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八年级(上)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 1.那就是我出生后,我是父母的子女;上学后,我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祖国的大家庭中,我将是未来的建设者……这说明(  )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②人在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③人的社会关系都是基于血缘关系和业缘关系而建立的
    ④人在社会中的角色犹如指纹,终生不变

    组卷:120引用:2难度:0.8
  • 2.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步入学堂到成家立业……人的成长就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生物个体转化为一个社会人,就要不断(  )

    组卷:103引用:7难度:0.8
  • 3.在学生时代,我们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注社会发展。以下古语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组卷:101引用:6难度:0.8
  • 4.2021年10月,交通运输部在其官网发布了《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对儿童票售票标准的调整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很多人在官网留言区表示:“购票再也不用担心娃长太高了!希望新规及时落地。”回答下列小题。​
    《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经过修订后,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针对广大旅客关注的儿童票问题,新规定打破了以往“以身高论票价”的规定,开启“双轨制”,将身高和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此项新规定的正确认识是(  )

    组卷:50引用:5难度:0.7
  • 5.漫画《代价》启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应当(  )

    组卷:25引用:4难度:0.7
  • 6.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如:
    探望别人说“拜访”;起身作别说“告辞”;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别送说“留步”;请人批评说“指教”;请人指点说“赐教”;请人帮助说“劳驾”;托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求人原谅说“包涵”……
    由此可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在言语上做到文明有礼,能够(  )
    ①做到换位思考,时刻为他人着想,从不考虑自身利益
    ②体现对他人的尊重,是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外在表现
    ③在国际交往中展现国家形象,做“礼仪之邦”的传承人
    ④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使自己在人格上高人一等

    组卷:131引用:14难度:0.8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40分。

  • 19.让志愿服务走进我们的初中生活。
    某校为八年级学生设计志愿服务实践性作业,可选项目类型如下:
    □阳光助残
    □关爱老人
    □同伴帮扶
    □健康科普
    □环境保护
    □社区管理
    □文化传承
    □其他
    学生对活动项目进行自主选择,无偿参加,以团队方式开展。
    (1)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行为,被称为
     
    行为。
    同学们根据自身条件,设计并参与了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结束后回顾反思,大家感到收获颇丰。“虽然花费了一些时间和精力,又有点累,但让我懂得了做一件事需要坚持!”“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学到了很多,也感到很快乐。”“当社区居民对我竖起大拇指时,我感到特别自豪。”“开始还不大愿意去,结果越干越有劲儿。”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概括同学们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收获。

    组卷:48引用:1难度:0.6
  • 20.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劳动成就今天,实干创造未来。
    材料一: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材料二:某平台播出网络微纪录片《这十年•向未来》,该片聚焦各行各业代表人物,使观者聆听到了奋斗者的声音。这些人当中,无论是助力科技强国,研发“国之重器”超级计算机的“超算青年”;还是亲历扶贫,返乡创业的十八洞村“新青年”;亦或是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各司其职,共护首都一方平安的北京公安干警……他们共同支撑起了国家发展的宏大格局。一张张鲜活的面容,一幅幅奋进的画面,一句句真诚的话语,展示了劳动与实干的价值。每集中那句响亮的口号―“出发吧,向未来!,成为点睛之笔,展现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表达了中国人民共克时艰、共创未来的坚定决心,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接续前行,在实现中国梦的“接力”中奔跑。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阐述国家发展和人民的关系。
    (2)在实现中国梦的“接力”中,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如何才能不愧前人,跑好自己这一棒?

    组卷:37引用:1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