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园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有a、b两份等质量的双氧水溶液,在a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下图是二者产生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组卷:181引用:13难度:0.9 -
2.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为( )
组卷:14引用:6难度:0.9 -
3.下列表中所列分子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无关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分子的性质 A 一块蔗糖溶于一杯水中形成糖水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B 固体碘、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而碘化钾不能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快速推压针筒,密闭在针筒中的乙醚气体液化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组卷:78引用:18难度:0.9 -
4.有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支试管内加热。下列有关放出氧气的质量(g)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图中a是纯氯酸钾的曲线,b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中正确的是( )
组卷:207引用:26难度:0.7 -
5.蜡烛(足量)在如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组卷:14引用:1难度:0.7 -
6.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 )
组卷:453引用:62难度:0.7 -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9 -
8.善于梳理、归纳零散的内容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下列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化学与发现 B.化学与生活 ①拉瓦锡发现空气的组成
②道尔顿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①用氮气作保护气
②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C.化学与资源 D.化学与安全 ①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②人类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淡水资源匮乏①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火
②进入菜窖前应做灯火试验组卷:9引用:2难度:0.7 -
9.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6 -
10.镁条是银白色的固体,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判断镁条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组卷:85引用:5难度:0.7 -
11.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条件下,氨气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O+2NH3
3Cu+3H2O+N2,如图所示,挤压鼓气球把空气鼓入盛有浓氨水的集气瓶中,使氨气进入试管,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即可达到实验目的。关于该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可看到试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③反应结束时,先撤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以免液体倒流;④该装置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会污染空气。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组卷:161引用:9难度:0.9 -
12.蜡烛(足量)在如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组卷:54引用:11难度:0.7
二、非选择题
-
3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氢能是公认的高热值清洁能源。目前,氢气的来源如图1所示。
化石资源制氢最为成熟。水煤气变换反应:CO+H2OCO2+H2,是化石资源制氢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之一。北京大学团队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多种催化剂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催化剂△
电解水制氢过程简便,但造价高昂,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造太阳”的探索也就应运而生。我国“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用的是核聚变,当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2020年4月,“东方超环”实现了1亿摄氏度运行近10秒,取得重大突破。
除了氢气的生产,其运输、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2)图2中,催化剂为2% Au/α-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
(3)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1 1 氚 1 2 1
A.α-MoC可使CO转化率接近100%
B.水电解制氢的不足是造价高昂
C.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
D.“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组卷:567引用:19难度:0.7 -
37.甲、乙两个小组分别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装置如图1),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
甲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乙组: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
根据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可得出蜡烛的燃烧产物有
【提出问题】乙组实验中出现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进行猜想】根据颜色和状态,猜想黑色固体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碳。
【实验探究】利用如图2实验装置,设计了下表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方案一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a中,缓缓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 黑色固体燃烧,发出 方案二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a中,缓缓通入 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试管b中溶液变浑浊
【交流反思】
(1)以上实验中,黑色固体发生的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氧化反应D.缓慢氧化
(2)通过以上实验推测,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拓展延伸】进一步实验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位置越低,产生的黑色固体越多。查阅资料可知:
石蜡+氧气(足量)→二氧化碳+水;
石蜡+氧气(少量)→一氧化碳+水;
…
由此推测,乙组实验产生黑色固体的原因是组卷:52引用:6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