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2025/1/1 20:0:2
一、本卷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为了防止新冠病毒进入校园,措施之一是每天对学校20%的师生进行核酸采样监测。这一措施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 )
组卷:38引用:1难度:0.7 -
2.在家庭厨房中,下列操作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15引用:2难度:0.9 -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4.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6 -
5.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组卷:10引用:1难度:0.6 -
6.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更直观、简明。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
组卷:29引用:1难度:0.7
二、本卷包括8小题,共70分。请在答题卡规定的范围内作答。
-
17.小明发现装有膨化食品的包装袋内都充有一定量的气体。他和同学对所充气体的作用及成分产生了好奇,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包装袋内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包装袋内的气体为:猜想1:氧气;猜想2:氮气;猜想3:二氧化碳;猜想4:二氧化硫;猜想5:空气。通过分析,大家认为猜想1是错误的,理由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
【查阅资料】
①镁能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物常温下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②镁也能与二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单质和一种金属氧化物;
③镁还能在氮气中燃烧,反应生成氮化镁(Mg3N2)固体;
④氮化镁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
【进行实验】
实验一:抽取包装袋内气体一瓶,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不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小明据此推断只有猜想2成立。小红不同意此结论,理由是
实验二:另抽取包装袋内气体一瓶,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小组同学据此判断猜想
为进一步确认猜想2成立,小组同学进行了实验三: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另取一瓶包装袋内的气体,向其中伸入燃着的镁条,观察现象;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猜想2成立 ③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中,并滴入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拓展延伸】
①明明同学将镁条打磨成光亮的银白色后,利用如图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可能原因是
②1.2g镁条在某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质量可能是
A.1.8g
B.2.0g
C.2.2g
D.2.4g组卷:91引用:2难度:0.6 -
18.乙醇俗称酒精,常用作燃料、溶剂和消毒剂等,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
计算:(要求列出计算式)
(1)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
(2)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数点后保留1位)。
(3)46克的乙醇所含的碳元素质量与多少克的二氧化碳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组卷:10引用:1难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