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莱州中学高考语文模拟试卷(5月份)
发布:2024/6/23 8:0:1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建筑象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约定俗成为机制的比附性象征,它是指用形象来喻指某种确定的观念或意义,其意义的获得主要依靠主体联想与想象。社稷坛覆土的五色代表四方与中央,砖雕上的鱼表示年年有余,这些形象与意义就是通过比附性象征传达的。另一种是表现性象征,它是用形象的隐喻、暗示、激唤机能去引发主体的想像与情感体验,传达某种不确定的情感或意蕴,其内在机制是作品特征图式与主体心灵图式的同构契合,故宫的森严壮丽,天坛的宏大安宁,给人以难以言表的感受,使人生发无尽的意绪。在这些现象中,形象与主体的意蕴就是通过表现性象征沟通的。
比附性象征表达的多是明确的观念与意义。如屋顶表达的等级观,麒麟表达的吉祥观。其目的是进行观念的交流,导致的是主体对客体的认知活动。而表现性象征则注重主体内在的情感与体验,追求表现人生图景,表达主体对世界的感悟,其意蕴指向主观情感、生活哲理,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领悟和潜在心理的揭示。例如陵寝激发人们对生死永恒的感悟。比附性象征的意义范围是狭窄的,内涵是明确、稳定的。其具体意义可由形象确指——“看上去是”。如人们见到黄色,便知其言明皇帝之义,表现性象征的意蕴范围则是宽泛的,内涵是随语境而变化的。这种意蕴可由知觉幻象去感受——“看上去像”。例如,人们在十三陵的山陵环境中,能够感受到周围的山峦仿佛都充满灵气,仿佛祖先的神灵就永生在这永恒的山岳之中,但这种感受又是说不清楚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具有表现性象征可能的形象,与其他形象一起,在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被约定俗成机制所选用、所规定,被赋予明确的语义内涵。例如,大屋顶具有展翅飞升的表现力,又有许多性格特征如歇山顶的丰富、华丽,庑殿顶的严肃、伟壮,攒尖顶的高崇、活跃,但在使用过程中被赋予了等级语义而成为比附性象征方式。
对于抽象的比附性象征形象,其表现性象征意蕴源于形象所喻指的内容,读者以此内容为起点,在内容的指向作用下,充分发挥联想,从而产生丰富的“象外之象”,作品便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表现性,同时,对于具有表现力作品来说,其比附内容也会拓展读者思路、使之向多个方向发挥想象力,从而也就丰富了作品意蕴。从这一意义上说,比附性象征起到“发端”“中介”作用,将形象与毫无关系的表现性象征联系起来,并成为表现性象征的发端。
在对两类象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表现性象征作品由于包蕴了人类普遍的心灵图式,所以它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为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主体所理解与欣赏,因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比附性象征则增加了作品的意义和趣味,增加了作品的欣赏层次。它如果完成向表现性象征的转化,就有了质的飞跃,它局限某些读者的想象,乃其不足,而它又让另一些读者容易把握、体悟一些朦胧模糊的象征意蕴,这样便照顾了各层次读者的不同欣赏水平。
(摘编自刘晓光、姜宇琼《中国建筑比附性象征与表现性象征的关系研究》)材料二:
比附性象征通过约定俗成,形象与意义间形成两种状态的联系:一一对应与一多对应,一一对应是指形象在一定时空范围内都能够稳固、明确地与同一意义保持联系,不会出现多义现象。一多对应是指同一形象与多种意义保持联系,若要认知其某一确定意义,就需要有一个修正因子——“语境”。借助“语境”的二次规定,使形象与意义一一对应起来,从而避免歧义的产生。如“九”,作为门钉数目指代皇帝;作为屋架数目,“九”檩则确指三品官的宅屋,所以想确知“九”的含义只能在其具体应用的“语境”中,方能作出正确判断。
