼓气球把空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中,使氨气进入试管,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即可达到实验目的。关于该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可看到试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③反应结束时,先撤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液体倒流;④该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会污染空气。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61引用:9难度:0.9
  • 12.蜡烛(足量)在如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组卷:54引用:11难度:0.7

二、非选择题

  • 3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氢能是公认的高热值清洁能源。目前,氢气的来源如图1所示。
    化石资源制氢最为成熟。水煤气变换反应:CO+H2O
    催化剂
    CO2+H2,是化石资源制氢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之一。北京大学团队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多种催化剂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电解水制氢过程简便,但造价高昂,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造太阳”的探索也就应运而生。我国“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当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2020年4月,“东方超环”实现了1亿摄氏度运行近10秒,取得重大突破。

    除了氢气的生产,其运输、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2)图2中,催化剂为2% Au/α-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
     

    (3)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1 1
    1 2 1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α-MoC可使CO转化率接近100%
    B.水电解制氢的不足是造价高昂
    C.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
    D.“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

    组卷:567引用:19难度:0.7
  • 37.甲、乙两个小组分别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装置如图1),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
    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
    根据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可得出蜡烛的燃烧产物有
     

    【提出问题】乙组实验中出现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进行猜想】根据颜色和状态,猜想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
    【实验探究】利用如图2实验装置,设计了下表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方案一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a中,缓缓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 黑色固体燃烧,发出
     
    光,试管b中溶液变浑浊
    方案二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a中,缓缓通入
     
    ,点燃酒精灯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试管b中溶液变浑浊
    【实验结论】试管b中溶液变浑浊说明黑色固体燃烧生成了
     
    ,由此证明猜想正确。
    【交流反思】
    (1)以上实验中,黑色固体发生的反应属于
     
    (填字母)。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氧化反应D.缓慢氧化
    (2)通过以上实验推测,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写元素符号)。
    【拓展延伸】进一步实验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位置越低,产生的黑色固体越多。查阅资料可知:
    石蜡+氧气(足量)→二氧化碳+水;
    石蜡+氧气(少量)→一氧化碳+水;

    由此推测,乙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
     

    组卷:52引用:6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