比附性象征有两种类型,如果人们关注的是具象形式所承载的意义,这个形象则起到符号作用,引发的是符号认知活动,这是具象形象的比附式象征:龙——帝王。这一类型中,形象是具象的,可直接感知的,因此与一般符号无甚差别,人们由符号,依照约定俗成,经习惯性联想,获知意义,即形象(符号)→约定俗成+习惯性联想→意义。
数字、方位这类抽象形式则主要依附于具体形象表现出来,如门钉个数、踏步个数、屋顶的形式等。因此这种形式是隐蔽的、潜在的,不能像具象形式那样易知,而需要人们在其所依附的形式中提取、辨别这种抽象形式,并以此为起点,再经由联想,得知其意义,即具象形象→抽象形象约定+俗成习惯性联想→意义(认知对象)。无论是具象形式还是抽象形式,在认知过程中,主体的联想是必不可少的,而指挥这一联想方向的内在机制则是约定俗成。联想是个体的活动,而约定俗成则是文化圈内群体共同的规约活动,具有决定性、普遍性、指向性,是个体联想活动的基础。所以,约定俗成是比附性象征的内在机制。
(摘编自刘晓光、王耀武、宋聚生《建筑的比附性象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屋顶的展翅飞升与表现性象征内涵一致,而庑殿顶的严肃、伟壮却是比附性象征,它用屋顶表达了等级观。
B.具象形象引发的是符号认如活动,形象与意义的联系是一一对应,而抽象形象则需要在所依附的形式中抽取、辨别。
C.比附性象征的目的是进行观念的交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那些难以读懂模糊象征意蕴的读者。
D.比附性象征会帮助读者拓展思路,揭示人类潜在心理,从而让具有表现力的作品意蕴更丰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比附性象征,前者侧重与表现性象征比较,后者更关注其形成的内在机制。
B.“一对多应”中形象与意义的确定认知需要借助“语境”的二次规定,“一一对应”因为不会出现多义现象则不需要。
C.比附性象征需要约定俗成机制指挥主体的联想,约定俗成在前,主题联想在后,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D.比附性象征会拓展读者思路,也会局限某些读者的想象,其主要价值便是照顾了各种层次读者的欣赏水平。
(3)下列选项都体现了建筑作品中的象征,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明代的大祀殿(祈年殿),三重屋面分别为上青、中黄、下绿,上檐青表示天,中檐黄表示地,下檐绿表示万物。
B.彩画、壁画、砖雕、木雕中常雕刻“老莱娱亲”“卧冰求鲤”等“二十四孝图”图案。
C.私家园林择石要漏、透、瘦、皱,选梅要曲、畸、疏、斜,小路要曲而悠长,峰峦要秀而奇异。
D.周王城“方九里”,即九里见方;故宫内天子的宫门、殿门横竖九排门钉。
(4)结合材料概括说明如何利用建筑象征来创作丰富的建筑内涵。
(5)根据材料二分析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的建筑象征。
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是为纪念华中野战军七战七捷而建立的,齐康先生设计为七个花环、七个小拱、七个小纪念室等方案。组卷:7引用:3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选文一:
红岩(节选)
罗广斌杨益言 江姐走到店门口,又谨慎地向坐在柜台里的老板——一个老态龙钟的胡子老头探问:“老大爷,附近有卖伞的吗?”
随着店老板的指点,江姐从容地向城门口走去。城门口仍然挤着很多人。这情景,增添了江姐的戒心,她感到不安,渐渐加快了脚步。距城门愈来愈近,她发现在城门口聚集的人丛中,有光头赤足的挑夫,有戴着斗笠的农民,也有撑着雨伞的市民和商人。有的往城头望了望,低下头走开了;有些人,驻足瞧看着,还在交头接耳议论着。江姐心里更起了疑团。她似乎发现那雨雾蒙蒙的城楼上,像挂了一些看不清楚的东西。
又向前走了一段路,看得稍微清楚了。高高的城楼上,挂着几个木笼子。啊,这不是悬首示众吗?江姐一惊,紧走了几步,仔细一看,木笼子里,果然盛着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
江姐趋前几步,挨近围在城墙边的人群。她听见人丛里有低沉叹息,有愤慨的不平,这种同情和悲痛,深深注进她的心坎。又是一批革命者,为党为人民,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虽然还不太了解情况,但是凭着经验,她知道牺牲的定是自己的同志。她在心中喃喃地说:“安息吧,同志,我们定要为你们复仇!”
江姐想到自己的任务,尽量冷静下来,不愿久看,掉回头,默默地走开了。她刚走了几步,心里又浮现出一个念头:就这样走开,连牺牲者的姓名也不知道,这对得起死难的战友吗?应该仔细看看,了解他们的姓名,记住他们牺牲的经过,报告给党,让同志们永远纪念他们。
江姐转回头,再一次靠近拥挤的人群,强自镇定着脸上的表情,抑制着不断涌向心头的激怒。她的目光梭巡着,忽然看见城墙上,张贴着一张巨幅布告。布告被雨水淋透了,字迹有些模糊,几行姓名,一一被红笔粗暴地勾画过,经过雨水浸渍,仿佛变成朵朵殷红的血花……江姐挤过了几个人,靠近布告,她的目光,突然被第一行的姓名吸引住,一动不动地死盯在那意外的名字上。
是眼神晕眩,还是自己过于激动?布告上怎么会出现他的名字?她觉得眼前金星飞溅,布告也在浮动。江姐伸手擦去额上混着雨水的冷汗,再仔细看看,映进眼帘的,仍然是那行使她周身冰冷的字迹:
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
老彭?他不就是我多少年来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同志、丈夫么!不会是他,他怎能在这种时刻牺牲?一定是敌人的欺骗!可是,这里挂的,又是谁的头呢?江姐艰难地,急切地向前移动,抬起头,仰望着城楼。目光穿过雨雾,到底看清楚了那熟悉的脸型。啊,真的是他!他大睁着一双渴望胜利的眼睛,直视着苦难中的人民!老彭,老彭,你不是率领着队伍,日夜打击匪军?你不是和我相约:共同战斗到天明!
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
“姐姐!”
一个亲切的声音,响在耳边。江姐一惊,后退了一步。定定神,慢慢回过头,她看见了华为关切的目光。
“姐姐,我到处找你!”
江姐茫然的视线,骤然碰到华为手里的箱子……
“我在干什么?”一种自责的情绪,突然涌上悲痛的心头。这是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自己肩负着党委托的任务!不!我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江姐咬紧嘴唇,向旁边流动的人群扫了一眼,勉强整理了一下淋湿的头巾,低声地,但却非常有力地对华为说:
“走吧,不进城了。”
江姐接过行李卷,挥了挥手,叫华为快走。可是自己却站着不动,她再一次抬起头来,凝望着雨雾蒙蒙的城楼……
江姐终于离开了人群,默默地朝华为走过的方向走去,江姐的脚步愈走愈急,行李在她手上仿佛失去了重量,提着箱子伴随她的华为,渐渐地跟不上了……
选文二:
党员登记表①(节选)
峻青 鸡叫的时候,屋外响起了粗野的吆喝声,门上的铁锁丁丁当当一阵响,匪徒们进来了。
一生中最后的时刻来到了。
天还不亮,夜色还没有完全退去。街道在月光雪影下朦朦胧胧的,像罩上了一层烟雾。四面山头上的炮楼子里,还闪烁着红红的灯光。鸡在一声一声地长鸣。大雪封住了街道,他们走在雪上,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雪地上拖着一列淡淡的影子……
黎明前的山野,在淑英娘儿俩的面前展开。山野是一片雪白,真像个粉妆世界。大地是一片寂静。淑英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抬起头来仰望了一下天空,天空是乌蓝乌蓝的,寥寥的几颗晨星在闪烁着将熄的光芒。
“啊!妈妈,天晴啦!”
是的,天晴了,江山是无限美好,可是这一切,对于她只是最后的一瞥了。几分钟之后,她将与这无限美好的祖国山河,亲爱的妈妈,忠诚的同志,连同她那十九岁的青春,都要永远地诀别了。
在一条沟沿上,他们停住了。
这条沟,正是大介据点的杀人场,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这沟里流出了他们的鲜血。就是大雪,也掩盖不住国民党匪徒们的罪恶的痕迹,仍然披着厚雪露出了它们的轮廓。饱吸了鲜血的土地,把一层层的白雪染成了红色。
“跪下!”粗野的喊声,在寂静的山谷里激荡着回音。“要想活,现在还不算晚,想一想吧。”敌人还没有放弃他们最后的幻想。
沉默,寂静。
“想好了没有?”敌人等得不耐烦了。
“早想好了,杀吧!”
就在这个时候,黄老妈妈看见女儿转过头来,向她微笑了一下,笑得那样自然、舒坦。老人突然觉得有什么话要和女儿说,可是还没有等到她张嘴,就看见刀光在女儿的头上打一个弧形的闪电,她大叫一声,就昏过去了……
当黄老妈妈苏醒过来的时候,她觉得有一个毛茸茸的东西在她的脸上呼哧呼哧地直嗅,她睁开眼睛,一只黄毛大狗,蓦地从她身旁惊跑了。她爬起身来,一眼就看见身子半垂在沟沿上的女儿。白皑皑的雪地上,汪着一滩鲜红的血水。她一头扑过去,抱着女儿的已经僵冷了的身体,放声大哭起来……
哭了一会,她默默地给女儿擦干了脸上的血迹,长久地看着那没有了血色的苍白的面孔,突然俯下头去,用嘴唇吻着女儿冰冷的脸腮。最后,轻轻地轻轻地把女儿放在地上。走到离沟远一点的地方,用她那干枯的手指,挖掘着冻得钢硬的泥土,一会儿,指甲挖掉了,指顶磨破了;十个手指都在流着鲜血,但是,她不觉得疼痛,她终于挖了一个土坑,把女儿埋葬下去,又在上面用大石头压上一丛棘子,然后,就呆呆地坐在女儿的坟边,沉思默想起来……
太阳已经转到西山顶去了。惨淡的光芒,照射着雪地上的血迹,也照射着茫茫的山野,山野间是一片雪白,看不见一点路的痕迹。她仓惶四顾,忍不住扯心般的悲痛。她几次爬到沟沿上,想一头碰下去,结束这痛苦的一生,可是,每一次当她的头向深沟里一探的时候,她的脑子里就响出了女儿的声音:“妈妈,你死不得,死不得!”
太阳落山的时候,她狠狠地擦了擦眼泪,又在女儿的坟上加了一把土,就把牙一咬,转回头去,拖着伤痕累累的身子,在白茫茫的雪地上,一步一步地向着黄家的方向爬去。在她身后,皎洁的白雪上留下一条长长的血的痕迹……
【注】①共产党员黄淑英因保存全区的党员登记表而遭到敌人的逮捕、拷打,直至被杀害。后来,她的母亲把党员登记表交给党组织,完成女儿留下的任务。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墙下百姓的围观与议论,表现出百姓心中对烈士牺牲的麻木与冷漠。
B.城墙布告上的名字被“粗暴”地勾画掉,从细节上表现出敌人的凶残。
C.两个“轻轻地”连用,柔缓的动作饱含黄老妈妈对淑英的爱怜和痛惜。
D.淑英“自然、舒坦”的微笑,表现出她面对敌人和死亡时的无惧无畏。
(2)关于选文二中环境描写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到清晨鸡鸣,月光朦胧,既显出环境的冷寂,也为下文淑英的牺牲烘托了氛围。
B.“寥寥的几颗晨星,在闪烁着将熄的光芒”,以象征手法暗示着淑英即将面临敌人的屠戮。
C.在大介据点杀人场的环境描写中,鲜血与白雪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出烈士们牺牲的壮烈。
D.文末皎洁白雪上留下了血痕,既照应上文黄老妈妈受伤的情节,也表现出她对敌人的憎恨。
(3)在城门口,江姐的情绪随着她的所见而逐步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概括。
(4)根据江姐与黄老妈妈面对亲人牺牲时的反应,分析两人形象的异同。组卷:7引用:3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拒糖于千里之外”似乎已成为人们的健康共识。大家普遍认为糖是肥胖的祸源,因此将无糖食品当成减肥食品。无糖食品,是指不能加入蔗糖和来自淀粉水解物的糖的甜味食品,但① ,如糖醇或低聚糖等甜味剂品种。
无糖食品就代表食品零能量吗?无糖食品强调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添加糖,但是食物本身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素均可为机体提供能量,因此无糖食品并不等于无能量食品。对于有减肥需求的消费者而言,除了要关注食品的含糖量,② 。
商家为弥补无糖食品甜味不足的缺陷,在食品生产中加入食用代糖这一甜味剂以提高食品的甜味。根据来源的不同,代糖可以分为天然来源的甜味剂以及人工合成甜味剂。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糖的甜味,③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防肥胖等食品中。实际上,代糖的使用与体重控制之间尚没有科学定论。单纯选择食用无糖食品并非减肥良策,消费者还得在能量平衡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1)下列句子中的“大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大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乡土中国》不足八万字,是本典型的“大家小书”,值得我们好好阅读。
B.薛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做足一个大家闺秀,通常很少表现自己的性情。
C.李教练赛后点评本场比赛道:“今天大家的防守做得比较努力,有一股拼劲。”
D.两旁的道路上,随处可见“绿水青山是我家,大家不要破坏她”一类的标语。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组卷:15引用:9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30年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30年来,几代航天人将每一步发展战略作为目标接续奋斗,他们直面困难,逐步攻克技术难关。从1999年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成功完成发射与返回,到2022年建成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他们最终完成“三步走”战略任务,在浩瀚宇宙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